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近年来在国内教育界一句非常时髦、广为流传的“名言”。在国内应试教育环境中,考试成绩决定分班、升级、能否进入重点学校(小学、中学、大学)。如果将入学考试作为终点,那么学校教育看起来很像是赛场上的激烈竞争。沿着从小(幼儿园)到大(大学毕业后考公务员)的时间轴线排列,一场紧接着一场。对个人来说,应试教育是被动教育,不能自主决定教育的内容,也不能自主决定学习的方法。成为父母后,表面上可以自主决定孩子的教育,但可选择的只不过是不断地被创造出来的、为应试服务的、新的知识教育产品,最终只能监护孩子沿着同样的途径接受教育,完成被动教育的一个循环。而孩子又会接续下一个被动教育循环。 田径竞赛以最先到达终点为判定优胜的标准,而考试则以成绩为判定优劣的标准。没有多少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差,在激烈的竞争中,一般都会认为只有把自己孩子的起跑线提前一些,让他从上幼儿园起就先学、多学一些东西,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更具有竞争优势,更容易胜出。龟兔竞赛的故事谁不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谁又不懂呢? 既然认定这句妇孺皆知的“名言”有道理,就要立即采取相应的行动,把孩子纳入一条条教育竞赛的跑道上去,哪怕是刚进幼儿园的小孩子,因为竞赛在随时随地地进行着,“越快越好,不然就耽误了孩子”,这是家长们时下基本一致的看法。显而易见,这句“名言”给家长们施加了难以承受的压力。很多家长认为自己这一代不够成功或成功不够,就一定要让孩子大有作为。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自己再苦再累,为了孩子也在所不惜。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们天天忙于送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学音乐、学英语、学钢琴、学书法……补习班五花八门,占去了孩子晚上和周末休息的时间。父母们苦不堪言,孩子们也疲惫不堪,美好的童年、孩提时代的童趣与好奇心荡然无存。 为什么难以承受?因为这句“名言”给家长们造成了实实在在的困惑。起跑线究竟在什么地方?谁也说不清楚。但总的趋势是愈来愈往前提,也愈来愈幼龄化,是小学,还是幼儿园?很多人倾向于从幼儿园的孩子抓起。更有甚者,有人甚至认为娘胎里也有起跑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名言”给家长造成的另一类困惑是不知道该让孩子学什么。人类在未知情况下本能的学习方式是模仿--向榜样学习(成人也是如此)。所以家长更喜欢向英雄“成功”的家长“取经”,热衷于把别人的经验拿来简单地移植到自己孩子身上。只要条件允许,尽量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更优异的学习环境,希望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