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心理性認知症候群 (相關資料源於《維基百科》筆者重新整理、編撰、加案語) 一,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亦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又稱為人質情結、人質綜合症,不屬於精神性疾病,而是是一種心理性認知問題。是指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產生情感,同情加害者、認同加害者的某些觀點和想法,甚至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一種不健康情結。 (一)事件起源於瑞典斯德哥爾摩: 1973年8月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揚-埃里克·奧爾松與克拉克·奧洛夫松,搶劫瑞典斯德哥爾摩內位於諾馬爾姆廣場最大的一家信貸銀行,並挾持了四位銀行職員。在與警察僵持了130個小時後,歹徒最終投降。然而這起事件發生後幾個月,4名曾經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仍然對綁架他們的人顯露出憐憫的情感,表明並不痛恨歹徒,表達他們對歹徒不但沒有傷害他們卻對他們多加照顧的感激,並且對警察採取敵對的態度,在案件發生後被挾持者不願意在法庭指出歹徒,在挾持案件當中被挾持者還與歹徒成為朋友。這兩名搶匪劫持人質達5日之久,在這期間他們威脅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錯綜轉變下,4名人質抗拒瑞典政府最終營救他們的努力。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因為在斯德哥爾摩人質挾持事件中被發現而得名。研究者發現到這種症候群的例子見諸於各種不同的經驗中,從集中營的囚犯、戰俘與亂倫的受害者,都可能發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男女皆可能有此症狀,而女性的比例比較高。 (二)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創傷羈絆,不一定只發生在人質身上,只要加害者對被害者實施騷擾,都可能使被害者對加害者產生強烈的情感。 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當受害者相信加害者的想法時,他們會覺得自己不再受到威脅。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並非正式精神疾病名詞。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人質數據庫顯示,大約8%的人質表現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症狀。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出現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人質,通常有下列幾項特徵:綁匪為了某種原因而綁架人質,並得到人質認同。人質必須有真正感到綁匪(加害者)威脅到自己的存活。在遭挾持過程中,人質必須體會出綁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舉動。除了綁匪的單一看法之外,人質必須與所有其他觀點隔離(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訊息)。人質必須相信,要脫逃是不可能的。 (三)通常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會經歷以下四大歷程: 恐懼: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況改變。 害怕:籠罩在不安的環境中,身心皆受威脅。 同情: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諒到對方不得已行為,且並未受到『直接』傷害。 幫助: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不逃脫、安撫等;或有形幫助如協助逃脫、向法官說情、一起逃亡等。 案語:中國大陸在中共立黨百年、竊國七十五年的野蠻統治下,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實驗場,迄今為止相當大比例的中國人患有輕重不一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如何解除治癒中國人這一病症成為人類醫學史上的最大難題!例如:中國大量「毛粉」「共粉」「文革粉」「知青粉」的錯誤認知,至今依然崇拜毛澤東、歌頌文革、懷念上山下鄉運動。 二,認知分裂症(亦稱認知障礙症候群): 這裡說的認知分裂症,不是精神分裂症,不屬於病理學上精神性疾病範疇,而是一種心理性認知問題。 人類的本能是趨樂避苦、趨利避害、趨吉避禍。這些本能驅動我們追求快樂、避免痛苦,追求利益、避免損害,以及追求吉祥、避免災禍。然而,當事實與個體的認知水平不一致,而這個認知水平還停留在動物性本能階段,未能進入理性批判的更高層次時,相當一部分人便會產生認知分裂症。這種情況表現為否定或迴避已存在的事實、真相與邏輯常識,只選擇和認可那些能夠保護自己免受痛苦、獲得快樂,以及保持安全且不費勁的「事實」。 認知分裂症的產生,是因為個體的認知未能超越本能的限制,未能達到能夠理性批判、接受和理解不同事實的水平。大多數人傾向於保護自己的舒適區,避免面對不符合自己認知的真相和邏輯。然而,只有極少數以求真、求知、求智為人生觀的人,才會虛心接受與自己認知不同的事實真相,接受基本邏輯常識的反駁,並將其視為提升認知乃至完善精神的樂事。 在現代社會,信息爆炸和大數據智能分檢批發的存在,進一步加劇了認知分裂症群體與正常認知水平群體之間的分化程度。由於信息被定向「飼餵」,人們更容易陷入信息繭房,只接觸到符合自己已有認知的信息,排斥不同的觀點和事實。這種現象導致了兩者之間的三觀衝突越來越嚴重,甚至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個別群體之間出現了不共戴天、勢不兩立的裂痕和鴻溝。 人性本能與認知水平之間的矛盾,加上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形成了認知分裂症的社會現象。這不僅影響了個體的心理健康,也是對當代社會族群人群的和諧發展構成了嚴重挑戰。因此,提高公眾的認知水平,提升理性批判的思維能力,尤顯重要。 案語:中國人當今在看待俄烏戰爭、東西文明、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產生的認知分裂現象舉國上下比比皆是;美國人民在認可川普(川粉)和認可民主黨的問題是也陷入激烈的認知分裂現象;此外整個世界在俄烏戰爭和專制獨裁與自由民主法治的認知上也同樣產生認知大分裂。人類文明進入一個重大的時間節點:是文明戰勝野蠻、還是專制獨裁戰勝自由民主的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普京、習近平、金三胖、伊朗神棍的邪惡軸心抱團取暖,負隅頑抗作最後掙扎,文明世界如果未能更廣泛深度的合作團結取得一致共識,不僅烏克蘭人民黑暗日子沒有盡頭,人類現代文明的未來也會非常黯淡! 三,慢性創傷後應急綜合症(亦稱慢性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慢性創傷後應急綜合症,顧名思義源於病理學上的創傷後應急綜合症。只是這種慢性創傷後應急綜合症比病理學的創傷後應急綜合症延緩的時間長,甚至困擾終生,故名之為慢性創傷後應急綜合症。它不屬於精神性疾病,而是一種心理性認知問題。 病理學上的創傷後應急綜合症被美國精神醫學學會認正式認定為一種精神病,是指人在經歷過情感、戰爭、交通事故或任何嚴重事故等創傷事件後產生的精神障礙。其症狀包括會出現不愉快的想法、感受或夢,接觸相關事物時會有精神或身體上的不適和緊張,會試圖避免接觸、甚至是摧毀相關的事物,認知與感受的突然改變、以及緊迫頻發等。這些症狀往往會在創傷事件發生後出現,且持續一個月以上。創傷後壓力症患者的自殺風險較高。有時候也會將尚不符合創傷後壓力症的診斷但症狀很類似的身心壓力反應稱為創傷後壓力反應(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以強調這個現象乃經驗創傷後所產生之合理反應,而非罹患了醫學診斷上的心理疾病。 不同的是,慢性創傷後應急綜合症是一種心理上的認知障礙,不屬於生理或精神上的病理學疾病範疇。 案語:由於回憶創傷事件會使受害者產生心理性乃至生理性的不愉快憎惡感,會有精神或身體上的不適和緊張,因而試圖通過避免接觸、回憶、碰觸不愉快的往事,來達到甚至是摧毀相關的事物記憶的目的,使得自己的原有認知與真實感受突然改變,不僅自覺可以接受,甚至刻意扭曲、美化所受的苦難,削足適履,以符合現在的認知天花板。中國大陸特有的恐共情結、毛粉情結、文革情結、知青情結、大饑荒情結都屬於這類慢性創傷後應急綜合症範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