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教育何为?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而又常常被忽略的问题。我国中小学教师每天被繁重的工作压力所击倒,难以有抬头仰望天空的优雅与从容,惟有脚踏实地的疲于应对教育教学工作,不要放弃一个学生,为着学生的前途、为着家长的期望、为着学校的声誉担负起沉重的责任!以至于“走得太远,却忘了为什么出发”。 不仅中小学教师被沉重的教育教学负担所压倒,学生们则更是压力重重,不堪重负!中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八节课(部分地方中学连周六也成为正常上学日),小学生也是每天七节课。每位主科老师都要布置家庭作业,老师们每天要批改成堆如山似的作业本,学生们每晚则要花费数小时来完成作业。据我们2008年11月在西部五省农村中小学校的调查(表1),小学生平均每天完成数学和语文作业的时间分别为32.1分钟(11296名小学生参与此项调查)和34分钟(11284名小学生参与此项调查)。分别有11%、12.2%的学生每天完成数学、语文作业时间在1个小时及以上。初中生平均每天完成数学和语文作业的时间分别为34.3分钟(10069名初中生参与此项调查)和33.8分钟(10060名初中生参与此项调查)。分别有12.6 %、11.2%的学生每天完成数学、语文作业时间在1个小时及以上(注:此项调查没有涉及初中生完成其他科目如物理、化学、生物等作业时间。)另一项对我国高中生家庭作业时间的调查发现(表2),高中生平均每天完成各科作业时间为3.32小时,有69%学生平均每天完成各科作业时间在3小时及以上,16.7%学生平均每天作业时间在5小时及以上(参与调查的高中生共2454名,主要来自北京、辽宁、福建、湖北、四川、甘肃6个省区,调查时间是2010年4月-5月)。 青春年少的学生们每日被学习任务所重压,为着升重点中学和大学,跟随老师奋力拼搏,争取成为佼佼者。这期间学生们牺牲了多少本该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牺牲了去探索大自然、发现世间美好事物的时间,牺牲了凭个人兴趣而为的时间,牺牲了与同学伙伴交流的时间。这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紧张的考试中沉默,在望不见边际的题海中沉浮,童年时幸福的时光仅成为脑海中日渐淡漠的记忆,天真活泼的个性已逐渐被冷漠、孤僻所取代。 本文基于对学习时间配置与成绩关系的理论模型分析和相关实证研究综述,试图回答:在中小学阶段,是否家庭作业时间越长,学业成绩就越高?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如何合理地安排家庭作业时间,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成绩? 1 教育要关涉学生幸福 “幸福是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人类的人的一切活动和一切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的、永恒的价值和目标。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活动,自然不能置此与不顾。况且,教育本身的直接目的就是培养人,发展人,因而更需要去关涉人的幸福。”[1]而且这种关涉是可能的。哲学家艾德勒认为考察人性,考察人的自然欲望,可以发现构成幸福的四类真实之善。一是外在之善,我们称之为财富的东西,我们使用的所有经济物品和服务,所有商品;二是身体之善,像健康、身体上的愉悦和休息;三是满足我们人类社会属性、我们的朋友以及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的社交之善;四是心灵之善,像知识、真理、智慧和德性。[2]人力资本理论早已解释通过教育可以提升人的劳动生产率,进而带来更高的收入,可以满足人们对外在之善的追求。通过学校教育结识更多的朋友和人生之师,可以促成社交之善。而且,学校教育传授知识、真理,帮助学生增长智慧,形成社会需要的品德和价值观,给学生带来心灵之善。此外,形式多样的学校文体活动也会增长学生的身体之善。然而,在中国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应试教育挤占了学生追求身体之善、社交之善的时间。只有当学生可以拥有自己支配的空闲时间,才有可能使他们凭借自身兴趣和爱好去探索自然和未知,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自主求知、与他人交流以及帮助他人中获得自我价值和体验幸福。过量的家庭作业,频繁的考试和竞赛,各种门类的课外辅导班、补习班,挤占了本该属于学生追寻幸福的时间,这种挤占是否真的能够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增长?是教育研究者需要回答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