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看完了前段时间国内热播过的电视剧《奋斗》,这是一部青春励志型的电视剧。讲述了几对年轻人的恋爱、婚姻、生存与事业的故事。 先谈谈他们的恋爱故事。从几对年轻人的恋爱结局来看,编剧倡导的是“门当户对”似的结合。这种门当户对不单是指家庭背景的相似,更重要的是年轻人自己的学历、经历类似。比如陆涛与夏琳,一位是建筑设计专业,一位是服装设计。陆涛的前女友是夏琳的好朋友兼同学米莱,米莱对陆涛好的无以言表,心甘情愿地为他付出,为他痴迷。但米莱是个富家女,陆涛出身于一个公务员家庭(后来他生父从美国回国投资地产,其生父是个大亨),骨子里有种“仇富”心理吧,对米莱没感觉。一次接米莱回家,在校门口偶遇夏琳,对夏琳一见钟情。其中经历种种波折,最终还是他俩结成良缘。另一对向南和杨晓芸,分别与陆涛和米莱同学,他们俩的家境相当,性格也有些相似,在婚姻的磨练中向南长大了,领悟出爱的真谛,而杨晓芸还是个只知道索取,只认为向南应对她的幸福生活负责的人。他俩离婚后,向南网恋了一位很优秀的女孩,美国学成回国的律师,有房有跑车,年薪很高。女孩喜欢向南的浪漫与细致,对向南回报更多的爱,他俩在婚姻登记处即将登记的刹那,杨晓芸跑来哭求,结果,向南还是与她复婚了。(编剧给了她一次改错的机会。其实也是编剧的“门当户对”的理念的再次验证。)露露与华子的分手,嫁给“猪头”,则更是这一理念的体现。露露是个农家女,孤身来到北京,先是与一个歌手相随,后遇到陆涛的同学华子,两人相恋几年,但华子一直不愿意结婚。露露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全家人来京生活在一起,与华子的哥们“猪头”结婚了。“猪头”是个京混子,但人很讲义气,也很善良,有同情心。所以,露露和他也算是“身份”相配。 现转入正题-年轻人的奋斗故事。这部剧中的几对主角都是大学毕业生,陆涛、向南、华子都是学建筑设计的,米莱、夏琳和杨晓芸是学服装设计。毕业后曾想大干一场,无赖如今大学生比比皆是,不再是上个世纪大学生还是香饽饽的年代的了。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问题,连今年两会期间温总理还亲自接见了部分大学毕业生,关注就业问题,鼓励大学生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去以及自主创业。向南靠父亲关系进了一个国企,陆涛进入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华子则成了一个京混子,跟着其朋友“猪头”倒卖盗版书,开发廊和蛋糕店。米莱失恋后去了美国留学一段,回国后在其父公司做项目总监。夏琳先是在一个俱乐部走台,后去一家文化创意公司打工,再后来又去一个广告公司任职。杨晓芸毕业后也是在一个广告公司找个工作,后嫌工作累又薪水低,而与其母合开了一个家装饰品店。 从这六位主角毕业后所找工作途径来分析,一是靠个人专业(如陆涛),二是靠家庭社会资本(如向南和米莱),三是靠个人素质(如夏琳,杨晓芸),四是靠朋友(如华子)。四种途径获得的工作只有陆涛可以算是学有所用,其事业也算略有所成。陆涛也是编剧最倾心的一个角色,他有理想-利用自己所学建造最完美的大厦,愿意为理想付出一切,而且也是实实在在为理想而拼搏、奋斗。他的生父告诉他经商成功的经验-永远要以利润为目标,并让他在自己的公司里担任项目经理,在实战中让他获取成功的经验和如何面对失败,如何绝处逢生。陆涛则是个具有叛逆精神,正直,聪颖,事业心强的年轻人。他不认同其生父的价值观,人生观,鄙视生父的成功经验,他想开创一片蔚蓝的天地,不求回报,只要理想实现。但现实让他的理想破灭-田园牧歌项目被迫转让。几对年轻人经历了为生存而奋斗,为爱情而迷失的阶段后,反而找不到人生的奋斗目标了,在相互追问,何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可以说,每个人从儿童时期就有一个朦胧的人生理想,小时候写作文时会思考这个问题,家长老师也会问及这个问题,长大了想当医生,想当律师,想当飞行员等等。这个理想的来源可能是受父母职业,某个电视剧或电影中角色的人生经历,或身边某个亲人或熟人的影响而产生的。它具有不确定性,很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理想会不断更改。到了高考填大学志愿,而很多学生是不得不听从家长、亲友、老师或志愿咨询人士的意见,把少年时期的理想搁置一旁。大学毕业后,则是自己的选择与社会选择的合二为一在重新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及其事业-人生的理想再次受到考验。如今的劳动力市场不再是上个世纪的劳动力市场,市场规则也在不断改变,从一聘即为终身制,到一年试用期,五年合同期,再到现在的合同制,跳槽在当今的年轻人中已成为时尚,一年变动几种工作已不是罕见,年轻人见面问到最多的,可能就是“你又到哪里高就啦?”记得年初大学同学聚会,好几位老同学都亮出了新名片,有位同学还在一家“猎头”公司工作,专门替“金领”人士跳槽服务。是啊,现在还有多少人是执着于儿时的理想呢?有多少人是在从事自己梦想的职业呢?许多人为了生存,为了高收益放弃了喜爱的专业,许多人为了下一代移民出国,而牺牲了自己的事业。能不顾环境的变化,坚持自己的奋斗事业的人还有几许?德国年轻数学家都柏林的事迹真的让我感动许久,感动一生。和平时代的年轻人,如果还不能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难道不是时代的悲哀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