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长沙 (长沙—史上最牛钉子城) 寒山云 四, 首席才子(上) 长沙常被人们称为屈贾之乡,屈是屈原,贾是贾谊。屈原只是到过沅湘地区,遗迹已不可考,况且屈原已经太有名,我就不多说了。中国古代史上毫无疑问和长沙有着紧密联系并留下遗迹的最有名的人物是贾谊。 贾谊其实是河南洛阳人,他一生的标志性事件就是被汉文帝贬为长沙王太傅,这一悲情经历惹得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为他鸣不平,一提起贾谊,就让人想到长沙,后人甚至直接给贾谊安上一个名头,管他叫贾长沙,尽管贾谊在长沙生活了才不过短短四年(公元前176年--公元前173年)。 那时的贾谊,才名满天下,而那时的长沙呢,尽管是地方政治中心,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不过是一个远离国都长安的南方边陲小城,应该说,贾谊到长沙,为长沙历史增色不少。 汉文帝刘恒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挑不出太多毛病来的好皇帝,做皇帝做到刘恒这个份上,应该没有遗憾了。在中国历史上,刘恒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够勉强冠之以伟大字样的国家领导人之一,是值得后人与历史尊敬和景仰的。伟人也者,不在于一个人的个人私欲膨胀到什么程度,而在于一个人在有可能也有条件扩张其个人私欲的情况下,却为了天下公义而抑制自己的个人私欲,比如美国的华盛顿,还有我们的汉文帝刘恒,这是我自己对伟大一词的理解。关于汉朝伟大领袖刘恒同志的生平,我这里就不啰嗦了,随便翻开一本中国古代历史书或者在网上古狗一下汉文帝刘恒,你就可以找到刘恒同志的光辉事迹。我在这里只说说发生在汉文帝刘恒与贾谊贾长沙之间的故事。 能够被汉文帝刘恒贬上一回,贾谊也够不容易的。其实,刘恒对贾谊一直都十分器重,贾谊刚刚二十出头,刘恒就把他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三天两头问计问策。博士是皇上的初级顾问,级别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县处级,属于七品芝麻官。在刘恒看来,博士这顶乌纱实在太小,罩不住贾谊的大才,于是在一年之内就将贾谊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太中大夫也是皇上的顾问,级别已经相当于现在的厅司局级了,而且与皇上走得更近。接着,刘恒还打算将贾谊提拔为部级干部,这在其他人看起来就太离谱了,二十出头的小年轻就做部长,这让其他人的老脸往哪搁?于是,一群人来到刘恒面前给贾谊乱上眼药,说贾谊太年轻,缺少工作经验,又喜欢胡来,专门给朝廷添乱。众怒难犯,刘恒没办法,只得让贾谊远远地离开长安去长沙给长沙王吴著做太傅。 刘恒让贾谊远远地离开国都,这里面未尝没有保护贾谊的意思。一个人一旦成为众矢之的,那等于是被架在火上烤着,滋味不是那么好受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贾谊一时不慎做错点什么,众人捏到贾谊的痛脚,一状告到刘恒这里,要求严办贾谊,你说刘恒他是办呢还是不办? 然而,贾谊似乎没有体会到皇上的好意,情绪相当低落。同时他还听到一个说法:长沙那地界,地势低洼,溽焖潮湿,瘴气弥漫,对人身体极为不利。这个说法把贾谊吓得不轻,他以为自己到了长沙以后一定活不了几天了,肯定没有指望再回长安,于是一路上灰不溜丢的,精神气估计比上刑场的死刑犯强不了多少。路过湘江时,贾谊想起了倒霉的屈原,于是乎矣吁兮之地凭吊了屈原一番(《吊屈原赋》),其实是吊他自己,有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意思。 西汉朝廷派往诸侯国的太傅名义上是辅佐诸侯王治理国家的大臣,实际是朝廷派往诸侯国的密探,负责监督诸侯的举动,看他们是否忠于朝廷。长沙王对汉室忠心无二,贾太傅无密可探,无督可监,天天在家清闲,说得好听,是逍遥自在,说得不好听,是混吃等死。 在长沙等死一等三年,贾谊依然活得滋滋润润的,滋润得连猫头鹰也一个劲地往太傅府里闯。看到猫头鹰飞进自己府中,贾谊又倒抽了一口凉气。长沙当地风俗,认为夜猫子进宅,主人凶多吉少。这一下贾谊又被吓得不轻,认定自己这次一准是死翘翘了,于是乎又做赋一篇矣吁兮之地凭吊了自己一番(《鵩鸟赋》。 文学家也是各式各样的,有人靠酒,象李白,“斗酒诗百篇”,一喝酒就诗如泉涌,止都止不住;有人靠愁,象李煜,愁越多越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一多,就愁出千古词章;贾谊这号的,那得靠吓,每吓一次,就吓出一篇传世名作来。 结果还是虚惊一场,什么也没有发生,贾谊依然睁眼一夜闭眼一天地活着。 贾谊其实比屈原幸运得多,毕竟他遇到的是汉文帝,而不是楚怀王。 贾谊出头的日子就要到了,因为汉文帝并没有忘记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