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海一代,海二代--万维有奖征文
  庆祝万维读者网创建15周年(1998年4月17日~2013年4月17日)
网络日志正文
多虑了:无论我们在中国还是国外,都被看成是外国人 2013-01-28 22:33:06

  自从成为外籍人士以来,我们就被中国人看成是外国人,这点可以理解,因为我们的国籍变了,又在国外生活了二十几年。

  可是,我们居住的所在国,那里的大多数人们却始终把我们看成是外国人,因为黑头发和黄皮肤的缘故,尽管我们已经拥有了他们的国籍。

  说明白点,无论我们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被看成是外国人,这就是我们海一代的现状。

  大多数的海一代,都是经过先求学后找工作这两条路,在国外站稳脚跟的。其实,关键还是要有工作,才能挣到钱,才能养家糊口。

  每次回中国,我们海一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心里落差。主要是看见了昔日的同学朋友们,他们的工作生活都比我们国外的海一代丰富多彩。

  首先,海外的我们没有那些可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灰色收入。比如,从祖国来的亲人和朋友,我们只能自己掏腰包请他们吃喝,自己开车带他们游玩,但是没钱请他们住高级宾馆或饭店。

  相反,中国的同学和朋友们,在中国就能多次请我们上高级餐馆,介绍我们吃许多美食,还能为我们提供高级宾馆或旅店住,还能带我们去美丽的风景区观光与游玩。

  其次,在国外,看见中国朋友对名牌产品的热衷,我们只能眼见他们大把大把地甩出钞票买名牌包、手表、衣物等,而帮不上一点忙。可是我们在中国,昔日的大款级同学,送我们孩子的见面礼就是一万元人民币,这个情谊,我们怎么还?!

  再来看看孩子的教育。我们的孩子生长在国外,公认他们是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我不敢说中国的孩子就没有快乐的童年。要是真没有,也是被人为地给剥夺了。我只发现,中国孩子有很强的比较心理,也有竞争意识与能力。

  前不久,中国朋友C,携妻女来我们这里度暑假,我们当然要尽地主之谊,招待他们一家三口来我们家作客。没成想,进门后,当他女儿看见墙上我女儿画的画时,她沉默了一会说,自己能比我女儿画的还要好。

  C的女儿在我家看见了不少手工制品,她拿起来左看右看的,最后指出这些手工艺品里都有小毛病。她说,要是她做的话,会做得更好。听了她的话,我家孩子气得拿眼直瞪她。

  说实话,我家孩子和中国孩子比较,真的是太傻太傻了。记得有年在中国,老公侄子的孩子L,戴着个小眼镜,非常严肃认真地问我小儿:“圆周率是多少?”小儿摇摇头;他又问:“中国最大的河叫什么?”小儿还是摇摇头;后来他也摇摇头说:“你真笨!”

  小儿鼓着小嘴来到我的身边,不声不响地玩游戏机。没一会,L看见我家小儿在玩游戏,他忍不住就靠过来了,又忍不住提出想玩,我还以为小儿不会理L呢,没想到他还是很大度,不计前嫌地把游戏机给L玩。

  这可是小L第一次玩游戏机,他兴奋得小脸涨得通红。只见他手微微发抖地捧着游戏机,其实他根本不会玩。在我家小儿言传身教下,他两手还是协调不好,只听小儿说:“你真笨!”得,俩人扯平了,哈哈。

  总的说来,我家孩子学的不如中国孩子学的多,而且,知识深度也比不了中国孩子。每次看见我孩子被中国孩子一问三不知的窘态时,我的心里都在隐隐作痛,这到底是我们家长的问题,还是国外教育缺陷?

  我一直在心里问自己,我们出国后都收获了什么?

  是房子吗?据我所知,我们中国朋友圈里,任何一家手里都有一到两套房子(大三居或两居室),搞得好的还有小别墅或大豪宅,而我们自己手里只有唯一的住房。

  是车子吗?众所周知,中国人最喜欢追求高档消费,朋友们开的车子又大又好。我们多次被问及在国外开的是什么牌子的车,我都回答说:“开不起你们那样的大车。”

  是票子吗?以前的朋友们海归后,有的已经成为院士,多数人都是博导,没出国的几位做生意成了大款。我们挣的钱根本不好意思跟他们挣的票子相提并论。

  是孩子吗?虽说在国外,你想生几个就生几个,但国外的许多知识男女和职业女性,他们有点倾向于“丁克”家庭生活。在中国,只要你有钱,还不是想生几个就生几个么,比如:那英,王菲等。

  要说中外的基础教育,我认为还是中国的比较好。孩子虽小,但记忆力是最好的,这时候多学一些东西,应该不是一件坏事情。可是,国外的小学生,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

  我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没有在小小年纪里就学会势利、恭维与世故。中国学校在这方面教育很差,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嫉妒和嘲笑别人(一般都是弱势群体)。

  西方社会里的等级界限没有像中国那么明显,但在中国,大多数人都有非常明显的等级观念。比如,我的一位好友,她跟家里做保洁的阿姨说话时的口气,如同训三孙子一样,真让我受不了。

  而在国外,我看见公司里几乎人人对打扫厕所卫生的阿姨,都非常客气有礼貌。进去时都Hello或Hi一声跟她打招呼,出来时说声Byebye,还有人留下一点小费。再看看中国,打扫卫生的阿姨们,在人前永远都是低着头的。

  我还注意到,中国做服务行业的人,很少能看见他们真诚的笑脸。反正我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一张麻木不仁的脸,只有在你大把大把消费时,他们才会露出满意的微笑。

  说到对人的歧视,在中国你随处可见歧视的存在,特别是农民、民工、外来户、做保洁的人们更容易遭受歧视。

  由此可见,每个国家都有他自身的弊病。我们不能一味的求全责备,我们要么去改变,要么就只能适应。

  说实话,我们海一代在外打拼的日子不容易,不像海二代从小受西方教育,又没有语言问题。所以希望海二代不要像海一代一样,总被看成是外国人。

浏览(11100) (0) 评论(27)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雨露滋润 留言时间:2013-02-13 19:32:53
俺只想上来顶一下阿妞的评论! 因为, 我和她的看法想法一样! 我一到中国, 也是一口乡音不改。 同学朋友, 家人也是一会儿就很亲切了。
在美国, 我也没把自己当外人。 关键都看自己的心态。
回复 | 0
作者:雨露滋润 留言时间:2013-02-13 19:32:51
俺只想上来顶一下阿妞的评论! 因为, 我和她的看法想法一样! 我一到中国, 也是一口乡音不改。 同学朋友, 家人也是一会儿就很亲切了。
在美国, 我也没把自己当外人。 关键都看自己的心态。
回复 | 0
作者:安第斯山之鹰 留言时间:2013-01-31 16:26:06
楼主的文章比较有批判性,客观的剖析了当今社会的层面,很切入。很有可读性,不过细节如果可以塑造一下就更好了。
回复 | 0
作者:多虑了 留言时间:2013-01-30 05:07:26
喀什,也有同感。

华山,我是悲观了一些,以后尽量克服。

Charls叔叔,没错。

天下一人,我们有几位大学同学,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往外跑,怕以后没人给养老。

倩影,你说的太经典了,现在中国就是这国情。

阿妞不牛,非常感谢你的直言不讳。美国的国情跟其他国家不太一样,所以不能拿美国来做衡量其他国家的标准。
回复 | 0
作者: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3-01-30 00:16:29
多虑了博主许多博文俺都看,也很喜欢,并引起共鸣。但是恕俺直率,这篇从标题到立意,俺都觉得不尽然。

首先,俺入籍美国很多年了,尽管俺对中共的制度以及中国的许多现状都很不满,甚至愤怒,俺回国时还有过尾巴盯梢被请喝茶的经历,但是,俺在中国,并不感觉自己是外国人。首先是自己的亲人朋友,除了开玩笑一口一声“假洋鬼子”,这个“假”字,就证明他们坚持认为俺还是他们一家子,还是对中国非常熟悉,喜怒哀乐同他们息息相通嘻嘻相同的道地的中国人。不但是中国人,俺的一口家乡土话,乡音半点也不改。俺走到大街小巷,从家乡到天山南北,无论在菜市场买菜砍价,还是在火车站机场街上做公交车还是打的,没有一个人把俺当什么外国人甚至外地人:除非俺自己在额头上贴个条子“俺是美国佬”。就连请俺喝茶的同志们,俺同他们一通家乡话或者标准普通话胡侃一通,也都象老同学一样气氛融洽得很呢。俺不相信他们同一个白人或者黑人美国佬,哪怕洋人也会说普通话或者他们都会说标准英语,能有那么自然直率甚至融洽的交流。只有一个例外:去美国驻华大使馆为俺的亲属办理签证,家人必须在外面等候,俺拿出美国护照,可以直接进去,甚至点名找到哪位领事或者外交官员。

至于在美国,俺被当成“外国人”而受到过的特别待遇,俺自己感触很深的,只有两次:第一次是一位曾当过美国空军上校的教授带俺进入一个空军基地参观,俺当时是他的学生,是中国护照持有者。教授在他的敞篷保时捷前面挂上一块牌子,俺坐在他旁边,进入基地,一路的军人向咱俩敬礼,俺很有点不自在,但是也学着这位教授回敬军礼,感觉很滑稽。在基地教授向人家介绍了俺是中国来的留学生,没见到任何人要查验俺的证件,也没有人表示什么特别对俺的兴趣。俺当时最深的感受不是什么军事基地那些任何设施和美军的看起来非常自由散漫,而是他奶奶的居然一点不提防俺这个外国人。
第二点是俺毕业前夕在美国求职,不需要在任何一张申请信上标明俺的性别年龄甚至国籍,更不要祖宗三代社会关系。俺居然获得了职位。

所以,尽管美国现在仍然有人把奥巴马看成外国人甚至坚决不相信他出生在夏威夷因而没有资格当美国总统,但是,俺不会同那样的人计较因而觉得俺也是个外国人。

总之,俺自己认为并觉得自己是天生的中国人,也是当然的美国人。因此,在中国,俺做中国人,讲中国话,甚至按照中国人的方式办事生活(包括不在那里指名道姓骂咱们的主席总理省长市长,如果大家也随便骂,俺也照样参合),在美国就做美国人,讲英文,写中文博客,开刷白宫和中南海。

当然,这只是俺这个美国佬中国人的一点体会,或许在加拿大和韩国日本朝鲜的中国人不同吧。
回复 | 0
作者:倩影 留言时间:2013-01-29 19:14:34
国内的亲戚朋友确实比我们海外这些人富贵,又见多识广,能说会道。可他们活得累呀!有几个下班能回家的呢?还不都得在外应酬,不应酬哪来的朋友,没有朋友怎么生存?在海外就不同,就算是老孤寒弄得一个朋友也没有,说实话,也照样能过。在国內没朋友就不行,连生存都困难,因为在国内不要说找工作,孩子上学,就是买房这种老子出钱的事都得认得人才能买到好房。累呀!有一年回国,过去的旧同事有处级,局级,更有部级的,衣着考究,手上戴的金光閃閃,开豪车,可个个都离婚了,有的离一次还不够,还离二次,已是准备笫三春了。我都替他(她)们累的慌。当年在国內我们都是差不多年纪,一起去吧,喝酒,蹦迪。可我现在庆幸我在北美能有个踏实的"晚年",不象他(她)们,还折腾着呢,钱是挺多,可眼皮都耷拉下来了。他们见了我都说加拿大风水好,意思是说我这张脸还比较光溜。我心想我哪有你们活得"精彩"呢。
回复 | 0
作者:天下一人 留言时间:2013-01-29 18:00:04
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 是国内无论成功人士还是普通百姓, 都想向外跑.至少让家人往外跑. 为什么? 相通这个, 心里就没有那么多的纠结了.
回复 | 0
作者:Charls叔叔 留言时间:2013-01-29 17:12:59
国内成功人士的唯一标准:成功=金钱
回复 | 0
作者:华山 留言时间:2013-01-29 16:45:27
看过好几篇类似的征文,语气相当低调。觉得只要在国外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就是真。当然还得找点能让自己高兴的事,譬如孩子比较真诚,不世故,那就好。但事物总有两方面,西方的孩子不啃老,但也不养老。等你老得需要他们探望甚至照应的时间,就不能指望像中国长大的孩子那样了。

这种低调平和心态是好的。本来咱们当年出来,在同级的学友中间,也就是学习成绩,特别是外语强一点。前者不能代表能在社会上的成功,后者只是到西方来的敲门砖。如果你留在国内,这外语就没什么用场。当你每天用三分之一精力对待外语说读写时,你国内的学友可以用这个时间去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所以从一开始出得国来,就应抱着和国内同学,亲友们齐头并进,互相学习,相互尊重的心态。如果那样,国内再怎样变化,也不会有失落感。

很多人一说到国内,马上就“入世”,那儿全是斯特哥尔摩综合症(不知中国百姓有几个在乎这帽子),似乎不解放那儿十几亿乡亲死不暝目;一回到国外现实。马上就“出世”,什么苦,什么累,什么委屈都往好处想,都能谅解,判若两人。如果出国多年,真能让我们渐渐树立起这种“出世”观,还真不枉出国一场。
回复 | 0
作者:mgmt 留言时间:2013-01-29 15:59:24
封建社会啊:中国连吃饭都有座次等级,所有职务都与官级挂钩:厅级教授,副部长级演员。。。。
回复 | 0
作者:多虑了 留言时间:2013-01-29 10:55:10
安博,你补充的非常好,谢谢理解。
回复 | 0
作者:多虑了 留言时间:2013-01-29 10:46:07
虫月水星,你说对了。我就是感觉到自己总被看成是外国人。

吉祥格格,你的口气跟我朋友一样,她也是这样说我的。

珍曼,人的社会就是人比人的社会。
回复 | 0
作者:安博 留言时间:2013-01-29 10:36:19
非常客观,中肯。

海一代是能看到中西两方面优缺点的人,海二代有些得到了两方的优点,有些得到了两面的缺点,得到什么往往取决于海一代对两种文化的认识和取舍。以前总是忙自己的学业和事业,回过头来才发现我们对社会很大一部分职责便是带好海二代,勤奋,阳光,进取的下一代对家庭,对社会都是希望。

曾几何时我们追求融入主流文化,真正了解了才发现曾经辉煌的西方现在也在彷徨,家庭解体,教育松弛,许多下一代丢掉了勤奋和进取,阳光的脸面下只剩下狭溢和平庸,而许多海二代却正在以惊人的步子超越,超越了海一代,也超越了他们西方的同学和玩伴。

也许我们在两面都被当成“外国人”,我们确实于两面的“众”都有些不同,但我从经历中知道这些不同是积极的,是被双方肯定的,当这样的”外国人“没有什么不好。
回复 | 0
作者:yxqd 留言时间:2013-01-29 10:30:44
谁说的?这里的民奴们就认为他们宁愿做外国的狗,也不要做中国的人。
回复 | 0
作者:gskhgd 留言时间:2013-01-29 08:57:11
别用人格和金钱相比较
回复 | 0
作者:好同学 留言时间:2013-01-29 08:15:46
在西方长大的孩子和中国长大的孩子的差别是:在西方长大的孩子比较纯洁天真,在中国长大的孩子比较世故,这和他们成长的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分不开的。但在上大学后,孩子到社会上独自闯荡,这种差别会逐渐缩小。
回复 | 0
作者:PH 留言时间:2013-01-29 07:37:42
"昔日的大款级同学,送我们孩子的见面礼就是一万元人民币,这个情谊,我们怎么还?!"

It is not his money. It is stolen from very poor people.

You should be pround that you earn your own money.
回复 | 0
作者:qhr 留言时间:2013-01-29 07:14:28
加一个字,‘缺的是真文化人的心境与追求’
回复 | 0
作者:wuwu 留言时间:2013-01-29 07:11:47
你写的都对,可是,你这么一写,说明你心里还是在比来比去,很纠结啊。还有很多人在国外似乎懂得尊重打扫厕所的洋阿姨,回国后看到这样的中国阿姨是不是还会保持同样的态度呢?即使表面上做到,心里是否真正做到,还是受“我是国外来素质比较高”的优越感支配呢?非海一代并且未受到其海一代家长在家里某些“不良言行“教育影响的孩子可能会做得更好些吧。
回复 | 0
作者:qhr 留言时间:2013-01-29 07:11:16
比富比贵比孩子 - 造就一颗永远躁动的心。

国内出来的读书人,学理工的多是一个高级工匠,学文的多是一个求仕的旧式文人,缺的是文化人的心境和追求。就其心态来说,和一个民工没什么差别,只是要得更多。
回复 | 0
作者:珍曼 留言时间:2013-01-29 06:03:08
哈哈哈。。老海黄的正常心理。。。其实你回了国,也会比较的。。哪里都一样。就是功利性的问题。。。我很高兴你儿子没有那么功利哈。
回复 | 0
作者:吉祥格格 留言时间:2013-01-29 05:56:55
博主“尽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了,呵呵,国内的”老同学们“,在争取钱权的路上,经历了多少”斗争“?付出了多少“牺牲”?这世上可没两头都占的好事儿哈:)孩子”傻“点儿好,”傻“孩子快乐些。
回复 | 0
作者:野云 留言时间:2013-01-29 05:18:47
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心里是不是外国人。
很久以来,很多人不是以当“外国人”自豪的吗?
曾几何时?!?!?!
回复 | 0
作者:多虑了 留言时间:2013-01-29 04:31:43
love阳光,说的非常在理。

解剖刀,你说的很正确。
回复 | 0
作者:解剖刀 留言时间:2013-01-29 00:35:01
国内的有钱表现正是真正没钱造成的。文明人应从物化的比较中跳出来。

国内孩子总想把别人比下去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缺陷的反映,下意识地造成了人际关系的低级竞争紧张。也许要顺利发展几代人,国内孩子才会学会你孩子的大度。
回复 | 0
作者:解剖刀 留言时间:2013-01-29 00:25:00
其实,人活几十年最重要的是不论富贵活得有尊严。国内的攀比和虚荣很让有教养上档次的人不齿。另外,如少一点强烈的国家和民族归属感,一切不是迎刃而解了吗?
回复 | 0
作者:love阳光 留言时间:2013-01-29 00:23:03
中国也在慢慢进步,但文化水平及个人修养暂时还是跟不上来的。
回复 | 0
我的名片
万维15周年征文 ,26岁
注册日期: 2012-12-05
访问总量: 2,250,62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海一代,海二代”有奖征文揭晓
· 老地雷:海二代,做垃圾收理工还
· 怡然:原乡,异乡,心灵的故乡
· 九头鸟:他反扭黑贼的手
· 大可:追逐快乐
· XTT:海二代在北京
· 叶友文:做一个真正的美国人
分类目录
【征文列表】
· “海一代,海二代”有奖征文揭晓
· 老地雷:海二代,做垃圾收理工还
· 怡然:原乡,异乡,心灵的故乡
· 九头鸟:他反扭黑贼的手
· 大可:追逐快乐
· XTT:海二代在北京
· 叶友文:做一个真正的美国人
· 老钱:记原南工72771班北美同学
· 庄沈文:儿子在自信中放飞理想
· Licia:坚持住这个观点,永远不
【征文公告】
· “海一代,海二代”有奖征文揭晓
· 海一代,海二代 -- 万维读者网15
存档目录
2013-10-02 - 2013-10-31
2013-09-02 - 2013-09-30
2013-08-07 - 2013-08-31
2013-07-02 - 2013-07-31
2013-06-04 - 2013-06-25
2013-05-03 - 2013-05-28
2013-04-01 - 2013-04-25
2013-03-01 - 2013-03-26
2013-02-02 - 2013-02-27
2013-01-01 - 2013-01-31
2012-12-06 - 2012-12-28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