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终于看完了。说实话,除了华丽的服饰和漂亮的布景舞台之外,给人深刻印象的作品并不多。歌唱类节目没有好的新人新歌,相声类节目更是缺乏好的段子。唯一的亮点是本山大叔的小品《不差钱》。
纵观本山大叔的历年春节节目,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他的作品反映了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生活。其语言是鲜活,幽默的。虽然他以前的小品《卖拐》有涉嫌歧视的微辞,但其大多数作品是健康的。那顶旧帽子和一身蓝制服已经成了本山喜剧的标志,独特的东北乡音更可以引起巨大的共鸣,可以说赵本山的小品已经成为中国喜剧文化的独特现象,可以称之为“赵本山式的中国式幽默”。
为什么是“中国式”的幽默?因为我联想到了一位国际喜剧大师,卓别林。这位出生在英国的喜剧大师,在从小失去了父亲,母亲又病倒后,与哥哥流浪街头,乞讨卖艺,后来随剧团到美国巡回演出,开始了他漫长的演出生涯。
卓别林所扮演的形象,从流浪汉到淘金者,从叫花子到流水线上的穷工人,都是美国底层社会的真实写照。卓别林对于小人物一贯寄予深切的同情。他的作品因同情下层而对美国社会充满了讽刺。因此美国当局当年还给他小鞋穿,拒绝他加入美国国籍。然而这并不能阻挡人们对他的热爱。1972年,美国的奥斯卡给卓别林颁发了“艺术成就奖”,奖励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贡献。”
反观赵本山,由于其出身于农家,对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有切身的体会,所以他演出的农民形象活灵活现。赵本山是关心农民的,他的作品大都与农民与农村社会有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就是所谓的精英阶层,又有几个不是出身农民或者是与农民有着切割不断的渊源的?所以本山大叔的小品在中国社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为广大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