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海归,海不归 万维有奖征文  
庆祝万维读者网创建13周年(1998年4月17日~2011年4月17日)  
https://blog.creaders.net/u/4825/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沽酒雪夜:沉重的龟壳 (原创小说) 2011-05-24 10:53:44

(本文是基于真实的海归故事,是否典型,见仁见智。文中的一些细节是虚构的。)

    一

    一品香酒店是滨城最好的酒店之一,每天宾客盈门座无虚席。窗外,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此时,从211包房内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宽大的圆桌上摆满了各种山珍海味,这是市高教局迎接新员工丁晴和岳雷的聚餐会。其实不是每年有新员工来局里工作都会举办这样的聚餐,这还是第一回,以后有没有也不一定,要看领导的意思。眼下国家机关公务员是最热门的职业,丁晴和岳雷不仅是用尽自己的浑身解数而且是用尽全家族的路数才得到这个职位的,当然丁晴和岳雷本身也非常优秀,尤其是丁晴,不但满腹诗书伶牙利齿,而且脸蛋也长得好,笑起来一对酒窝迷死个人,对年长的男性更具杀伤力。到高教局报到的第一天,刚巧在楼道里碰到黄局长,黄局长那天难得有兴致,居然在楼道里和丁小姐聊了半天,把局长平易近人爱护员工的优良品质展示得淋漓尽致。这事不知怎地让杨秘书知道了,上班不几天,杨秘书提议搞个迎新聚餐会,请到了黄局长亲自出席,杨秘书不禁暗自得意。

    包房里烟雾缭绕觥筹交错。“小丁啊,好好跟着黄局长干,前途无量啊” ,杨秘书语重心长地说。李处长陆科长及几位科员附和着:“年轻人前途无量前途无量” 。 “我敬局长一杯” ,丁晴识事务地站起来,岳雷也跟着站起来,两人手举酒杯向黄局长示意了一下,仰头把酒干了。黄局长满脸堆笑,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轻轻地抿了口酒,说:“欢迎年轻人加盟,以后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啊,不要辜负了党和组织上对你们的厚爱啊。” 话匣子一开,一干人等七嘴八舌东拉西扯聊开了,从股市谈到了房价,从腐败谈到了法制,从疗养谈到了旅游。说起旅游,通过这几年的文山会海大伙儿已经把祖国的大好河山都游遍了,上班的时候一手握茶杯一手点鼠标,搜遍百度也找不到去哪儿好玩了。

    几杯酒下肚,黄局长已有几分醉意,脸红耳热之际,开口问丁晴:“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啊?”

    “是人才,局长” 丁晴马上答道。

    黄局长又问:“那教育局重点要做好什么工作呢?”

    “抓好高等教育培养好高级人才” ,岳雷抢答道。

    黄局长没有点头只是微微笑了笑。“还有要引进人才” ,杨秘书补充说。

    “对!新时期我们尤其要重视引进人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西方各国使尽各种伎俩争夺我国的人才,前几年我们国家比较穷,很多人才都外流了,现在我们富裕了,正是吸引人才回流的好时机,你们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黄局长有点兴奋话也多了。

    第二天杨秘书叫丁晴起草一份组织高校代表团赴海外招聘人才的报告。那时候正逢I T泡沫破裂,美国又遭9 1 1恐怖袭击,美国经济乃至整个西方经济呈现危机,中国海外留学生普遍出现找工作难的情况,所以这个时候滨城市高教局组织到海外招聘人才,时机还是很恰当的,是巧合还是有先见之明就不好说了,历史往往是由偶然事件改变的。赴海外招聘人才在滨城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是一项政绩工程,所以黄局长特别重视。但是正因为是第一次,所以连黄局长心里也没有底,就怕招聘会冷场,没有应聘者,回来不好向上面表功,所以整个计划行程乃至广告细节都很是费了杨秘书和丁晴一番脑筋,既要考虑到所到城市是代表团乐意去的地方又要考虑到是留学生比较集中的城市。据说海外留学生热衷于Free Food,所以广告中特意讲明招聘会向所有应聘者提供免费午餐。黄局长指示,一定要注意代表团的形象,住酒店乘车设会场等不要光考虑省钱,要气派点,不要给祖国丢脸。


        二

    长达十几小时的国际旅行相当累人,为此杨秘书特意安排小丁沿途好好照顾黄局长。代表团抵达了美国东北部的波城,由于车马劳顿,代表团花了二天时间调整时差,顺便游历了波城的几个景点。

    第三天星期六,招聘会摆在了市中心一家五星酒店的底楼。那天,出乎代表团的意料,竟然来了很多人,黑压压的人群把酒店的过道和前厅都占满了,以至于来住店的外国客人好奇地问前台,是哪个名人办婚礼啊。实际上诚心来应聘的人并不多,多数人是来了解行情或好奇来看看的,肯定还有想来吃白食的。王志勤就是属于来打探下消息摸摸回国行情的多数人之一,王志勤是学生物专业的,出国学生物的中国留学生特别多,就业市场就这么点,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工作难找,他已经做了三个博士后了,由于整个美国经济萧条,高校教授从NIH申请到课题经费也很难,所以连博士后的工作眼看着也越来越难以为继,于是王志勤在考虑别的出路,回国也不是不能考虑,如果待遇好的话。今天他并没有准备好正式应聘,只是带了几份自己的简历,回国的打算还在打算之中,最主要的是老婆何雨燕不想回国,她觉得美国好。美国有什么好?没亲没故的,漂泊在外,见不到家乡的亲人,吃不到家乡的饭菜,工作找不到,科研也不顺,经常被老板训斥,出国时的风光早已无影无踪,因为收入比老婆低,在家腰板也挺不直,心里那个郁闷啊,老婆不理解,还时不时地拿话挤兑他… …正当王志勤徘徊思考时,突然人群一阵骚乱,听到有尖锐的女声在质问代表团你们怎么说话不算数,原来是因为免费午餐被取消了,由于代表团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原先计划中只预订了仅够几十人的Pizza,现在根本无法满足供应,所以代表团临机应变改为免费午餐只向应聘成功者提供。于是人群散去了大半。

    王志勤挤到前排,把简历交到丁晴手上,一边问:“都有哪些职位?” 这时只听见杨秘书在作热情洋溢的演讲:

    “这次滨诚五大全国重点大学联合向海外招聘,是我们滨城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海外学子的福音,滨城人民热情地欢迎你们。祖国现在发展很快,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已经不是你们出来时的样子了,希望你们回来看看,我知道你们在海外也不容易,吃了不少苦,现在你们学成了,正是回国报效祖国母亲的时候了,祖国建设需要你们,祖国在向你们召唤。你们都是优秀人才,这次招聘的岗位我们不设上限,不拘一格降人才嘛,根据你们自身的优秀条件,可以直接聘为教授甚至是学科带头人,政府和用人单位将提供优厚的科研启动资金,优厚的个人待遇,优厚的安家费等等,保证你们回国后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放心搞事业出成果。某某某前年主动和我们某高校联系,三个月就决定回国,短短二年现在已是博士导师、院长兼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区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常务主席、某学术刊物编审委员等等,手上课题经费用也用不完,手下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学术论文一篇接一篇,他现在经常满世界飞,许多国家都邀请他去作学术演讲… …下面请某某某给大家讲他回国的亲身感受。” 一阵噼里啪啦掌声过后,某某某上台演讲,说到激动处几乎要声泪俱下,是回国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不但事业上大大地成功,而且个人生活水平也大大地提高,尤其是得到的奖状家里墙上办公室墙上都挂不下了,实的虚的头衔名片上也印不下了云云。

        三

    从招聘会回到家,王志勤精神振奋情绪激动,进门就拉着老婆何雨燕讲招聘会上的事。

    “你不是去做实验了吗?怎么跑招聘会去了?什么招聘会?” 何雨燕有点疑惑地问道。

    平时王志勤周六经常要去学校做实验,因为老板逼得紧,虽然何雨燕心里不太高兴,周末家里一大堆家务要做,孩子还小,刚三岁,买菜洗衣打扫卫生领孩子,一个人做确实很累,何况雨燕也是天天上班也很忙的,但想到丈夫多出几篇论文可以有助于找到工作,所以也就忍受了。于是王志勤周末加班也就习以为常。周六去招聘会没给老婆讲,是因为老婆反对他回国的想法,怕讲了她不让他去。没想到自己一兴奋说漏了嘴。“我本来也没想去,也就是顺便去看看” 王志勤辩解说。雨燕正在给儿子剥水果,没有兴趣听老公讲什么回不回国的事。

    “雨燕,你听我说,国内现在发展得也很好了,你不要拿老眼光看待国内,国内现在各方面条件也不比这里差,你看我们住在这个租来的小房子里,比出国前的房子也大不了多少。”  

    “那是你还没有工作,等你找到工作了我们就可买大房子,贝贝,我们住大房子好不好?” 雨燕随口说道。

    “好、好” 儿子贝贝似乎听懂了妈妈的话似的,伊伊呀呀地回应妈妈。

    “我怎么没有工作啦,你的那叫工作我的就不是工作,是不是嫌我挣钱比你少,我要靠你养吗?” 王志勤最烦老婆不把他的博士后当工作,好象他是吃软饭似的。

    “我没嫌你钱少,你跟我好好死心塌地地在美国找工作,别想回不回国的事,你回去了,我怎么办孩子怎么办?你看人家老李,前二年也是找不到工作又急又愁的,上个月一有也就有了,听李嫂说他俩正合计着买房呢,咱也会有这一天的。来,把水果皮收拾一下。” 雨燕命令道。

    王志勤拿过垃圾桶一边放水果皮一边说,“那老李是改了行才有现在这份工作的,他原先的那些年书都白读了。我是不想再改行了啊。”

    “老李改行说明人家识时务人灵活,谁象你一根筋。”

    “我一根筋?你才一根筋,就只知道美国美国,跟你说说别的思路一点听不进。”

    “你的别的思路说来听听呐。”

    “你看,以前和我住一个宿舍的牛大军,读书不如我吧,人家现在是博导和院长啦。那我回去肯定比他强。”

    “你出来都十来年了吧,人家牛大军一直没挪窝,媳妇也该熬成婆了。因为文革高校教师出现断代,八、九十年代真有才的也都出了国,而且高校教师收入低,不是什么热门的职业,有能耐的都不愿当教师,所以留在国内高校的那拨人自然成为现在的骨干。你回去还要在那些人手下干,多憋气。”

    “男子汉能屈能伸嘛,干个两年肯定超过他们。”

    “你要能屈能伸,先委屈在这里找份差一点的工作先做起来。”

    “你总不能让我去当技术员吧,好歹我也是名校博士啊,文章都是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的,当个大学教师或跨国公司的研究员还差不多,否则在同学面前都抬不起头。”

    “你就虚荣心,哪个同学在乎你抬头啦,你的那个小芳?还惦记着人家哪?”  
 
     “不是虚荣心,回国当教授那是报效祖国,那是爱国。孔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燕雀岂知鸿澔之志?”

    “对啊,先齐家后治国,一个大男人先把我们娘儿俩照顾好了再去爱你的国。去,给我倒杯水来。”

    “不去,我这辈子就伺候老婆孩子了,太没出息了吧,我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养大,不是来伺候你们的,是要做番大事业的。”

    “那你讨老婆干嘛,讨老婆你就要为她负责,这叫家庭责任。”

    “我们一起回国,我一边做教授一边照顾你们,不是很好嘛?”

    “好你个头!当初是你要出的国,我觉得在滨城安家落户挺好的,是你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为支持你考托考基我把家务都包了,好不容易出来了,你又说要回去了,当时是你说到美国有前途,现在又说中国充满机会。其实呀出国你也就是随大流,当时也就是出国热,也就是道听途说美国好,谁真正知道美国怎么样,现在你还不是被那些人忽悠了。”

    “当时不是学校做事不公平吗?EPT考试我是全校第一,资历也够了,一次次出国的机会就是不给我,我是争口气才自费出来的。”

    “既然你知道国内做事不公平,你也不是善长拍马溜须的主,不象牛大军,人家学术不如你,但人家会拍啊,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现在政策不是向海归倾斜吗?再说拍马屁谁不会啊?”

    “你就不会!你要会,我也不会嫁给你,我就看上你书呆子了。” 雨燕有点撒娇的意思。

    虽然王志勤不是很会哄老婆,家务也不太会做,性格也有点固执,但为人实诚,工作认真有上进心,雨燕就喜欢他这一点,所以夫妻感情很不错。来美国后,雨燕似乎比王志勤顺,一出校门就找到了很不错的工作。她在Google的波城分部做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她英语好,人聪明,工作努力,人缘也好,所以很得她老板的赏识,事业蒸蒸日上。是因为女生天生语言能力比男生强从而在找工作上有优势呢,还是美国佬有点“好色” ?总之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家庭里,往往后来者居上,老婆比老公混得好。这种现状的变化,也造成家庭角色的微妙变化,如果老婆不是很善解人意的话,夫妻在回国的问题上往往也就谈不到一块去。

     四

    自从上次和雨燕为回国的事口角后,王志勤感觉要说服雨燕看来是不太可能了, 虽然心里有怨言,但还是勉强同意在美国找工作。事实上王志勤在做博士后期间一直在给招工的单位发简历,以前着重在高校和大公司,因为王志勤从小立志要当科学家。现在为了雨燕他也勉强愿意到小公司工作。即使如此,小公司的工作也不是随便就有的,足足找了大半年,投出去的简历多得自己也记不清了,总算有了几个面试的机会。王志勤来美国后,博士导师是美籍华人,是早年来美的大陆留学生,他的组里都是中国学生,所以平时大多还是说中文,当年考托福也没有口语要求,他是上了上海的前进托福进修学校专门训练考试技巧,所以虽然分数考得很高,几近满分,但是实际英语水平有限,口语不太会说,第一年上课都比较吃力,好在这些专业课程的内容在国内都学过,王志勤在国内上过硕士研究生。正因为英语口语不是很好,所以以前的所有工作面试都失败了,但是失败多了也就积累了许多面试技巧,终于上周的面试通过了,拿到了OFFER,公司不大,薪资不高,有一点不好的是职位是临时性的,只有一年,但是招聘广告上说可能会转正成永久职位。朋友都说,从校园跨入工业界第一步是比较困难的,有了工业界的实际工作经验后,再跳槽就要容易的多,所以王志勤还是愿意接受这份工作。刚去工作的前几个月,王志勤工作特别卖力,中午吃饭都匆匆忙忙,别的员工都在餐厅里慢条斯理的吃着聊着,王志勤知道不能和那些正式员工比,一吃好饭他就回实验室干活。上班也尽量早到晚走,争表现为的是早点转正,能有个安全感,另外福利也很重要啊,只有正式员工才会有健康保险、伤残保险、牙医保险、退休计划、公司股票等福利。北美的职场往往不是很公平,那些勤勤恳恳干活的人往往被人忽视,而夸夸其谈的人往往得到升迁,中国人一般是技术精通工作勤奋,但就是因为语言能力不足,或是中国文化不鼓励浮夸张扬,所以吃亏不少。而那些印度人,虽然同是来自亚洲,但人家被英国殖民了一百多年,英语成了主要语言,所以能说会道,职场上如鱼得水。王志勤的直接领导或者习惯叫老板的也是个中国人,所以王志勤在工作上的交流没有问题,但是该老板自己在公司里也是谨小慎微的,一点不敢为下属争取利益,王志勤眼看要做满一年了,希望老板跟公司讲转正的事,老板总是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的,迟迟不给公司提出来。每天的工作却是给王志勤安排的满满的,工作量大也就罢了,让人郁闷的是那些事情很多是无聊的没有意义的简单重复,一点创造性都没有,越做越没有兴趣,也没有任何成就感。于是回国的想法时不时的冒出来。

    雨燕看到老公整天闷闷不乐的样子,心里也挺不滋润的,有时也想过他要回去就放他回去吧,否则要是他事业上不成功,他一辈子都会抱怨,会把埋怨怪在她的身上,她深能体谅事业对于男人的重要性。

    五

    王志勤去纽约参加行业年会,本意也是想借开会的机会找找别的工作,却意外地遇到了从中国滨城大学来的牛大军。王志勤心里一直惦记着海归的事,这次遇到牛大军,心想正好打听打听国内的情况。牛大军刚提拔当生命科学院的院长,在王志勤出国那时叫生物系,前几年国内流行大学合并和系改院,院长头衔听起来比系主任好听多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牛大军也正有引进个把海归带点新鲜血液进新学院来的念头。这次赴美开会,正想利用这个机会看看有无合适的人选,很巧遇上了老同事王志勤,一拍即合,两人言谈甚为投机。王志勤从牛大军那里了解到,他们当初一起玩牌打球的哥们,除了出国的和下海经商的,留在学校里的如今都是教授甚至是博导了,在职补个博士文凭,发几篇专业论文,论资排辈也该轮到升教授了。那些本校出身的博士更是当上了各级领导。自从教师职称评审从中央教委下放到各省市乃至高校后,职称的门槛是越来越低,评审更是重数量轻质量,现下有顺口溜:“副教授多如狗,正教授满地走” 。虽然教师的基本工资不高,但各种名目的灰色收入很多,比工资还多,很多私人费用还可以报销,如请客吃饭、交通旅游、文化用品,甚至据说有位教授把他新家的装修也算到实验室建设里报账了。

    “学校对科研经费是怎么个管理法?” 王志勤问。

    “纵向课题经费学校提成10%,学院提成5%,横向经费学校提成20%,学院提成10%,余下的经费随你支配。” 牛大军答。

    “所谓管理就是雁过拔毛啊?” 王志勤一语中的。

    “那当然啦,全校的教职工的工资国家只负责70%,余下的30%要靠学校自己创收,你知道校长主要忙什么?就是忙这30%的工资哪里来,每到逢年过节,我最愁的是哪里来钱发奖金和礼品,国内流行攀比,别的学院中秋发月饼,我不发行吗?上次还有教师抱怨说我发的月饼只是豆沙馅的,计算机学院发的是火腿馅的。” 牛大军边说边摇了摇头,“我就是想啊引进些有名气的人来,可以有助于搞到科研经费。国家和企业科研经费的分配虽然实质上主要是靠人际关系,但台面上总要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吧,现在海归很吃香,你回来,我们院就有了美国的博士,有海外背景的专家学者加盟,审请起经费来就是一条优势。”

    “除了钱,那教学质量,科研能力怎么管理和提高呢?” 王志勤疑惑地问道。说实话,这些物质上的利益对王志勤诱惑不大,他是有抱负的人,想干一番事业。

    “当然要管,也想管,但精力有限啊。” 牛大军显出有点力不从心的意思。

    “那如果我回去的话,在国外这么些年了,老同学老朋友都多年没有联系了,人头不熟,我怎么搞来项目呢?”

    “没关系,对海归人员学校有优惠政策,给与启动资金,必要的实验场地和设备,还配备人员。” 牛大军说,“等你出了成果,这雪球就能越滚越大了。” 听牛大军这么一说,王志勤很动心,他太渴望做自己想做的科研,有自己掌控研究的自由了。

    回到家,他把简历发给了牛大军。

    牛大军一边看简历一边不住地摇头,整个简历除了有二篇美国一级刊物的学术论文外,几乎没有什么亮点,博士文凭也只是美国的三流大学,当然比起那个“西太平洋大学” 来还是要好很多。当即牛大军把中文简历删了,发伊妹儿给王志勤,索要英文简历,并且着重关照越详细越好,把鸡毛蒜皮的事情也要写进去。几天后,王志勤收到了牛大军为他翻译的中文简历。打开那份中文简历,王志勤惊讶得目瞪口呆:王志勤,美国名校博士、博士后,现任国际知名公司首席科学家,曾在M.I.T担任语言学教授工作。在世界一流刊物发表论文六十多篇……

    短短一页简历,反映了牛大军忽悠的非凡功力,全篇没有一句百分之百的假话。因为一句假话往往要用许多的假话来掩盖,假话讲多了就会漏陷,被人识破,这太危险,不值得。不讲假话是忽悠的高级境界,但是讲真话不能讲得太实在,要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实虚虚。写简历一定要用英文,而且能用缩写尽量用缩写,让读的人和翻译的人有空间去想象,想错了是他自己的事,谁让他这样理解了。万一将来有人追查起来,也有辩解的余地。所谓“首席科学家” ,就是Lead Scientist,这在美国药物公司里,对博士学历者,这是很平常的一个职称。这里的M.I.T非世界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而是 Marlborough International Trade, LLC 的缩写,那个小公司和中国有生意往来,为培训员工,请了当地的中国留学生当汉语教师,王志勤做过这份兼职。注意这里的“教授” 可当动词理解,也可作名词职称来理解。那么,从二篇论文变成六十多篇又是怎么回事呢?王志勤比较爱好写写弄弄,一直在当地的中文学校(自发的业余组织)的期刊上写些鸡零狗碎的短文,要从法律意义上来叫真,这些文章也可算是Publication。
 
    六      

    经牛大军一包装,王志勤陡然成了重量级的人物了。牛大军很快为王志勤安排好了回国考察的一切事宜,所有的费用,来回机票和食宿交通,都由学校包了。

    经过一天的国际航行,王志勤到了阔别多年的母校。自从他出国后,在这些年里中国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社会思潮、通俗文化都与他去国时有了本质的差别。当他再回来的时候,尽管“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但是“骡子下了个小马驹,乌鸡变成了彩凤凰”。中国对他来说看上去很熟悉,但实际上却已经十分陌生了。学校变化很大,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首先,学校开辟了新的校区,虽然远离滨城市区,但新校区是老校区的几倍大,校园壮观,树木葱郁,花草繁茂,一座座崭新的大楼拔地而起,办公楼,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应有尽有,而且装修得精致漂亮。其次,学校规模也扩大了数倍,从中央施行高校产业化战略方针以来,学校不断扩大招生,并实行数校合并,似乎规模越大学校地位越高。当然规模经营,经济效益还是很显著的。

    牛大军在宽大明亮的院长办公室里接待了王志勤。正当两人寒暄时,有两位教师进来找院长,牛大军马上给他们介绍:“来,认识一下,这是从美国回来的王教授。” 两个教师马上过来毕恭毕敬地和王志勤握手。下午,院里召开全院教师会议,顺便牛大军把王志勤介绍给全院教师。牛大军说:“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远道而来的贵客,王志勤博士,他几年前从我们学校出去留学美国,现在学成以后,放弃国外高薪聘请,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毅然回国,王博士是美国的著名学者,首席科学家,发表过几十篇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论文… …”听着这些溢美之词,王志勤不觉有些飘飘然,在美国从未有过这种人上人的感觉。第二天上午,牛大军陪同王志勤见了校长副校长党委书记等一干校级领导,中午的宴请不仅菜肴丰盛,校长也来了,王志勤感受到了学校对他的重视,一种知遇之情油然而生。他当即在饭桌上表态,海归!接受学校的聘任,尽快开始回国工作。餐后,王志勤和牛大军回到院长办公室,闲聊了几句,牛大军拉开抽屉拿出二份表格,一份审请表,一份聘用合同,递到王志勤面前,边说:“手续还是要过一过。”

    王志勤接过来说:“不是说是你邀请我回国的吗?怎么成了我要申请回国呢?”

    “这只是手续而已,你当然是我们用八抬大轿请回来的。” 牛大军笑眯眯地回答。

    王志勤看了看表格,发现除了签字栏,其它的都打字填上了,在学校的聘书上职务一栏写的是“教职”,没有明确写“教授”。王志勤就问:“为什么是教职而不是教授呢?是不是打字打错了?”

    牛大军说:“你这样的人物海归回来,肯定是教授。他们写教职,我也不是很清楚,我过后去问。”
 
    聘用合同上多半都是些官样条款,王志勤匆匆阅读,正在此时,进来一位教师,“志勤,你看谁来了,” 牛大军打断了王志勤的阅读,王志勤抬起头,看见是沈浩,沈浩是王志勤的围棋棋友,当年他住王志勤隔壁宿舍,他俩经常通宵下棋。        

    王志勤热情地握住沈浩的手,问:“好久没见,看你发福的样子,混得不错吧。”

    “哪有大军混得好,一般一般吧。” 沈浩笑答。

    牛大军对王志勤说:“下午沈浩为你安排了节目,你快签了字,我们就走。” 志勤说我要跟夫人再商量一下吧。

     “商量什么啊,一个大男人这点事不能自己拿主意,还要请示夫人批准啊,你是不是有妻管严啊。” 牛大军笑着说道,“也就是签个字嘛,如果你回去了就要把材料寄美国去签,多麻烦。再说了,不要说你签字前改主意了,就是签了后改,我牛大军也拿你没法呀,谁让咱是哥们呢,在我这儿你王志勤可是去留自由。”

    听牛大军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志勤也就爽快地签了,也没顾上细看合同上的所有条款。三个人高高兴兴地出门了。

    回到美国后,王志勤又和牛大军及学校人事部门有关一些个人待遇问题达成了口头协议。福利分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为此学校为王志勤提供临时单人宿舍,宿舍里配备冰箱等生活用品,如果王志勤自己购房的话,学校给15万元的购房补贴。另外,第一年发给10万元海归特殊津贴。对王志勤来说,最重要的是学校提供300万元的科研启动资金以及实验室等。

     三个月后,王志勤辞掉了在美国的临时工作,告别妻儿,独身回到中国,正式报到上班。到职后,发现自己的职称只是个副教授,顿时感觉象吃了一只苍蝇一样,怒气冲冲地到院长办公室找牛大军,牛大军不在,又赶到校人事处,人事处说职称由教务处管,到教务处后教务处说由职称评定委员会管,找到职称评定委员会主任,他说你的职称不是正常的职称评定程序,不是我们委员会评审决定的,你要么去人事处人才引进科问问。找到人才引进科科长,他说:“上面跟我们说您是副教授,我们就按副教授给您办的,谁答应您教授,您找谁去。”

    王志勤气的,只好再回来找到牛大军。 “牛大军,你说聘我做教授,怎么变成副教授啦?”

    “先别急,听我慢慢说,为这事我都和校长吵翻啦,咱俩谁跟谁呀,我哪能坑你呢?我觉得呀,你拿正教授是百分之百应该的,那些个和我们同时当讲师的没有出国的现在也都是正教授啦,但是学校说了,你一来还没做事就拿个正教授有人会有意见,有人说啦难道美国的博士就比中国的博士高级吗?同样是博士文凭,为什么要崇洋媚外呢?你要体谅学校的难处,先把工作做好,工作做好了一切都好说,职称还不是小事一桩吗?”

    王志勤心想,一来自己也不会闹,二来既然已经定了,闹也不见得有用。还没干活就争个人利益,影响也不好,还要在这里长久呆下去呢,思前想后还是忍了,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吧。

    300万元的科研启动资金也迟迟不到位,没钱就没法开始工作。王志勤为此几乎天天往科技处跑,开始他觉得这是工作资金不是个人利益,可以理直气壮的催讨,后来他发现人家手里有权,在学校里处长比教授地位高,即便这钱应该是你的,你也得装孙子,这叫官本位,是个官手里有权就是爷。几个月过去了,终于第一笔资金20万打到了他账上。马上添置实验设备和电脑等办公用品,先买些简单的基本实验用具,等大的资金到位了再买几台好的仪器。王志勤打了一通电话,与几个商家联系购买的事,结果商家开口第一句话是,如果你买我的产品我可以给你5%的现金回扣,王志勤不习惯拿这样的钱,他提议产品打折卖给他。与此同时系里有二名刚工作不久的老师愿意参加他的组,这样工作总算开展起来了。

    王志勤一心在工作上,每天马不停蹄忙得四脚朝天。那天牛大军路过他的实验室,进来看到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不禁连连点头赞赏。一番好话说过后,牛大军似乎不经意地提到:“你不要只顾着做事啊,有空的话和周围的同事聊聊,我有风闻,有人说你清高,瞧不起国内的博士和老师。” 王志勤觉得这话从哪儿说起呀,正在发愣。“我了解你,你不是这样的人,我只是提醒你一下,你也就暂且一听吧。” 牛大军边说边走出了门。后来王志勤才意识到海归的人原本是不受欢迎的,不是政府不欢迎,也不是单位领导不欢迎,是因为狼多肉少,职场竞争激烈,那些基层领导和同级的同事不愿意又多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所以对海归人员有抵触,所谓土鳖和海龟的战争。风凉话也就时不时地飘进他的耳朵,“回来干嘛?咱们这缺天缺地最不缺的就是人了。” 、“你说,这哪里合理呀,我们在这儿安心本职辛辛苦苦地工作,人家出国转一圈,回来就一步到位啦。” 、“就是就是,要是外国能呆得住,回来抢我们饭碗干嘛呀?肯定混不好了呗。” 、“这些投机分子啊,没个好下场。” 、“要是再有个抗日战争什么的,那些人肯定是汉奸。” 那些话要多难听有多难听,反正时常令王志勤感到窝火。

    新学期开学后,王志勤招到了二位硕士研究生。这是他的开门弟子,王志勤自然是精心指导。大半年后,科研资金也一点一点地在到位,实验室仪器设备也陆陆续续添起来了,两位学生的科研也有了初步结果。有一次,王志勤发现一位学生的实验数据不太正常,实际上是数据太“漂亮” 了,一点误差都没有,这有违常理啊。王志勤就找该学生谈,问明情况。原来该学生为了早点发表文章,好赶上奖学金的评定,有些实验还没来得及做,就凭理论预测,自己“创造” 了这些数据。王志勤很生气,他教育学生说,科学家的基本道德是实事求是,实验数据的真实性永远是第一位的,什么时候都不能作假,否则那还叫科学吗?王志勤对科学工作向来是一丝不苟的,在美国虽然文章数量不多,但仅有的几篇每篇都是货真价实的。

    七

    在志勤回国的前一周,雨燕特地请了假好好陪丈夫。有一天傍晚, 雨燕和志勤手牵手在小区里散步, 儿子在旁边转来转去地骑着他的小单车开心地笑着, 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个瞬间啊, 但是三个当事人可能谁也没有意识到这种幸福。人们对于拥有的东西往往看不到它的价值。志勤的海归,对于婚姻,对于夫妻的感情,甚至对于孩子的感情及成长的影响,到底意味着什么?在雨燕的心里恐怕还是懵懵懂懂的,潜意识里认为这只是一个短暂的分手。几年以后她才知道,整个过程她都是处于一个半醒半睡的状态,好象一觉还没睡醒,迷迷糊糊中丈夫走了,然后她又翻身睡去,等到再次醒来的时候,那个熟悉的人陌生了,甚至对他的形象也模糊了,感情已经淡薄、转移,婚姻只剩下一张纸 。雨燕一开始一直没觉得丈夫的海归对她有多大的伤害,但等到意识到的时候,这种伤害已经深深地刺入骨髓。

    志勤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和雨燕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一天一封伊妹儿的联系,志勤是很擅长笔墨的人,所以每封伊妹儿都让雨燕感动,这可能是对雨燕最大的安慰了吧。每到周末,在别的家庭举家郊游的时候,雨燕和志勤只能在电话里相聚,煲电话粥,常常一聊就是三四个钟点,毕竟他们现在维系情感的主要方式可能就只剩下语音交流了。雨燕在电话里向志勤汇报小贝贝的生活及趣事,这是他俩都有兴趣的共同话题。

    儿子小贝快五岁了,爸爸走后越发的粘人,经常半夜或清晨爬到雨燕的床上来和妈妈亲热。小贝是个很聪明伶俐的孩子,喜欢画画,喜欢读书,有时会象小大人一样心疼妈妈,会给妈妈端水,会帮妈妈做简单的家务。就是吃饭不太乖,吃东西很挑食。看着儿子瘦小的样子,雨燕很着急,总是想尽办法做小贝喜欢吃的菜,为此让雨燕操劳不少,这些还是雨燕做惯了的事,没有什么。让雨燕头大的是那些男人做的家务,譬如扫雪啦换灯泡啦汽车保养啦什么的,现在不得不硬着头皮做。

    志勤走后,孤独感无声无息地袭上雨燕的心头。尤其是午夜梦回,缺了枕边人,那份落寞谁能理解?雨燕从小娇生惯养,虽然能干,但内心还是柔弱的,平时见到蟑螂老鼠什么的都会吓得打抖。有一天晚上,电闪雷鸣,把雨燕吓得赶紧用被子把头捂起来,以前志勤在的时候,雨燕会趁机往志勤怀里钻。每当这种时候,雨燕特别地想丈夫,第二天在电话里她和志勤说,她再也受不了了,也想海归。志勤说你现在回来时机不对,我这儿还没有站稳脚根,万一在中国的事业不顺,还能有个退路,所以你留守美国,能够可进可退,挺好的。丈夫这么说,雨燕想想也有道理,“两情若在长久时,岂在朝朝暮暮”,雨燕盼着丈夫成功,成功之日就是他们团聚之时。

    虽然志勤在国内的收入不算少,尤其在滨城算是高薪了。志勤会把大部分的收入省下来,但对换成美金后也就是二万来美元,一家人两地开销,经济负担是加重了。小贝的Daycare费用每月就是一千多美元。考虑到想把孩子的托儿费省下来,雨燕就央求父母来美国帮她带孩子。雨燕的父母曾经来过美国,因为语言、交通、安静等等的问题,在美国呆不惯,三个月就回国了。老俩口喜欢国内热热闹闹的退休生活,有电视看,有老同事来往,有麻将打,北方人尤其喜欢听京戏,这在美国压根儿就没有。但是志勤回国后,老俩口知道女儿的困难,所以答应再来美国。

     父母来美后,顿时家象个家了,或者说雨燕又回到了她童年的家,只是多了一个贝贝,而贝贝是三个大人都喜欢的,甚至他成了家庭的中心人物,从此家里有了温暖的感觉。雨燕每天上班前有现成的早饭,下班后父母已把晚饭做好,很多家务父母都做掉了,生活又呈现出另一番的幸福和快乐。雨燕也不觉得孤独了,但孤独消失的同时,对丈夫的思念也渐渐地淡了。

     春去夏来,第二年的暑假到了,志勤回美探亲。一家人去机场迎接,小贝贝见到爸爸,呆立着,没有迎上去,雨燕马上把贝贝推到丈夫面前,志勤顺势一把把贝贝抱起来并在他脸上亲了一口。雨燕接过拉杆箱,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向停车场走去。

    晚上,贝贝还要和妈妈睡,被外公外婆连哄带拖地拉走了。那一晚,雨燕依偎在丈夫的怀里,小别胜新婚,夫妻俩都非常的满足。第二天早晨阳光从窗外洒进来的时候,雨燕和志勤还沉浸在甜蜜的酣睡之中。

    八
       
    探亲回来,王志勤还没有从兴奋中缓过神来,就被院长牛大军叫去谈话。王志勤战战兢兢地走进院长办公室,见牛大军在打电话,牛大军做了个手势叫王志勤坐,王志勤在挨着墙边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牛大军匆匆挂了电话走过来,“嫂子和孩子都好吧?”

     “是,她们挺好的。”

    寒暄了两句,牛大军切入正题,“你来了有一年了吧,学校马上要职称评审了,就在这二、三个月内。你最近有没有文章发表啊?”
    
    “投了几次稿,被退回来了。因为刚开始工作,实验方面还不够完善,所以论文质量感觉一般,所以没敢向国外期刊投稿。”

    “质量是次要的,你先发表了再说,这次评审教授你如果没有文章我可帮不上你啊,赶紧发。噢,这样,我给李主编打个招呼,你过去找他谈谈,就说是我让你来的,把稿子带上请教请教李主编。”

    “好,好,谢谢你。”

    “还有,你的那些个科研经费,别老只想着买实验用品,必要的公关费用也是可以从中报销的。入乡要随俗,别守着你那点清高啊。”

    在牛大军的帮助下,王志勤海归后的第一篇论文终于发表了。如果按照国外的惯例,王志勤是导师,名字应该放在最后的,但是考虑到马上要用它评职称,所以还是放在第一,既是第一作者又是通讯作者。

    自从这件事之后,王志勤有点开窍了。意识到在中国搞科研,只埋头在实验室里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中国的国情,或者叫中国特色。海归前根本没有想到这些,也不知道水深水浅就一脚踩进去了,想来都有些后怕。说来王志勤还是幸运的,他海归到自己原先的单位,还有牛大军这样的哥们罩着,否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牛大军虽然学术上不行,但精通为官之道,为人也很仗义。他也需要象王志勤这样的业务骨干把院里的工作做好,所以他也是真心帮王志勤发展。主要是帮他发展人脉关系。在国内,行行都有所谓的“潜规则” ,高校科研院所也不例外。

    想通了,事情就顺风顺水了。不是说嘛,“只要路线对了头,没枪可以有枪,没人可以有人,革命事业无往不胜。” 几年后,王志勤干得风生水起春风得意,手下有副教授讲师若干,学生二十几个,自己不仅早已是教授,而且是博士导师。经费多,学生多,文章自然也多,正是应了牛大军当年讲的话,雪球越滚越大了。

    不过人事应酬多了,对学生的指导就少了,实验指导主要委托副导师承担,由于学生多,平均每个学生半年才有一次机会和导师王志勤有个学术讨论。有一次,有个学生找王志勤告状,说另一个学生论文抄袭,实验作假。王志勤说:“这个事我知道了,不过你不要到外面去说了。” 学生走后,王志勤找来那个被告的学生,该学生一听导师找她,吓得不得了,心想肯定要挨批了。进门后,不知道该主动认错还是抵赖,王志勤先开口说:“你交友不慎,以后要注意了。回去好好想想,论文要按规定写。” 王志勤知道现在大学扩招后的学生质量,而学校为了尽快显示办校成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譬如,教授副教授每年必须发表多少篇文章,研究生没有文章不允许毕业,课题组长每年要拿到多少项目经费,而拿项目又要有论文支持,所以有些地方不眼开眼闭,实际上不可行。有人说这是“逼良为娼” 。有些腐败现象在当今的中国学术界已成普遍状况,前几年闹出的上海交通大学陈进院士“汉芯造假事件” 令人震惊。学术腐败已蔓延到院士一级和中国一流大学,可见问题之严重。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王志勤把这算作入乡随俗吧。

    有一天,牛大军带王志勤去拜访市高教局的新局长,老局长黄局长退休了,上面从外面派来一个新局长,异地为官是中国官场的传统,几百年前的封建社会就这么干了,这叫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两人进高教局找到局长办公室,迎面走来一位风姿卓越的女子,正是丁晴,她现在是局长助理,牛大军跟她早就熟悉了,就介绍她和王志勤认识。王志勤说好象我们以前见过面的,丁晴歪了下头似乎是在大脑深处搜寻,几秒钟后摇摇头说:“不好意思,想不起来了。”

    见到了新局长,让王志勤惊喜的是新局长是他中学好友的父亲,“伯父你好。” 王志勤先说道。这下让牛大军惊喜了,这世界可真小啊。会面出来,牛大军就对王志勤说:“以后在局长大人面前多美言我几句啊。” “当然当然。” 王志勤笑着点头。二人高高兴兴回校去了,路上想好了周末请新局长吃饭,同学的父亲,小辈请客顺理成章啊。顺便也请了丁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局长的秘书助理之类的人员关系也非常重要。席间,丁晴发现王志勤很懂文学,王志勤从小就喜爱文学,经常写文,前文曾提到过他在美国时还时不时地在当地中文学校校刊上发表散文诗歌之类的。而丁晴也是文学女青年,于是两人侃侃而谈,志趣相投,话语投机。自从知道王志勤和局长是熟人后,王志勤经常受人请托,找局长办事,于是和丁晴也见面多了起来,一来二去,日久生情,丁晴成了王志勤的红颜知己。丁晴对王志勤既有崇拜,海归博士大教授文理都通,又有点同情,一个男人无人照顾。有一次酒醉之后,王志勤握住丁晴的手,感觉化学反应咝咝啦啦地吐着泡泡带着青烟从每个汗毛孔里冒出来,全身轻飘飘的,两人下意识地抱在了一起,意识漂离在无尽遥远的黑夜里… …

    王志勤业务成绩突出,人缘也好,不久就被提拔当副院长。学校也经常拿他作为海归成功的典型来宣传。当官后,王志勤经常晚上有吃请,好在妻子孩子不在身边,没有拖累,乐得逍遥自在。他有次和牛大军等以往的哥们吃喝时说,我们以前的吃吃喝喝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自费吃喝,现在是在政府领导下有组织有纪律的白吃白喝。

    九

    一晃又三年过去了,志勤和雨燕已经适应了各自的生活,眷恋已被独立取代。伊妹儿也不再是一天一封,日常的生活没有交集,共同的话题也就越来越少。电话煲也渐渐冷却,经常雨燕电话打过去,志勤或是在应酬的晚宴上,或是在匆匆去应酬的路上,总之只能草草说两句,就相互道别。有时即使有空,也会冷场和不知道聊什么好,各自的兴趣点已悄然分离。

    有父母帮忙,雨燕的日子还算顺心。然而毕竟父母年龄大了,腰酸背痛等小病时不时地困扰她父母,尤其她父亲,有轻度的糖尿病,在国内时会定期检查和监控,因为他们是高校退休教师,全部公费医保。在美国,雨燕的家庭医疗保险不能包括父母,所以她父母一般有点头疼脑热的都不去看病。看着父母为她做这样的牺牲,雨燕内心十分的内疚。

    有时她也想,放弃居留美国吧,回到中国和丈夫团聚。说实在话,现在雨燕想到海归,不象几年前,是因为思念丈夫,是那份夫妻的感情深深地吸引着她,她想回到丈夫身边。而现在则是隐隐地为婚姻而担心,为自己的将来而忧虑,老这么拖着,年老以后怎么办?雨燕是特别传统的女性,离婚这样的事情她连想都不敢去想,也不愿去想。她理解志勤是因为事业才离开她的,不是因为不爱她。她对志勤还是信任的,她觉得志勤是很诚实的人,不会做出花心的事来。虽然心里对老公有着那份自然的信任,但是每每听到国内海归和小三的故事,心里隐隐地还是有点忐忑。但是想到自己稳步上升的事业和孩子将来的大学教育,也包括美国的生活环境,心里就特别的犹疑,举棋不定,归还是不归?

    一天晚上,她父亲注意到自己的身上有块红肿,就叫老伴过来看。她母亲一看,觉得这事儿可能严重,告诉了雨燕,如果这是某种病变症状的话,看样子不象是小病,不能象以往那样静养二天就好了,三个人心里都很焦急,商量了一个多小时,最后雨燕说,还是去看医生,看医生怎么说。在美国先看病再收钱,所以她父亲虽然没有医保,病还是可以照常看的。医生让他父亲做了CT、核磁共振、超声波等等检查,折腾了几周也没得出个结论。这几周,雨燕和她妈妈急得团团转,全没了主意,这时的雨燕特别想家里有个男人有个主心骨。她父亲发觉这儿的医生临床经验少,下诊断又非常谨慎,迟迟没个说法,他对美国的医生有些失望。她父母看到在美国不但帮不了女儿,还给女儿添麻烦,所以想回中国看病。 于是她父母回国治病去了。在她父亲生病期间,一家人都在忙病人,小贝贝没人照顾,他很懂事,知道家里出了事,不纠缠大人,但自己还不会照顾自己,饥一顿饱一顿的。雨燕看着心疼,但实在是没有精力顾及了。

    父母走后,雨燕又回到从前那样,既当爹又当娘,忙里忙外的,终于累病倒了,儿子还小,不知道如何照顾妈妈,雨燕发了几天高烧,美国的医生轻易不给打安乃静等退烧针,一般也不挂盐水,她喝了泰诺也见有效,在床上躺了二天,迷迷糊糊中下了回国的决心。第二天在电话里跟志勤讲回国的打算,志勤很赞成。

    雨燕辞掉了工作,卖掉了汽车,退掉了住房,带着贝贝回国了。

    在去飞机场的路上,看着雨后的波城如洗净风尘般清撤而柔媚,在夜色里显的分外的凄美,望着高架路两边灯火辉惶的夜景,远远近近的霓虹灯流离闪烁,想起刚来美国时的情景,眼泪不知不觉地悄悄滑落下来。想起当初志勤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喜悦,当天两人去了滨城最好的酒店吃晚饭庆祝,憧憬着到美国后的幸福生活……然而现在,美国梦嘎然中止,不禁一阵酸楚袭上心来。此次一走,是否还能回来?

    十

    雨燕一回到中国,国内一摊子事情在等着她。首先儿子要入学,国内学校质量相差很大,哪个家长都想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滨城有国际双语学校,教学方法和设施与美国的学校一模一样,对小贝贝来说当然是最适应的了,但那是贵族学校,学费和美国的私立学校一个价,大约每年二十几万人民币,雨燕家的收入负担不起。若要上公立的好学校,要找关系托熟人,还要交赞助费。靠着志勤在教育系统工作,有人脉关系,贝贝终于上了一所好的学校。由于中美教育的差别,贝贝在美国二年级的数学水平比国内一年级还差,中文更是不行,所以一上学就留了一级。学校离家比较远,但目前雨燕没工作,可以接送。每天雨燕一早起来,为一家人做早饭,送儿子上学,中午一个人在家马马虎虎吃吃昨晚的剩菜剩饭,下午接儿子回家,做晚饭,辅导儿子功课。国内小学生功课负担重,不象美国,小学时基本是玩,功课轻。贝贝一下子要适应中国的教育环境,比较困难,所以雨燕精心地辅导。

    在送儿子上学回来的路上,雨燕也会顺便逛逛店,国内的商品不比美国便宜,凡是名牌比美国贵很多,在美国雨燕也不买名牌,所以也就是逛逛看看,打发时间而已。有次雨燕乘错了汽车,迷了路,转进了人才招聘市场,她想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职位,她看了几个招聘广告,觉得很奇怪,招聘条件不光要求学历、经验,还要求年龄、性别、户口所在地,这不明显的歧视吗?有的招聘甚至要求五官端正,未婚,年龄三十岁以下,天知道这是招聘还是招亲?有个招前台小姐(接待员)的工作,要求年轻漂亮,微笑要妩媚,说话要温柔,仿佛给人感觉在招坐台小姐。

    一家三口挤在志勤的单人公寓里,生活很不方便。于是雨燕想买二室一厅的房子,买房子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地段、环境、房型、价格都要精心考虑。这几年国内房地产火热,房价每年增长百分之十几、二十几。当初学校补贴志勤的15万元购房款当初可买四、五十平米,现在买二十个平方都不够了。雨燕找房子越找越远,快要住到隔壁城市去了。雨燕算了一下,付掉首付,每月的按揭是笔很大的开支,想想在自己找到工作前还是买不起房,还是先租房住一阵再说吧。租房的话,地段可以好一点,至少不须住到隔壁城市去。雨燕想,买房和租房都是住,没有必要一定要买房。于是一家人住进了租来的二居室里。然而雨燕遇上了恶房东,她不但三天二头察看雨燕有没有弄坏她的房子,还时不时甩出话来,意思是她的房租太便宜了,暗示着要涨价。所以雨燕慢慢体会到住别人的房子很不爽,她想买自己的房子。

     要买房,首先雨燕要有收入,靠志勤一个人收入肯定不行。所以她决心找份工作,然而工作也不容易找,在志勤海归的年头,海归还是比较稀缺的,所以找份工作很容易,还可以和聘用单位讨价还价。几年过去,海归人数剧增,有些“海龟”成了“海带” 。雨燕的专业在美国吃香,但在中国几乎没有公司做这个的。雨燕在美国的工作是产品开发,属于创造性工作。有人说,“American invent products, Japanese make it better, Chinese make it cheaper” 。中国现在的经济结构主要是制造业,称为“世界工厂” 。所以象雨燕这样的高级专业人员很难有合适的职位。尤其是国内招工条件上一条“要求四十岁以下” 就把雨燕几乎拒之门外,雨燕已经过了35岁,招聘单位说,你来了也干不了几年了,让雨燕黯然神伤。更不要说开出的薪酬每月只有三、四千人民币,要知道雨燕在美国的年收入是八万多美金,这个心理的落差实在太大了。
     
    合适的工作找不到,房子住得不称心,每天拥挤的交通嘈杂的人群,还有风沙满天的空气,都让雨燕窒息。雨燕由原来的温婉优雅变得急躁烦闷。志勤一心在他的事业上,对家里的事少有关心。经过长年的分居,雨燕和志勤的感情早就淡了,虽然现在住在一起了,但感情的恢复不是那么容易的,或者说还需要时间。他们只是各尽自己的义务,做好自己的角色,客客气气的相处罢了。然而,以前分居的时候,虽然感情也淡了,但不住在一起,至少没有冲突。现在两人的空间相互侵占,两个独立生活惯了的人,一下子挤到一起,有种说不出来的怪怪的感觉。雨燕有时静静地想,这就是我苦熬这么多年要生活在一起的人吗?对志勤她已经既熟悉又陌生了。尤其是志勤的改变,从一个清高的书呆子变成了庸俗的官员,教授的工作主要在做交际,这让雨燕很看不惯。

    终于有一次雨燕再也承受不住了,爆发了一场和志勤的吵架。吵架的导火索是贝贝学校的老师骂贝贝笨,还把贝贝的书捋到地上睬上几脚,这很伤贝贝的自尊心,放学后贝贝见到妈妈就委屈地嚎啕大哭,加上平时生活上雨燕和志勤产生的日积月累的小矛盾,导致了雨燕把这一切都怪到志勤身上。志勤平时工作压力也很大,积聚的压力也借机发泻出来,那天双方都很冲动。说着说着,志勤怪雨燕没有早点海归:“如果你早回来,孩子读书也不会有现在这个不适应的过程!你也不会找不到工作!我们早几年买房的话,房价都翻几倍了,现在我们家是几百万元户了!” 志勤的话深深地伤了雨燕的心。

     雨燕半夜给美国的好友打电话,哭着说:“我想回美国… …我想回家… … ”

    然而对雨燕来说家到底在哪里? 中国还是美国。此时的她,WHERE IS HER HOME? SHE CANNOT AFFORD TO GO BACK TO HOME。

浏览(14475) (0) 评论(15)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沽酒雪夜 留言时间:2011-07-04 18:18:58
苏缇春晓: 非常感谢您的祝贺。我的小说能幸运得奖,有象你这样热情的支持我的读者的跟帖好评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顺便也感谢万维评委的厚爱。

你的网名很美,让我想起杭州西湖的美景。感觉你是在背后默默支持鼓励我的朋友,真的很感谢。
回复 | 0
作者:苏缇春晓 留言时间:2011-07-01 15:46:33
恭喜贵小说得奖!
回复 | 0
作者:沽酒雪夜 留言时间:2011-06-01 09:44:19
海流连: 本文是我为海归有奖征文而作。因为篇幅较长,我先在万维的“五味斋”连载过,至今我没有在别的地方投稿和登载过。谢谢您的留言。
回复 | 0
作者:海流连 留言时间:2011-05-27 10:44:19
有关男主人海归的故事早已看过, 你是一稿多投还是重复投稿?
回复 | 0
作者:沽酒雪夜 留言时间:2011-05-27 05:39:57
非常感谢“说两句”和“苏缇春晓”的评论。希望有机会请给我留言的朋友喝茶。
回复 | 0
作者:苏缇春晓 留言时间:2011-05-25 18:59:47
二十年前读“北京人在纽约”,二十年后读这篇“沉重的龟壳”。。。讲得都是漂洋过海,只不过是从相反的方向;从最初的好奇,不适应,到奋斗,适应,中间过程充满辛酸,不甘,无奈和认命,最后终于站稳脚跟了,可是夫妻也都劳燕分飞了。
回复 | 0
作者:说两句 留言时间:2011-05-25 17:35:31
难得好文,确实是一篇上乘之作!我觉得改编成电影不成问题。
回复 | 0
作者:沽酒雪夜 留言时间:2011-05-25 16:50:01
谢谢乐维、读书狂88和皇城根儿的支持和美言。也感谢万维提供的这个机会,与朋友们讨论和向朋友们学习。
回复 | 0
作者:皇城根儿 留言时间:2011-05-25 12:43:11
的确是上佳之作。真实。有感染力。

读者也非常赞赏楼上“读书88”的评论,“归于不归,不仅仅是事业的选择,更是情感的抉择,反映的是当事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家庭责任等等深刻的人性”。

读者所认识的所有海龟中,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他们的最终决定都有着密切地联系。
回复 | 0
作者:读书狂88 留言时间:2011-05-25 10:15:04
看到现在总算读到最佳文章!这是最真实、最全面、最深刻讨论海归问题的文字。以前也不乏好文章,但多数是只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或一孔之见,或一时之感。其实海归海不归,在北美新华人中是很纠结的问题,本人很反对虚无主义者的观点,把海归海不归说成是仅为个人的选择,Not a big deal,不值得讨论。归与不归,虽然事情发生在某个个体身上,但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特征,这样的讨论很有意义!本人还反对把归与不归庸俗化,说成是哪里赚钱就去哪里。归于不归,不仅仅是事业的选择,更是情感的抉择,反映的是当事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家庭责任等等深刻的人性。海归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用论述文比较直接,但会流于肤浅,一个“好”或“不好”的结论会草率。用小说的形式是比较恰当和高明的,让读者去思考,这才是这次海归大讨论的意义所在,而非给出一个答案。

本人看好这篇佳作!
回复 | 0
作者:tiaozao 留言时间:2011-05-24 22:39:40
很多人出国, 归国都只是跟风 ,逐钱逐利 , 至于为什么生活? 为什么选这种生活, 想得人不多。
回复 | 0
作者:乐维 留言时间:2011-05-24 19:47:05
难得的好文章。

自然,真实,客观,深刻,可读性强。没有倾向性的说教,但发人深省。

文章这么结束是有点觉得突然,但也有它的道理。因为大部分“海归”现在就处于这种状态,以后怎么发展,读者可以想象,时间才能回答。

“海归”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名词。任何一个美国的移民群体都没有中国移民们这样大范围,长时间的对“海归”产生如此强烈的冲动。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话题,但是没有看见这方面的讨论文章。

其实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没有回答,或者没有认真想过,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出国?”。正因为对于这个问题没有认真思考过,才造成今天对“我们为什么要海归?”这个问题的迷茫。

归根结底,就是我们面临“我们为什么活?”这个问题。这不只是哲学家的问题,而是我们每个人的问题。
回复 | 0
作者:沽酒雪夜 留言时间:2011-05-24 16:51:53
谢谢tiaozao的留言和鼓励。文章已经写得有点偏长了,按内容需要还应该更长些,现在这样是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本文就算到此为止了。我以后可能会把它扩充成另一篇长文。
回复 | 0
作者:tiaozao 留言时间:2011-05-24 15:06:52
有时觉得中国人对事业,对钱的追求永无止境的, 而对家庭生活不是很CARE的。 所以夫妻分居两地也不觉得不正常,子女为了让父母来带小孩,可以把父母亲活活拆散。。。。很少有人知道生活的真谛是什么?从小没有人教我们, 大了也很少去想一下,一代又一代 就这么传下去。
回复 | 0
作者:tiaozao 留言时间:2011-05-24 14:56:20
不错, 很真实的,和我周围朋友的经历很相似 。 不知这个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还是还会继续?
回复 | 0
我的名片
万维13周年征文
注册日期: 2011-02-14
访问总量: 2,112,04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有奖征文:海归,海不归
最新发布
· “海归,海不归”有奖征文揭晓
· 细柳营:海归与不归的意向和选择
· 牛北村:张老实海归记
· AManlyMan:海归,海不归
· 文章笑权:不想归化社会,应当尽
· 佚名:海归海不归,再海归再海不归
· 廖宛虹:人间母女情,归心值几何
分类目录
【有奖征文】
· “海归,海不归”有奖征文揭晓
· 细柳营:海归与不归的意向和选择
· 牛北村:张老实海归记
· AManlyMan:海归,海不归
· 文章笑权:不想归化社会,应当尽
· 佚名:海归海不归,再海归再海不归
· 廖宛虹:人间母女情,归心值几何
· Kitty Yim:明天就要嫁给你了
· 索额图:海归与爱国之关系辨析
· 雪融:海龟出轨找二奶并不是男人
存档目录
2011-06-01 - 2011-06-30
2011-05-10 - 2011-05-31
2011-04-02 - 2011-04-28
2011-03-01 - 2011-03-31
2011-02-16 - 2011-02-28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