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长沙 (长沙—史上最牛钉子城) 寒山云 十,发了笔战争财 1864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覆灭。那当口,满清朝廷正眼巴巴地盼着这位中兴股肱曾大帅能将洪秀全天王府的大批金银珠宝运来北京以充实朝廷早已因战争而空虚干瘪的国库。可是曾大帅的一纸奏章却让满朝文武从头顶一直凉到脚板心。曾大帅在奏章中说“历年以来,中外纷传,逆贼之富,金银如海,乃克复老巢,而全无货财,实出预计之外”。 然而,位于长沙坡子街的一家叫做余太华银楼的古玩店的突然发达,却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曾国藩的“全无货财”的奏章纯属睁着眼睛说瞎话。 余太华银楼由江西商人余太华在清朝乾隆年间创建,在其后的一百年时间里不出烟屎,与坡子街内其它许多手工金银作坊没有什么区别,只能混口饭吃。当余太华银楼传到余芬芳这一辈时,好运来了,湘军攻下天京之后,湘军将帅回到家乡,余太华银楼开始有大批金器换入换出。由于余芬芳勤恳能干,善于经营,余太华银楼迅速发达起来,改称余太华金号,以后兼营其它行业,逐渐成为长沙市的首富。 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常常离不开时运时势,很显然,没有湘军在战争中的勃兴,也就没有后来的余太华金号。一个人,一个企业是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美国的兴旺发达,也得益于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 其实,就在抗战初期,长沙这座城市也结结实实地发了一笔战争财。 七七事变以后的一年时间里,在蒋伟人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决策下,华东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湖南则成为大后方。上海战事吃紧时,很多沪商急于将商品脱手,长沙一批百货业大户便趁机从上海低价购进大量货物,低进高出,狠发了一笔战争财。 不仅如此,华东,华中战事一起,这一地区的许多工厂、银行、商号、机关,学校,部队,医院纷纷内迁湖南。1938年,上海、汉口等地迁湘的现代工厂达118家,使湖南工厂总数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位。同时,国民政府为了支撑抗战和稳定后方,制定了沿海沿江工业内迁,建设包括湖南电力、兵工、电器、水泥、纺织等为主的工业区,湖南轻工业小区在内的《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并以贷款和补助等方式资助工厂内迁。其中于1938年至1942年就补助内迁湖南各厂总计166万元。 在各行各业内迁的过程中,长沙成为终点或者中转站,一时万商云集,人口激增,曾一度超过五十万人。五十多万人,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样样都是商机,在这种情势下,长沙想不发财都很难了。1938年,长沙进入空前的繁荣鼎盛时期。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场特大灾难猝然在长沙降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