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起的电影《萧红》,看下来感觉还不错,镜头的沧桑感和宋佳的演技都蛮有感觉的,不知道为什么在国内的票房会滑铁卢,可能国内看电影的都是不喜欢灰暗人生的年轻人,对那个年代的了解太少。
但是我看完后最感慨的还是萧红这个所谓新女性,中国的娜拉,在出走,离开大家庭后,一直被人生挤压着,胁迫着,狼狈地走着她的人生路,最后还是被轻易地夺走了生命。
萧红倔强的出走,被命运以残酷的下场而还击,而拯救她于水深火热的不堪境地的,都是男人,第一个男人也许并不让她动情,只是男人的出现,以及和男人的共同生活,直接地解决了她的生存问题,能吃饱,能住暖,再革命的思想都诚服于这些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命运难道不是在偷偷嘲笑着么?
第一个男人带来的温饱居然破灭在被遗弃的现实里,而且还怀了孩子,命运好像把所有的凄惨都给了她,在被拘束在旅馆等待永远不会来的男人的出现的日子,大概是萧红精神状态最虚弱的时候,而萧军,就这样以一个绝对救世主的形象出现了。
萧红爱上萧军是唯一的出路,假如萧军没有爱上她,并拯救她出来,恐怕萧红在出名前就已经消逝。
这样一个饥寒交迫的孕妇,没有任何家人和亲人的照顾,旅馆老板还时刻威胁要卖她去妓院,她爱上萧军是溺水的人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力气,这样用力的感情和生活上的依靠和寄托,超越了普通的爱情,萧军是她的唯一的 情人,亲人,和家人。可以想象这样沉溺的感情,在任何风吹草动下都会给双方带来痛苦而无法超脱。
以为离开萧军,去日本是一种强势的态度,结果却是自己尝尽了孤独,她明明是那么孤单的一个女人,却会选择赌气离开萧军,难道不知道最痛苦的还是那个溺水的人?
所谓新女性,却不能走出女人的旧路,想象一下假如萧红听从家人的婚姻安排,也许我们不会知道萧红这个女作家,但是会不会她能活得长久一些?会不会有膝下儿女若干来缓解寂寞?
女人的解放运动总是绕回到原来的圈子,要解放,要受教育,要赚钱独立,最后,发现最想要的,却是家里家外,儿女绕膝的温情?
“膝下儿女,几上诗书”难道女人不应该这样安静恬淡地活着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