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开始思考生命和死亡的问题,当我们开始追求生命的永恒性,我们的人生便可能体现出它本来就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潜意始中,人们渴望着永恒的生命。一次生命是远远不够的。一生奋斗,还没有机会享受生活,生命就将消失,实在不甘心。不久前刚刚痛苦地送别一个年轻的亲人。正当年富力强、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却罗患血癌不幸去世了。弥留之际,他发给我多封电子邮件,字里行间里无不渗透着对生命的深深的眷恋。我能感受到他发自灵魂深处对生命的渴望—“我想活下去!”是啊,生活刚刚展示其美好的一面,许多计划还没完成呢,心中还藏着无数的渴望、幻想,还没有机会实现呢。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爱着我的人们呢。怎能就此作别呢?如果这就是生命的全部价值,这价值无疑等于零。我来我去,对这个世界来说,就像一粒微尘飘过,了无声息。地球照样转动,太阳照样升起降落,生命一旦结束,存在就结束,一切复归于虚无。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笔下的主人公常常重复的一句德国谚语是:“只活一次等于没有活过。”直截了当地把人生与虚无等同起来。
有时想,假如人能像电脑游戏中的战士那样,有多次生命,比如说,可以死三次,人生就更有意义了吗?如果没有更高的超越生命的价值,答案恐怕仍然是否定的,死一次和死三次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这就如同一个人有一块钱,一次花光,另一个人有三块钱,分三次花光,最后的结果都是零。如果最后的结果都是零,活得再长又有什么价值呢?所谓“盖棺论定”,对已逝者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人活着是为了死得有价值吗?“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可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篇90:10) 一位长寿的著名作家在临终前说出他的肺腑之言:长寿是上天对我的一种惩罚。我活着不是为自己活,而是为别人活。为谁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