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觉得小提琴难学的恶名源于教琴的老师. 如果碰上好的老师, 是不是能成才我不知道, 但起码开始的几年学琴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灾难性的. 大部分老师基本上是两种. 第一种是在小提琴\"噪音\"给学生造成的伤口上撒盐的专家. 这种人整天就是你这不行,那不行, 痛心疾首的埋怨好苗子少啊...,这种老师对摧毁别人的自信非常在行. 另外一种正相反是忽悠专家, 甭管学生拉琴拉的多么的糟, 他嘴里都是个好.因为他目的就是挣钱. 所以一定要维持家长或者学生的自信, 这样财路就不会断. 好的老师应该是这样的:该教的东西不藏着掖着倾囊相赠的教, 及时的鼓励以及中肯的批评相接合.不过好的老师就跟大熊猫似的,太少.我很幸运,Z老师就是这样的人. 打从最最初级的空弦长弓训练, 他就教我们怎么把音色调整的悦耳.在跟随Z老师的两年时间里面, 我几乎很少让琴出现吱吱咋咋的声音.他的名言是: 拉琴注意别把猫招来?! 他告诉我们怎么用巧劲让弓子跳起来, 怎么样揉弦, 泛音怎么拉,和弦...,只要你能力能接受的了的都教. 一般先尝试, 后总结. 总而言之, 我觉得跟他学的两年真是进展神速. 让一向不看好我的老妈也惊讶半天,直夸: \"到底是用了跟她走南闯北多年的琴, 音色就是好.\"
当时用的教材就是那本著名的(或者说恶名远播)的<铃木小提琴教程>. 说它著名是因为直到今天, 它依然是众多小提琴教师的首选教材. 说它恶名远播是因为它对打好基础基本没有什么帮助.而且有拔苗助长帮凶之嫌疑. 铃木教材前几册是众多著名如老贝,小莫之类写的小品曲目组成, 后几册则是主要挑选了诸如巴赫、维瓦尔第、亨德尔等巴洛克名家的一些低难度协奏曲.铃木这样的东西很象学校里面的Old Exam Package,在考试文化长大的中国学生对这类习题集类的东西不会陌生.铃木教程就是这样的习题集.练熟了铃木会非常唬人. 然而练琴光靠铃木绝对不行, 所谓练拳不练功, 到老一场空. 开塞, 顿特,马扎斯,沃尔法特这些枯燥的练习曲就是为练基本功的. 其实象我们这样的业余学童在当时的水平, 不用怎么涉及那些练习曲,不过Z老师还是一一介绍, 说是起码见识一下, 要是适当练习觉得有好处. 当时Z老师私下说:铃木是给外边人准备的, 练习曲是给自己准备的. 这话当时听着玄, 后来觉得真是真知灼见.
要说幸运, 我当时学琴最大的幸运是没有赶上如火如荼的考级时代. 一点也没有被那种英国人发明的又被中国人升华到极致的急功近利的考级制度所污染. 考级制度大概是90年代中开始兴盛起来, 走到哪里都跟柔道场子似的:你几级啊?? 考级制度让无数教琴老师找到饭辙, 学琴的琴童也被证书迷的七荤八素, 皆大欢喜. 大多数人只关心过了没过, 很少人关心到底学到什么,所学的所演奏的东西到底表现了什么. 去年碰上一个同学的孩子要开始准备学琴, 同学客气的征求点我的意见, 刚提了个头, 孩子妈就马上说XX曲考级曲目上没有, 不用学吧? 我就赶紧连声说是,赶紧闭嘴. 这话听着多么熟悉, 高考辅导老师说过, 考研辅导老师说过, 俞敏洪说过, 现在到下一代也开始说. XXX学了换不来钱,分数,地位,学位, 咱不用学吧?? 你还真不能指责这么势利现实如何不对. 因为现在什么东西都是商品, 艺术,才华,Title, 肉体,没有什么不能卖的. 小提琴就那么金贵, 清高? 现在社会之开化,远非80年代那会儿所能想像. 当初刘晓庆奶奶出门偷偷摸摸走穴也就赚1,2千块, 还美的屁颠屁颠, 如今海淀小巷子里面就有少女公然拉客,面无表情的嚷嚷:1炮200,全活600. 这种形势下,没谁能独善其身, 小提琴,无论教还是学大家都得同流合污般的顺着这条道往下走. 那么多艺术大师能为了排名出场费跳脚放话, 我一个业余爱好者有何资格说三道四? 唉, 真是情何以堪? 琴何以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