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余东海的博客  
中国大陆民间儒者  
https://blog.creaders.net/u/19027/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消融两端论”批判 2022-11-18 20:15:22

“消融两端论”批判

余东海

 

环中厅友言:“立象、设卦、系辞,以尽其意,以表其能,以成其材,都是形而下者,顺理成章,顺数也。反之,打破种种名相,消融两端,复见其本体实相,即形而上者,逆数也”云。

 

东海曰:这是佛眼道眼看儒,把儒家和易经佛道化了。吾儒上达本体实相,不需要打破名相和消融两端。相反,吾儒特别重视学习,强调学而时习,择善固执,允执厥中,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叩其两端而竭,并以下学为上达的必要条件。研究词语名相的训诂,又是下学的基础。下学上达都是顺,顺数,顺天。

 

儒家与佛道,知识观大不同。佛道认为,任何知识都会产生所知障,即使是佛学道学,也有必要随学随扫,以扫除证道的障碍。而在儒家,知即智,知通智,正确的道德和政治知识即正知正见,既是通往智慧的捷径,又是智慧的正面作用。同时,智慧又是连接道德的天梯。智到高处即是德,德到大处就是智。故不仅不会构成上达的障碍,而且是尽心和上达的前提条件。没有正知正见,智慧不能打开,遑论诚意正心,成德成圣。大学八条目置格致于前,良有以也。

 

环中厅友又言:“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无非点醒人要超越消融两端。”东海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注意“发”、“中节”、“和”三个字。这不是要超越消融喜怒哀乐两端,而是强调喜怒哀乐要合礼和合理。该喜则喜,该怒则怒,何必超越两端?该哀则哀,该乐则乐,焉能消融两端?尧舜无喜,文武无怒,何来王道的辉煌;临丧不哀,孔颜不乐,何来儒家的可观。

 

 “未发”“已发”不仅是《中庸》要义之一,也是儒门一大关键,被王夫之称为“儒家第一难透底关”。“未发之中”没有喜怒哀乐,对应王文成公的“无善无恶心之体”,遂被一些人拿来作为“消融两端论”的证明。所谓“消融两端论”,包括消融喜怒哀乐,消融是非正邪,消融义利华夷、消融儒法、儒马之别等等。此论不仅在佛道中颇为流行,在当代儒门中亦习以为常,实属一大邪见。环中厅友“超越消融”云云,亦可划入此论范畴。

 

其实,要破解这个谬论非常简单,“未发之中”是良知,欲致良知,不仅不能“消融两端”,而且必须“执其两端而竭焉”,把两端弄得清清楚楚;必须让喜怒哀乐发出来,要发而中节;还必须以是是非非、善善恶恶为己任,是者是之,非者非之,从善如流,嫉恶如仇。一句话:“未发”不用消融,“已发”不能消融,必须坚持以仁本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处理之。

 

“消融两端论”体用不别,把体的特征用之于用的层面,其实是执体废用。而废掉了用,也就架空了体。此论泛滥已久,导致是非混淆,善恶不明,乡愿盛行。

 

“超越消融”之说严重误解了中庸之道。

 

中道最高,高于一切善道正道,是最大的善最大的正,允执厥中就是牢牢把握和执行中道。执中可不是折中主义。这个中具有与时消息、因时而易的动态性。宋阮逸《中说》序赞美曰:“大哉,中之为义!在《易》为二五,在《春秋》为权衡,在《书》为皇极,在《礼》为中庸。谓乎无形,非中也;谓乎有象,非中也。上不荡于虚无,下不局于器用;惟变所适,惟义所在。此中之大略也。”

 

执其两端而竭焉,君子也;融其两端而空焉,乡愿也。在“消融两端论”之下,一切矛盾无不可以化解。岂仅喜与怒、哀与乐而已,一切是非、正邪、善恶、华夷、圣贼、儒马,无不可以消融掉。消融两端论实乃消融真理正义和仁义之心的一碗毒药,无数有志之士暗中剧毒、沦为乡愿或糊涂虫而不自知。哀哉!

 

欲避免中毒,须分清楚本体、作用和功夫。借用王文成公四句教来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本体也;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作用也;为善去恶是格物,功夫也。必须通过为善去恶的功夫,才能上达无善无恶的本体。为善去恶须尽心,须能好人能恶人,能坚定不移地是是非非善善恶恶,乃至从善如流嫉恶如仇,否则不足以言尽心也。不做功夫而妄谈本体,最为误人自误。

 

不能非非,不能恶恶,不能贱不肖,是马时代大多数好学者的通病。之所以不能,要因无非两点:一是见识不行,思想糊涂;二是胆量不足,怕惹麻烦;三是利己主义,缺乏文化和社会责任感。强调一下,这是好学者的通病。吾尝言,马时代的学者再好也有限,再好也是小人和乡愿式的好;坏起来则没有底,是非非是,善恶恶善,从恶如流,嫉善如仇,完全颠倒反常,赛过蠢猪恶狼。

2022-11-16余东海集于青秀山下独乐斋

首发于北京之春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10/280/1118202281459.htm转载请注明


浏览(1624) (0) 评论(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余东海 留言时间:2022-11-18 20:18:12

提醒:本文非深研儒佛道者,恐怕完全莫名其妙,没有打开的必要。


回复 | 0
我的名片
余东海
注册日期: 2019-05-04
访问总量: 2,645,88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文化性道德性制度性的多重性全方
· 马家社会众生相
· 反儒是最大的思想和道德反常,崇
· 有史以来最大的灾星,中华民族最
· 左边释老,右边华盛顿,孔子居中
· 若中国人不欺负中国人,天下没人
· 马帮固然是坏东西,马云也不是什
分类目录
【诗词对联】
· 贺年
· 书法微论
· 《辛丑除夕》贺虎年
· 我在中华在(五律五手)
· 自为新诗鸣不平
· 辛丑乡居杂诗
· 元日写怀:不妨苦厄归一己,唯愿
· 辛丑三愿,除夕一诗,祝福亲友,
· 老枭的浅浅体(自由诗)
· 东海的浅浅体之一
【随笔】
· 吾只管真话直说,其它且听天由命
·  儒家自有标准,法地不能动摇――
· 《春秋》大复仇,东海大复仇――复
· 不知性,无以为君子也――性善论微
· 卜问普丁的命运和死期,遇蛊之升
· 一切人祸都具有因果的合理性
· 只有醇儒才能正解儒经---经义微
· 做好人不必求好报,做好人必然有
· 对待佛道两家的原则态度兼论理学
· 诗书并重,家国遂昌----壬寅回故
【政论】
· 文化性道德性制度性的多重性全方
· 马家社会众生相
· 反儒是最大的思想和道德反常,崇
· 有史以来最大的灾星,中华民族最
· 左边释老,右边华盛顿,孔子居中
· 若中国人不欺负中国人,天下没人
· 马帮固然是坏东西,马云也不是什
· 不要攻击法轮功――东海微言
· 思想就是法外之地,舆论场上道理
· 利他主义真伪都不行――墨马微论
【儒学】
· 文化性道德性制度性的多重性全方
· 马家社会众生相
· 反儒是最大的思想和道德反常,崇
· 有史以来最大的灾星,中华民族最
· 左边释老,右边华盛顿,孔子居中
· 若中国人不欺负中国人,天下没人
· 马帮固然是坏东西,马云也不是什
· 不要攻击法轮功――东海微言
· 思想就是法外之地,舆论场上道理
· 利他主义真伪都不行――墨马微论
存档目录
2024-04-01 - 2024-04-24
2024-03-03 - 2024-03-31
2024-02-21 - 2024-02-28
2023-09-04 - 2023-09-20
2023-08-03 - 2023-08-29
2023-07-31 - 2023-07-31
2023-06-01 - 2023-06-28
2023-05-21 - 2023-05-30
2023-03-01 - 2023-03-18
2023-02-02 - 2023-02-22
2023-01-01 - 2023-01-31
2022-12-01 - 2022-12-30
2022-11-01 - 2022-11-30
2022-10-03 - 2022-10-31
2022-09-02 - 2022-09-30
2022-08-01 - 2022-08-29
2022-07-01 - 2022-07-30
2022-06-02 - 2022-06-29
2022-05-01 - 2022-05-31
2022-04-02 - 2022-04-30
2022-03-01 - 2022-03-31
2022-02-03 - 2022-02-28
2022-01-11 - 2022-01-31
2021-12-02 - 2021-12-20
2021-11-01 - 2021-11-30
2021-10-07 - 2021-10-31
2021-09-01 - 2021-09-29
2021-08-01 - 2021-08-31
2021-07-01 - 2021-07-31
2021-06-02 - 2021-06-30
2021-05-13 - 2021-05-31
2021-02-01 - 2021-02-22
2021-01-01 - 2021-01-31
2020-12-01 - 2020-12-30
2020-11-01 - 2020-11-29
2020-10-03 - 2020-10-31
2019-07-01 - 2019-07-02
2019-06-01 - 2019-06-30
2019-05-03 - 2019-05-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