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润涛阎的博客
  不遭人嫉,必是庸才。
网络日志正文
你只要开日本车,就有安全隐患 2010-02-16 05:38:24

你开日本车,即使不是丰田,也有安全隐患

润涛阎

2-15-2010

(一)丰田油门踏板的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

丰田(Toyota )因为突然加速并刹不住车而引发的“丰田安全危机”风暴席卷全球,目前我们知道丰田已经开始维修,就是在油门踏板上加一个铁片!为了说明到底是咋回事,我把从丰田网站上的图找来贴在这里,图内有部分解释,我让大家知道丰田加一个铁片的道理,也能明白丰田是靠改装这个玩意忽悠它的消费者,还是真的能解决问题。

图一:油门踏板,可以看出,丰田车用的两种油门踏板(一个是美国 CTS 公司造的,一个是日本 Denso 公司造的)外表是差不多的,看上去是可以互换的。



----------------------------------------------------------------

图二: CTS 油门踏板的工作原理。对不起,我写了错字。图中的“曹里”应该是“槽里”。这个设计是由丰田自己的工程师干的。别埋怨 CTS 。它的要命的地方在于: A 与 B 之间不能有空隙。这样,就容易“粘连”在一起。为何 CTS 给美国、德国等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油门踏板就没问题?请看后面的解释您就明白了。

 
-------------------------------------------------------------

图三:丰田召回的 900 万辆车后,就是在那个地方加一个铁片。

-----------------------------------------------------------------

图四:示意图。可看出铁片加的地方。对敌勒来说,这个活太容易了。一个铁片造价很低。丰田计算的是成本。比较抠门。加一个铁片的目的就是不让 A 过多进入 B ,这样,最大油门得不到了,但也够用的。

--------------------------------------------------------------

图五: Denso 的油门踏板。这个设计不存在粘住问题。要是出了问题的话,比如 sensor 坏了,那可不是靠加一个铁片就能解决的!

 

那么,为何丰田不把召回的车统统换成 Denso 的油门踏板呢?有人抱怨说如果换成新的油门踏板,丰田要出更多的血,买踏板要比买铁片贵多了。这是所谓的“内行”们非常恼火丰田的地方。然而,润涛阎告诉您:这两种油门踏板给出的信号可能是不一样的。 CTS 出的那个踏板测出的可能是“电流”信号然后送给电脑。而 Denso 出的那个,中间是塑料的,测出来的可能是光学原理。中间那个塑料滚轮滚动的角度大小可以用简单的光学信号交给电脑。这样,如果丰田把召回的车换成 Denso 的油门踏板,那个电脑里边的信号处理器要更换的。 所以,可能不是丰田想省钱那么简单。

在美国,修车店里的人不会拆开电脑去换里边的部件的,要换就得把整个电脑换掉。我担心的是:在日本出的用 Denso 油门踏板的车,不仅仅油门踏板不同而导致的电脑里的信号处理器不同,而且还有其它零件不同,比如电子油门开关。一旦换了电脑,那个部位也要换才成。这样,每部车需要数千美元(工钱加上零件钱), 900 万辆的规模,那就是数百亿美元,丰田没有那么多现金,就只好破产保护了。

这里说一下:润涛阎自己从来都不会买丰田车的,所以,写此文不是自己恨丰田,更不是落井下石,而是真正的站在中间立场,地地道道的旁观者。也是为很多中国人的安全着想。我不在车行工作,也没有可能得到任何汽车制造厂的好处。所以,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地谈论这个话题。

根据介绍(看文章后面的英文文章),猜测这个CTS油门踏板卡住的原因是因为A和B是塑料的,本来上面有纹路,由于磨损,纹路浅了,摩擦力就大了。为了减小摩擦力,就加入这个铁片。文章怀疑:过一段时间这个塑料还会变薄而卡住。

(二)我在1985 年发现:日本车是垃圾

我在高中毕业后不能立刻上大学,有机会修理内燃机,所以,那时在国内我有内燃机修理证,英文叫 License 。到了美国,我买了一部福特二手车,花了5350 美刀(详情看润涛阎旧作《内燃机修配厂里的女人们》)。我有一位国内的老同学,他姓李,也跟我先后来到美国读博,但跟我不是同一个系,他让我帮他买一辆二手车。刚好我们系里一位实验员(美国白人)要卖她的两年新的丰田 Toyota Tercel. 由于她腰部有了伤,不能开手动档,需要买一部自动档的二手车,就想把那部两年新的丰田手动档车卖掉。我跟老李商量,因为她卖车的原因清楚,可以买这辆车。老李听我的,我就帮他讨价还价,最后以 1650 美刀成交。办手续那天可热闹了!她丈夫就是老李一个导师的博士生!老李没有跟他提买车的事,因为他认为求我帮忙就够了,再说人家美国人不会关心别人的私事。我在中间讨价还价,结果人家二人是同一实验室同一老板的博士生。同学归同学,生意归生意。价格就这么定了。

都是两年新,我的福特5350 美刀,而他的丰田只有1650 ,相差三倍多,而且我的车迈数比他的高。

从此以后,老李就跟我学修车。我在国内修车有个习惯:把报废的旧零件用斧子砸,看看那个厂子的零件是不是好东西。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丰田车也好,本田车也罢,日本车的零件是两层皮的!凡是摩擦的外面,都是特硬的好钢;里边的就是软铁。比如说吧,那个 master cylinder (刹车泵),里边的小活塞,也就是跟筷子差不多粗细,我用榔头一震,就把里边的软铁芯给拉出来了!就这么点材料,日本人还是要精打细算的,还要做成里边是软铁,外面是硬钢。

有的零件,外面的薄皮很薄,用榔头一砸,一下子就陷下去了。美国车零件,里外都是一样的钢材。而日本车零件,用钢锉只要锉几下就可看到光亮的外表包着的黑色的软铁。

老李当时就明白了为何日本车如此便宜(那时候,日本车便宜得很)。可惜,老李因为肝癌几年前去世了,否则,今天让他写一篇精彩的文章很容易。

10 年后,我的新家一位邻居是日本人,他的工作就是在美国造汽车零件。他是那个厂子的经理。由于他女儿跟我女儿是同班同学,都在读小学,时常在一起做作业或玩。两家的接触就很多了。他用中文给我写出他的名字“小林青”(或者是“小林清”,我忘记了)。我跟他谈论最多的就是汽车零件了。我告诉他,日本车的零件是两层皮的!他听后脸上通红,然后他问我是从哪家媒体暴露的。我说是我自己砸出来的。他才笑了。我拿 Honda Civic 后闸刹车泵里的零件被我用锉刀锉开后看到的两层皮让他看。他说,美国的大财团都购买了日本车的股份,不可能在媒体上披露这个的。美国的媒体都是私人的,也就是财团控制的。但他说,日本车不是要开几十年,没必要里外都是好钢材。

听他这么一说,我也不认为日本车是垃圾了。由于遭到了我的鄙视,他还愤愤不平,说日本人这一手可是跟你们中国学的!我一听很好奇,因为我在国内时根本就没有发现中国的零件是两层皮的。他说,当年日本的军刀都是好钢,所以,大兵只能扛长枪,只有军官才有军刀。后来得知,中国有“好钢用在刀刃上”一说,研究发现中国的刀是两种材料:刀刃上的是好钢,其它地方都是软铁。

从此,我再也没资格跟他提日本车零件是忽悠人的垃圾这个话题了。但我告诉他:“迟早有一天这种造汽车零件的方式会捅出大漏子来的!”他摇头不信。

今天,听说他的公司搬到佛罗里达了,我不知道他的通讯地址,否则,我一定跟他谈论这个话题。

(三)丰田油门踏板的毛病,根本原因可能是“两层皮”导致的

同样都是油门踏板,同样是CTS 一家出的,为何美国车德国车就没这个问题?因为人家要求所有的材料可能都是一样的。而丰田的油门踏板,摩擦的部位可能材料不一样。由于 A 和 B 的材料不同,导致由于温度变化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温度变化大的时候,由于 A 与 B 的材料有异,热胀冷缩的系数不同,可能导致车子过热的时候,油门踏板的 A 与 B 靠在一起了,你即使松开油门踏板,踏板也回不来了,因为 A 与 B 之间太紧密了,摩擦力太大了,超过了弹簧的张力。

那为何丰田车子会突然加速呢?按照物理学常识,油门踏板由于 A 与 B 过紧而不能弹回来,那油门也不会加大,虽然不会减小。其实,对这个问题我没看到解释。以润涛阎的猜测,也就是理论和逻辑推理,是因为开车的人发现油门没回来,卡住了,就想去踩一下,让它弹回来。可这一踩不要紧,油门踏板的 A 与 B 的接触面更大了,摩擦力也更大了,它就无法弹回来了不算,油门也加大了。这就是那位警察开Lexus 车子跑到120 迈的速度才撞毁的缘故。

问题在于:丰田没有在油门踏板的设计上下功夫,导致了这样34 人死亡的悲剧。按照润涛阎的推理,丰田油门踏板设计者太大意了,日本人只是知道中国人有“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成语,不知道有“大意失荆州”的典故。如果丰田不是大意而理所当然地认为美国车德国车都用这个设计没问题,他们也不会有问题,那么,他们就会把 A 和 B 分成两个机关:两种钢材没问题,只是在 A 的背面或 B 的背面用另一弹簧顶着,而非现在的铸在一起。那样的话,不论温度怎么变化,A 和 B 的接触是恒定的,是靠背面的弹簧压住的。其实,这么简单的构想,丰田就没在意。毕竟不是发动机,也不是变速箱,一个踏板而已。所以,不起眼的地方,大意了,说不定就把公司给毁了。战争也是一样,不起眼的一个家伙当了叛徒,军事机密敌人知道了而满盘皆输的历史故事太多了。
 
以上是推理,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油门卡住回不来,丰田也没有给出答案。

(四)油门踏板回不来,为何刹车不灵了?

很多搞电脑的猜测是因为丰田在造车的时候,把电脑里的程序设置搞得出了问题,比如:油门不回来,电脑就告诉刹车别干活。

事实上,这个猜测是不对的。丰田的车,大部分牌子我都拆过。我在美国帮朋友修车,修的最多的就是丰田,不是我愿意修丰田,而是大家都买丰田。很多人问敌勒的专家,为何油门回不来,刹车不灵而导致人死亡?那些所谓的专家也给不出你答案。道理在于:那些修车的人很多连大学都考不上,去专科学校学了怎么修车,就完了。他们知道哪个零件该怎么卸下来,该怎么装上去。你要问他零件里边是啥东西,道理为何,他们根本就没那好奇,也没那智商。他们只知道他们学过的,没学过的,他们不想知道。

润涛阎告诉您这个奥秘:当油门开到最大的时候,真空管里的真空就没有了。而刹车用的 power brake (动力刹车系统),需要真空。当油门踏板被开车的人用脚踩到了底(就是因为发现油门回不来了,才想再踩一下让它回来),油门全部打开了,此时,真空管里的真空没有了,power brake 就无效了。当然,如果碰上了体重500 磅的驾驶员,他一抬屁股就可以在右脚上踩到200 磅。200 磅是可以把刹车踩住的。因为 power brake 动力制动比人工制动大出20 倍。一般10 磅的力量就可刹住70 迈的车,要是没有了动力制动,靠脚的力量那要 200 磅。通常我们的体重还不到200 磅,很多女人100 磅左右,又不知道抬屁股刹车,一旦真空管里没有了真空,就刹不住了。

但是,这里有个救命的窍门,您看了润涛阎这篇文章,说不定万一遇到类似情况(未必是油门踏板,电脑控制的油门开关也有坏的时候!),润涛阎就成了你的救命恩人呢!

当油门开到最大的时候,真空管里没有了真空,但只要你不放开刹车,用力刹,里边的真空不会泄露出来,你就可以把车刹住!

那为何有19 个人因为刹不住车死了呢?

因为他们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发现刹车不那么灵,就把刹车松开然后再踩。这就麻烦了,因为一旦松开刹车,里边的真空没有了,就再也没有办法了。所以,您看到了润涛阎的这篇科普文章,您以后万一发现车子油门很大,千万别松开刹车,只要你坚持踩刹车,你肯定会把车刹住的。

(五)丰田给加一块铁片,道理何在?有没有用?

您如果仔仔细细读完了上面润涛阎的解释,您就应该知道了:加上一块铁片,油门踏板的 A 与 B 就无法让油门开到最大了。因为油门开不到最大,真空管里的真空就能够让刹车不失灵。也就是说,丰田的这个补救办法不是说车子以后不会卡住油门了,而是卡住后,也不会刹不住车。即使驾驶员反复放开刹车,因为真空没问题,车子还会刹住的。

当然,丰田说以后不会卡住了。其实,道理在于:由于 A 与 B 的接触面积不能达到原来那么大了,摩擦力也就不会那么大了。但润涛阎以为:那块铁片不能太厚,因为太厚就无法加速了。也就是说,卡住的事还会发生的,只是即使发生,刹车系统不失灵,导致送命的情况就少了。车子能刹住,发动机发疯,那就让它疯一会好了。等你停下来,把发动机关掉,车子冷下来后,油门踏板一冷缩, A 与 B 之间就不那么紧了,弹簧就把它弹回来了。你再上路,继续享受开车的刺激。只要没有生命危险,有点刺激是人生的一种额外享受,要不怎么那么多人花钱去转那个6 flag 、迪尼斯之类的呢?

(六)加个铁片是治标,那如何治本?

如果您在2000 年以前开过车,您应该知道,那时候的车油门踏板是直接连到油门开关上的,也就是说,你踩的是油门本身。后来,电脑的发展用在了汽车上。油门踏板不再跟油门开关相连,而是跟电脑相连。你踩的不是油门,是电脑。电脑根据信号,再给油门开关下命令。所以,问题就大了。首先,油门踏板是否会出问题,是否会卡住。然后,即使没有卡住,那个sensor 是否坏了。一旦坏了,你踩油门了,车不走。但不会加速。这个道理很简单:每个车的电脑都有 default setting ,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论电脑出了什么问题,比如电脑得不到信号,那就死火。断不会有电脑坏了而加速的设置。但要是油门开关本身卡住了,就像油门踏板卡住一样,那就不能减速了。

聪明的人总是有的!在2002 年,有人研究出了“brake override system”( 中文有人翻译成“刹车优先系统”,其实 override 在这里不是“优先”,而是“霸道” 。更确切的翻译应该是“刹车是爷”。爷来了,孙子们都给我让路!)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你踩刹车,不论油门信号是什么,供油系统立刻把油减小到最小,专业词汇叫“怠速”,英文叫 idle ,就是发动机的转速在你不给油门的时候,小于这个转速,发动机就会死火。大于这个转速,发动机耗油太多,浪费。怠速一般是 550 ---750 转/ 分钟。这个差异取决于发动机里边的惯性轮的重量。

凭记忆,我知道大约在2002年,奔驰买了这个专利就把奔驰车装上了这个brake override system( 刹车是爷系统 ) 。2003 年,美国车,比如Chryslers 也买了这个专利把新车安装了这个系统。接着,宝马、大众(vw )等欧洲其它车也都安装上了这个系统。如果你买的是2010 年的日本车,除了Nissan 外,其它的车都没有这个系统。2011 年以后,美国可能不允许在美国卖车,除非安装了这个系统。

下面谈谈有没有这个系统的差异。首先,别说丰田车导致19 条人命,即使不死人,车祸也不是小事。

同样的车,安装不安装这个系统,刹车的容易程度差异很大。比如,在70 迈的速度下刹车,有没有这个系统,刹住车所需要的距离相差超过12 英尺!车子体重差不多的6 缸 Nissan 出的2010 Infiniti G37 ,由于有“刹车是爷系统”,比6 缸的Toyota 出的2010 车,在100 迈的速度下刹车,刹住的距离相差24英尺之巨!

为何差那么多呢?

这里需要给您介绍一下为何这个系统叫“刹车是爷系统”。在2000 年以前的车,你可以看到发动机顶部有油门开关,一个半圆形的上面有钢丝拉着。这个钢丝就直接通往你的油门脚踏板。你一踩油门踏板,这个钢丝就拉着那个油门开关把油门打开。但你会发现有两根钢丝。其中一个是通往油门踏板的,另一个是被一个油门缓冲器拉着。你想想看,如果没有缓冲器,你的脚一放开油门踏板,油门立刻回到怠速,你会感到“咯噔”一下的。这个钢丝被一个弹簧拉着,你松开油门,油门不会一下子下来,而是缓慢下来。这样,你就感觉不到“咯噔”一下了。

这一下,问题就来了!你松开油门去踩刹车,刹车刹的不仅仅是车子的惯性,还有高速运转的发动机!因为油门没有回来。

有了这个“刹车是爷系统”,只要你踩刹车,油门的供油系统立刻回到怠速位置,哪怕你另一只脚去踩油门,或者油门卡住了,也不会给发动机加油。

那么,这个系统价值是多少呢?告诉你,你肯定会骂人!这个系统,包括专利,每辆车只有 30-50 美刀!当然看车子产量。越多,越便宜。润涛阎多年来百思不得其解,日本人太缺德,就那么几十美刀,就不给安装!别说撞死人,就是刹车,在70 迈的速度下,也差10 英尺之外!很多日本车追尾导致前边后边撞烂,买日本车的人从不开欧洲车,比如大众 VW ,并不比日本车贵,他们不知道刹车的差异有多大。

你明天去开一开装上了这个系统的Nissan 出的Infiniti 和没有装上这个系统的丰田出的Lexus ,同一个级别的,比如都是轿车,或都是SUV。你也可以比较一下其它牌子的车。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有人说,本田就没问题。其实,目前还没有看到本田召回的消息,并不等于没有问题。我知道两个中国人去年买的本田新车,发现在路上突然加速。当然没有发生车祸。中国人不愿意告状。说不定哪天你会听到美国人状告本田,你不需要吃惊。因为本田的零件也是两层皮的!即使油门踏板不出毛病,刹车的时候油门还在高处,刹车的同时还要刹大油门的发动机,追尾是时常发生的。再说了,电动油门开关也难免不出错,汽车的近2万个零部件,没有哪个绝对不出毛病的。一旦出了毛病,车子突然自己加速了,要是没有“刹车是爷系统”,即使刹住,也要走很远的路程,说不定就追尾把前边的车给撞了。

(七)日本车的另一安全隐患

提起这件事,很多人就很生气。大家买车子时都看车子安全评级。日本车的安全评级不低,可大家不知道,这个安全评级的 5 星级是根据前边撞击、侧面撞击测出的。而顶部加压只给一个参考,甚至很多车子都不测这一项。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车子一旦翻过来了,四轮朝上了,车里边的人有没有生命危险。也就是说,根据车子的自身重量,在车顶部往下压,看看能否经得住。假如你的车重量是 4000 磅,翻过去的时候车子还有惯性应力,不会像我们把它抬起来翻过去慢慢放下那么柔和,就要加上一个系数。比如用 4500 磅的压力。经得住的,就是G(Good ) , 然后是A(Acceptable ),后面就糟糕了。

在所有的日本车中,只有Subaru 出的所有车种都是达标的G (好),其它的日本车有一个是本田的 Honda Element 达标外,全部不达标。只是因为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还没有把翻车能活下来作为指标,日本人就钻这个空子。尤其是丰田,连一辆达标的车都没有,丰田出了那么多种车,没有一种车是 G 。假如你开的不是Subaru ,而是其它日本车,那你就要小心了,千万别翻车,一旦翻车,你和乘客性命难保。

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车子的窗户框上。日本车为了减少成本,比如丰田,每一种车型的窗户框所用的钢材硬度都很差,单薄,而且里边是塑料。事实上,我看到过翻车四轮朝上的,一共有两次。我有一同事,曾经翻车四轮朝上了,但他的车是美国oldsmobile ,车窗框经得住车身的压力,否则他的脑袋就压扁了。

只要你不翻车,开日本车是可以的。如果翻车,命可是难保,除非你开的是Subaru 。

(八)日本车是穷人开的车

美国历史上,第一辆打入美国的日本车是 Subaru ,那是日本车里最好的车。其实,就是今天,日本车寿命最长的还是Subaru 。很多中国人尤其是90 年以后才来到美国的中国人,没经历过日本车便宜地跟大白菜似的。就不知道日本车的历史,那就是:日本车是为美国的穷人造的。

1958 年,日本的Subaru 打入美国,理由就是:美国很多穷人买不起新车,需要给这个群体造车。 1958 年,Subaru 共1 万辆进入美国,每辆车售价1997 美刀。我到了美国后,第一件事就是研究美国市场上的车。那时候没有古狗,只能到图书馆看书,了解美国的汽车历史。

打从日本的Subaru 打入美国,美国的穷人也就有机会开新车了。一直这样,大约30 年吧,日本车是穷人开的车就成了共识,毕竟30 年不是个小数目,一个人有几个30 年啊。即使我刚到美国的时候,日本车已经开始涨价了,但那时候一看你开日本车,美国人还是认为你是穷人。这个传统很难改变,后来,年轻人不在乎自己是不是穷人富人的,社会毕竟发展了。但欧洲人就比较保守了,至今很多欧洲人依然认为开日本车的人是穷人,很掉价。

这个是汽车文化现象,与日本车是否可靠关系不大。比如,中国人被日本人打服了,瞧得起日本人,也就觉得开日本车不掉价。但韩国人没把中国人打服过,中国人开韩国车觉得掉价,就跟美国人欧洲人开日本车觉得掉价一个道理。这与韩国车的质量、价格无关,韩国车也有八缸豪华车,但中国人看到你开的是10 万迈保修、八缸韩国车,你那牌子是啥中国人都不打听,反正认为那是掉价的,不如开日本车。

这种汽车文化是传统造成的,当然是不科学的。车子,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交通工具,没有必要与身份挂钩。社会会朝着这个方向走的无疑。但改变传统是很难的。只是很多中国人不知道这个事,还以为自己开日本车很风光。

(九)为何在海外的中国人喜欢丰田?

中国人有一个特点:别人买什么车我买什么车。买车前根本就不去开一开别的车是咋样的。我每次跟中国人建议别买日本车,都是无效的。中国人的传统就是“同向思维”这符合独裁者培养奴才的文化。大家都往一处想,独裁者管理起来就容易了。

事实上,这个世界是有规律的。比如,在30 年代以前,福特车遥遥领先,它肆无忌惮地乱造车,也不担心卖不掉。后来,通用超过了福特,全球第一,也学福特当年,只想扩大销售量,不在乎质量了。后来,就有了丰田。丰田也一样,只顾扩大利润,质量就不在乎了。其实, 2010 年的车,福特和通用的车要比日本车质量好得多,因为质量上不去,那就彻底完了。没有退路。

我小的时候都知道这个道理,因为我一边上小学,一边倒小买卖。我明白千万别随大流。大家都种白菜,我肯定种萝卜。

小结一下:

1. 我修过的车,最近五年的车里,丰田是非常糟糕的。它的 starter, water pump (水泵)寿命极短。即使 2010 年的车,丰田车不敢像韩国车那样10 万迈保修,Infiniti, Lexus, Acura 也不敢像Cadillac 那样10 万迈保修。

2. 丰田油门踏板的毛病出在踏板本身,不是什么脚垫之类的胡扯。

3. 加上了一块铁片,目的是防止真空管里的真空导致刹车失灵。防止卡住的作用有限。

4. 不论你开什么车,只要发现油门回不来,要立刻踩刹车,而且别松开。同时,用右手把档换到N。有的车在高速时不让你换到空档,你就往后拉,一旦拉到1 档的位置,最大油门,车也只能跑 20 迈 / 小时。而不论什么车,有的可能不许你在高速的时候换成N 档,但绝不会有不让你拉回到2 档和1 档的。只要你脚踩刹车,你一定能把档拉回到最后的 1 档。车子就慢慢减速了。你这么做了,白捡了一条甚至多条命,别忘了感谢润涛阎夜里不睡觉给你打字。

5. 没有“Brake Override System (刹车是爷系统)”的日本车(2010 年的Nissan 除外),刹车很难刹住。你如果没开过日本车,那你在出门租车的时候千万别租日本车,因为你刹不住而导致追尾。那位警察租的 Lexus ,本来他可以刹住的,但他发现刹车不怎么管用,就以为刹车失灵了,才松开刹车,把真空放掉了,再刹车,就真的失灵了,最后导致四人死亡。警察一般是不开日本车的,所以,他不熟悉日本车的刹车。

6. 在西方人眼里,日本车是穷人开的。当然,很多有钱人喜欢别人认为自己是穷人,这样安全。如果您也是这样,或者开日本车就是想改变美国人的传统文化,那恭喜您。但如果您是想显示您是富人,您开日本车,不论什么牌子,您开的都是穷人车。很多中国人不知道这个,就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美国人。美国人也不会当面告诉您这。美国人有不少瞧不起女人或黑人的,但很少有当面说出来的,两口子都不会暴露的。你可以说这是虚伪,也可以说这是教养。但骨子里的东西,不是一下子能改变的。

7. 别到人多的地方去站着,因为真理只在少数人手里。如果你买丰田就是因为丰田销售量第一,以及你身边很多中国人买丰田,你就是与在纳斯达克5500 的时候买入的那些人是同类水平;如果你买的车,身边的中国人没有人买这个牌子的车,对于中国人来说,你就是真牛逼,因为你的心理很强大,逃出了中国传统奴性文化的束缚,你的脑袋已经属于你自己了。再过两年后,假如中国人都不再买丰田了,而你买,那表明你是牛逼中的牛逼。因为丰田一旦两年翻不过身,那它以后再造的车就像今年美国通用和福特造的车一样物美价廉、性能可靠、安全舒适。否则,就是退出历史舞台关门大吉一途。

8. 凡是看到润涛阎这篇文章的,需要做一件事,当然你把文章打印出来甚至转给别人都可以,但我要说的是:您需要做一次演习:别着急把车开走,而是坐在车里演练一下。假如你的车子突然自己加速了,你立刻踩刹车不放松。同时,右手把档推到空档不行就往回拉,拉到最后的 1 档。当然,你不要打火。就比划一下即可。为何要有地震、火灾演练?因为演练一遍以后,真到了那个时刻,你就不慌张了。一旦慌张,看过的文章就记不得了,但演练过的程序不会忘掉。脚踩刹车,右手拉档。就这么简单。 很多人在高速路上撞车死了,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因为刹车故障,因为不管什么车,哪个零部件都有坏掉的可能。很多人就眼看着自己的车子往前跑而惊慌失措或者束手无策,其实,很简单:把档拉回到最后,即使刹车彻底失灵,车子也要回到20迈以下,因为油门最大的时候,1档只能跑到20迈/小时的速度,通常撞击测验用的都是35迈以上,20迈的时速是死不了人的。这么简单的演练,你只要做了,你就能保命了。这与什么车无关,什么车都有零部件失灵的可能。

9.车子的安全是开出来的,不是造出来的!所以,要掌握处理应急的技巧,无外乎突然加速、刹车失灵、突然转向。掌握技巧和安全驾驶比车子的牌子重要。


回复评论:

1。 关于刹车产生热量而不能踩刹车:任何车,在上市前必须通过刹车试验,就是在100迈的速度直接刹到0,刹车系统不会因为过热而失效。否则,不能上市。现在,由于刹车皮是陶瓷的,130迈刹到停车,不会有问题。

2。 有一位网友问及为何油门最大时,真空为零。在动力刹车系统里装上power brake vaccum reservior.就是把真空储藏起来的作用。这个储藏器是密封的,当早上你不打火,踩刹车,照样轻松踩下去,就是因为这个真空储藏器的真空可以利用。但你松开后再踩,就踩不下去了,因为真空用完了。

在高速路上,你即使把油门踩到最大,没有了真空,因为有真空储藏,你刹车没问题。因为油门和刹车是用同一只脚,当你离开油门去踩刹车,油门就减小了,真空立刻恢复。这样,即使你松开刹车,再踩,真空也没问题了。但对丰田有问题,因为油门在高处卡住回不来了,真空不能恢复,所以,踩刹车不能松开。一旦松开,刹车因为没有了真空,就真的失灵了。

下面是英文报道的详细油门踏板改装步骤。大家可以看看。

The CTS pedal has a friction arm that is designed to generate a certain degree of friction necessary for the proper functioning of the electronic gas pedal. In our earlier tear down and analysis, we pointed out that the CTS design is inferior to others, such as the Denso unit also used in Toyotas. The friction arm is subject to wear and contamination that increases friction to the point of creating a sticky gas pedal.

The friction arm is a pivoted fulcrum; the end with the “friction teeth” rides in two grooved channels in the pedal assembly. Both these parts are made from plastic. The other end of the friction arm is held in place by the return spring, which exerts the pressure necessary to generate the friction. As the friction teeth wear, the gap on the other end increases in relation to the housing. Toyota’s shim is inserted in this gap in order to reduce/limit the amount of friction, and to compensate for wear.

The gap is to be measured by a feeler gauge (photo above), which determines the thickness of shim that is then inserted in the gap. The shim then limits the travel of the fulctum on the spring end, thereby reducing the amount of friction on the teeth as they ride in the grooves.

The next step is to open the gap by inserting a narrow-shank screwdriver, so that the correctly-sized shim can be installed. The unit has been turned upside down to facilitate that.

The shim (gray steel)  is now slid in, and positioned behind a lip that serves to retain it. The shim is kept in place by the pressure of the return spring on the fulcrum, but we wonder whether a strong jolt might not be able to dislodge it. If it did become dislodged, it could potentially cause serious  problems. No one would ever design a unit like this with a loose metal shim that was held in place by spring pressure only.

The next picture shows the shim all the way in place behind the lip. It’s a good thing that lip exists, otherwise this fix would not be possible.

The photo above shows the inside of the unit, with the friction arm extending forward. The shim is clearly visible as the shiny gray rectangle. The pivot axles extending out on both sides of the fulcrum/friction arm are visible as two small white/gray pieces, just below and to both sides of the shim. The friction teeth are visible  towards the front of the unit, riding (now higher) in their grooves.

This photo above was taken previously of the same pedal. It’s difficult to tell exactly from the slightly different angles whether the teeth are riding higher with the shim, but it does appear so. And a subjective impression was that the pedal had somewhat less friction. So the fix may well reduce the friction below a dangerous level, but for how long?

The only way we interpret the necessity of measuring the friction arm gap and choosing an appropriately sized shim is that the older units with more wear will have a smaller gap than the new(er) ones. The shim will compensate for that wear, but in a static, not dynamic way. As soon as the continued wear on the friction arm changes its size or other fric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pedal is potentially back to the same sticky situation as before.

The shim’s effect on reducing the amount of friction will presumably slow down the wear process, but intrinsically, this is not a permanent fix to a very critical part, from a safety point of view. This is why the CTS-type pedal design is flawed, because it is subject to changes in the amount of friction it generates due to wear and other factors.

The only other explanation for the varying gap size and different shims is that the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are so great, that this is necessary to compensate for them. That’s that hard to imagine, for such a critical part. But if so, it raises other serious questions about this unit. Either way, it reinforces our position that Toyota needs to replace all the CTS pedals with Denso pedals or another proven pedal design, as soon as they are available. The shim fix is a Band Aid, and does not inspire the confidence that Toyota urgently needs to instill in its customers and the market place at this critical time.

Update: Given that Toyota has acknowledged that these pedal assemblies cost them $15, it would obviously be cheaper (and more reliable) to swap out the CTS units with the Denso unit rather than this fussier and riskier fix. The problem is time; it could take many months if not a year or more to change tooling and produce 2.3 million units. Meanwhile, making these shims was obviously something that a stamping manufacturer could do in days.

浏览(19855) (0) 评论(43)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关山口 留言时间:2012-12-14 12:48:28
本人也是学工科的,看到颜兄洋洋洒洒的论文叙说清楚,证据充分,看见那些照片想不信都难。真是惭愧,隔行如隔山,科学这个东西不是本行还真不能随便白唬。要不是仔细读后面的评论,特别是材料专家的的精彩论述,还真会误入歧途。颜兄的文章读过不少,文彩还真不错,继续努力。
我现在养成习惯了,如果是带专业性的文章,我读先读评论,如果值得读,再度正文,免得耽误工夫。另外我们不能为了反对而反对,任何何东西要基于事实。为了抗日,我们可以不买日本车。但要是说美国车已经赶上或超过了日本,这也不是事实,还得专业人士来评价。
回复 | 0
作者:当局者迷 留言时间:2011-03-26 10:09:17
润涛总爱剑走偏锋、语出惊人。

日本车是美国穷人开的?我读过比尔.盖茨的传记,他日常就开凌志。这位世界首富之一,应该不算是美国穷人吧。

其实,本人并不太喜欢丰田,主要是感觉其油门、操作等反应迟钝,但本田就手感好的多。

各国的车都各有好坏,但相对来说日本车的故障率更低一些,这才逐步占据了原属美国车的天下。消费者并不都是傻子。
回复 | 0
作者:一村夫 留言时间:2010-03-03 03:14:32
本人车盲, 能否请润涛阎先生解释一下, Camry没有"brake override system"(请参见您的博文), 为什么踩刹车能把Camry从"定速巡航"状态变成"普通驾驶"状态(也就是不踩油门车就会越来越慢)? 多谢.
回复 | 0
作者:包河 留言时间:2010-03-02 21:28:29
实在忍不住要说两句。老阎文章的可读性非常强。老阎的知识面也非常宽。可是老阎真是没有深入进去。老阎谈科学技就如那篇要姐妹们每天摔奶子就可以防乳腺癌的文章一样。楼上那位材料博士说得对,老阎观察的正确,可得到的结论是反地。
回复 | 0
作者:吾丁 留言时间:2010-03-02 20:39:42
阎王,山哥说你有问题要问我,对不起我没看到。
什么问题啊?
回复 | 0
作者:吾丁 留言时间:2010-03-02 00:36:32
http://blog.creaders.net/oldfox6516/
回复 | 0
作者:GFPreporter 留言时间:2010-02-24 18:35:41
山韵, 你说你"买车时专挑车体沉的买". 实际上, 这个概念是不清晰的. 请到这个网站看一看就知道 (http://www.automobilemag.com/am/2007/toyota/camry/compare.html), 其它公司相对于Camry的汽车, 重量是几乎相同的. 比如Camry 和 Ford Fusion SEL.
回复 | 0
作者:GFPreporter 留言时间:2010-02-24 09:47:19
谢谢丢卒保车的帖子. 否则, 我会因为润涛阎的文章, 对我的新Camry的质量产生很大的怀疑. 带着莫须有的怀疑和提心吊胆的心态去开车是很有危险的.
我也在这之前读过润涛阎的其它一些文章, 感觉润涛阎的在文学创作方面是有一些水平的. 但是必须将文学和科学严格的区分开, 不应该用文学创作的手法和态度来对待科学, 尤其是象这次人命关天的事上.
回复 | 0
作者:丢卒保车 留言时间:2010-02-24 08:19:56
转帖一篇评述如下,请润涛阎先生看看是否有道理:

主题: 材料科学的讨论

  关于所谓的“两层皮”:
  
  本人浏览了一下润涛阎先生这篇博文的跟贴,发现对于润涛阎先生所说“……日本车的零件是两层皮的!……凡是摩擦的外面,都是特硬的好钢;里边的就是软铁。……美国车零件,里外都是一样的钢材,”绝大多数网友是相信的,有些网友则是半信半疑。
  
  这个问题涉及材料科学及热处理的许多专门知识,不太容易说清楚,但是为了使广大网友对这个问题获得基本正确的认知,本人再作以下简要说明(顺便说一下,本人具有材料科学博士学位,你可以放心地将本人的以下说明看成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
  
  (1)“铁””和“钢”是两个概念,“铁”中含碳量小于0.02%,而汽车用钢含碳量为0.3-0.6%左右;
  
  (2)汽车零部件里,没有任何一个是用“铁”制成的,即使“部分使用铁制成”的情况也没有,因为铁强度太低;
  
  (3)润涛阎先生所说“……日本车的零件是两层皮的!凡是摩擦的外面,都是特硬的好钢;里边的就是软铁”的情况,在日本汽车的所有零部件里都不存在。日本车与美国车一样,每个零部件从里到外都是使用同一种钢材制成的;
  
  (4)对于某些工作时受力情况表面和内部不一样的零部件,比如活塞及齿轮,表面受摩擦力,内部受冲击力,通常就要对它们进行表面热处理,这样同一个活塞(或齿轮)虽然从里到外都是使用同一种钢材制成的,但经过表面热处理以后,从表面到内部,显微组织与性能却不一样了,表面硬而耐磨,内部仍是原来的显微组织韧而抗冲击;
  
  (5)对于大多数需要改变表面显微组织与性能的零部件,比如活塞及齿轮,使用高频感应加热进行表面热处理就足够了。对于某些表面硬度要求更高的零部件,仅仅使用高频感应加热进行表面热处理就不够了,这时通常使用表面渗碳提高表面层的含碳量,从而使表面硬度比内部高得多。
  
  (6)不管是普通的表面热处理还是表面渗碳,零部件经过热处理后,从表面到内部,显微组织与性能都是连续变化的,没有突变。日本汽车的零部件里,不存在这样一个界面,界面外和界面内的组织完全不同,好像两种钢一样。如润涛阎先生所说“……日本车的零件是两层皮的!……外面是…好钢;里边…是软铁”,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7)如象润涛阎先生所说,用斧子砸以后,发现日本车刹车泵里边的小活塞“里边是软铁,外面是硬钢”(正确的说法应是“里边的钢组织较软,外面的钢组织较硬”)的话,那证明日本车厂对这个小活塞的表面热处理是成功的,这个小活塞的性能是很好的!
  
  (8)如果真象润涛阎先生所说,用斧子砸以后,发现美国车刹车泵里边的小活塞“里外都是一样的钢材”(正确的说法也许应是“里边和外面硬度一样”)的话,那证明美国车厂对这个小活塞的表面热处理是失败的,这个小活塞的性能是不好的!(怪不得美国车开一段时间后故障那么多呢!)
  
  (9)虽然润涛阎先生“习惯用斧子砸,看看那个厂子的零件是不是好东西”,这个检验手段本身是错误的,但是,润涛阎先生用斧子砸以后,“发现日本车的零件是两层皮的!凡是摩擦的外面,都是特硬的好钢;里边的就是软铁。……美国车零件,里外都是一样的钢材”这样的信息,还是很有价值的。当然,润涛阎先生的表述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日本车的零件,凡是需要抗磨擦的,表面和里面性能不一样,表面都硬而抗磨,而里面仍有良好的韧性。……美国车零件,里外都是一样的性能”;
  
  (10)润涛阎先生“发现日本车的零件是两层皮的!凡是摩擦的外面,都是特硬的好钢;里边的就是软铁。……美国车零件,里外都是一样的钢材”,如果这个发现是真实的,那就证明了日本车厂对这些零部件的表面热处理是成功的,这些零部件的性能是符合使用要求的;而美国车厂的表面热处理是失败的,这些零部件的性能是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
  
  (11)从润涛阎先生的发现之正确表述“日本车的零件,凡是需要抗磨擦的,表面和里面性能不一样,表面都硬而抗磨,而里面仍有良好的韧性。……美国车零件,里外都是一样的性能”中,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日本车好,美国车不好!而润涛阎先生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日本车不好,美国车好!这个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12)本人以为,润涛阎先生从正确的现象得出错误的结论,这不是润涛阎先生要故意误导网友,而是因为他缺乏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又没有与专家探讨所至,以后应引以为戒!
回复 | 0
作者:yotaking 留言时间:2010-02-23 10:15:25
你整个不懂装懂,一派胡言乱语.
你去胡编一通做爱的科学也就罢了, 不要在这人命关天的事上瞎搅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回复 | 0
作者:GFPreporter 留言时间:2010-02-20 21:23:23
I read back your article about the roof strength, actually your said"在所有的日本车中,只有Subaru 出的所有车种都是达标的G (好),其它的日本车有一个是本田的 Honda Element 达标外,全部不达标". you comments are not the same from the testing data of this website: http://www.iihs.org/ratings/roof/detailsbyclass.aspx?30 . Did you use another source?
回复 | 0
作者:GFPreporter 留言时间:2010-02-20 21:11:22
you mentioned the roof strength of cars, and said the Jap cars are all very bad. I have a 2010 camry and paid attention to this safty standard after reading your article. Please pay a visit to this website: http://www.iihs.org/ratings/roof/detailsbyclass.aspx?30 about the rating of roof strength. Actually it is not the same as you said in your article, would you please explain which is more correct: your comments or the data on this website?
回复 | 0
作者:山韵 留言时间:2010-02-18 10:49:51
顶。喜欢润涛阎的文章。
俺不懂车,但买车时专挑车体沉的买,跑高速路稳当,因此俺家车都是老美子造。
买车时,最先试的是日本车,上了高速路,俺觉得车体发飘,底盘震动和噪音都很大,因此俺就放弃了。
现在看来俺的选择是对的。
luo bu ,白菜各有所爱。
回复 | 0
作者:shaowa 留言时间:2010-02-17 20:10:30
以下内容转自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Automobile/32050885.html

我对Toyota和别的公司在零件成本的了解
[版面:车轮上的传奇][首篇作者:dellp] , 2010年02月17日13:04:24

发信人: dellp (dellp), 信区: Automobile
标 题: 我对Toyota和别的公司在零件成本的了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7 13:04:24 2010, 美东)


有人贴了一篇详细分析Toyota刹不住车的原因。我没看懂,也不知对错,但对里面提到的硬钢套软铁这个成本问题有异议。如果那辆Toyota车真是用了这种套件, 那成本绝对比全钢要高。因为那个套件加工工艺比全钢要高,工艺成本也要高。这个钢又不是什么贵金属。BMW的有一款车的发动机壳就是用套层技术来减轻重量。

有时汽车采用塑料等材料并不是为了降低成本。我曾经Benchmarking过Accord I4 发现,它的4个 Engine Mount中的一个(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左面)的Bracket用的是一种树脂塑料。我不知是那家公司提供的,但我绝不认为Honda是因为成本而采用这种材料。这是一种高强度塑料。我认为采用这种高强度塑料一是为了降低重量,二是既满足日常行驶时的强度要求,也为了在发生碰撞时,这个Bracket先断裂(而不是发动机壳或车体的某个部分被破坏),降低维修成本。同时,Bracket断裂,发动机下沉,避免被挤进车厢。当然这种材料也有风险。我想Honda或那家Supplier做过耐久性试验(不同的温度,湿度,载荷,连续不停地24小时/天),试验结果应该符合设计要求。但有一项是没法在试验室或试验场做的。那就是时间性。不知10年或15年后那个塑料的老化的程度如何。

我不认同有人说日本车专用一些廉价的材料。车体用多厚的钢以及发动机和变速器我不知到,因为这都主要是汽车公司自己生产的。但别的部件,美国三大却是能便宜就便宜,比日本车厉害的多。

我在汽车行业也混了十来年了,但主要在Supplier里面混。面对的客户有美国三大,也有日本三大。过去十来年,各个公司都在想尽方法降低成本。与我们Suppler直接相关的就是零件采购价格。我的经验是美国三大比日本三大在零件方面降低成本厉害的多了。美国三大选择Supplier时,价格是最重要的,为了便宜,经常放弃一些技术含量高,
功能强的的产品,以及技术支持好,质量稳定的Supplier。当开发一种新车型时,他们还是比较慎重,挑的Supplier不是最好的,也至少是行业里有些名声的。但一开始量产,就逼着Supplier想尽各种方法降价。当然Toyota和Honda也会要求降价,但他们要求Supplier进行各种降价方案研究,但如果修改的设计达不到一些设计要求,就放弃降价
方案,不会硬逼。美国三大也会要求Supplier进行这些降价方案研究。如果不行的话,他们还有另一招。他们从中国或印度某家不知名的公司搞来个报价,然后逼着Supplier match 这个价格,如果不match,就两年后(从量产开始)换公司。搞得许多Supplier或者放弃,或者微利,或者也以这种政策向Tier2 Supplier施压,或者赔本赚吆喝,期
望与三大在别的车型有新的Business.

因为三大的这种购货方式,过去5-10年,Detroit周围兴起了许多由华人开得小公司,他们在中国找一些乡镇企业供货,或者在中国乡镇办一些加工厂。在美国这儿以低廉的
价格向三大或者Tier1 Supplier供货。他们的毛利也很低,但因为都是一些新起来的小公司,雇的人都是低工资,人员和办公成本都很低。Owner也赚了不少钱。想想,与日本两田比,美国三大的每辆车的组装成本高,Legacy 成本也高,但车价并不高,甚至还低,只能从零件采购方面下工夫了。我说这些,并不意味着美国三大的车用的零件都是价廉质次的。主要部件他们还是很慎重的。
Toyota这次出了这么大的麻烦,但不能说它的车就一无是处。有一件事行业内的人知道
,但美国三大不愿意公众知道。各个公司在设计新车时,要Benchmarking竞争对手的同一档次的车,并设Benchmarking目标。Toyota的车被当作目标的最多。Honda也不少。比如说,一家Supplier向Ford推荐一种新产品。Ford问如果用在201X年的Lincoln XXX
上,那整车的各项Attribute能达到2010年的Lexus XXX吗。这家公司盘算了一下,放弃了。这家公司只提供一个部件。 一个部件解决不了整车的问题。

确实不少华人买了Toyota的车。但大家都是普通人,买个车不就是为了居家旅行吗?出了这么档子事,大家应该互相关怀,而不是幸灾乐祸,甚至言语攻击。
回复 | 0
作者:润涛阎 留言时间:2010-02-17 18:18:23
回复老愚头:

你古狗“power brake vaccum reservior"就明白了刹车靠真空。真空在油门最小时最大,在油门最大时就没有了真空。
回复 | 0
作者:McKiller 留言时间:2010-02-17 14:20:46
老阎文章看看笑笑就好,是不能完全当真的
回复 | 0
作者:老愚头 留言时间:2010-02-17 13:57:40
老阎,拜读了你的大作。

这段话太通俗了,我没怎么看懂(估计很多其他读者也没有看懂)。能否再给解释一下?

“当油门开到最大的时候,真空管里的真空就没有了。而刹车用的 power brake (动力刹车系统),需要真空。”
(真空管是什么部件上的,做什么用的?)

“一旦真空管里没有了真空,就刹不住了。”

“当油门开到最大的时候,真空管里没有了真空,但只要你不放开刹车,用力刹,里边的真空不会泄露出来”
(一直会保持真空状态,不会因进入空气而。。。?)

谢谢!
(此前看了你的内燃机厂修配厂里的女人们,那篇写得好:D)

愚头
回复 | 0
作者:cemi 留言时间:2010-02-17 13:36:39
日本车不过是奥巴马为了美国利益搞得一些东东巴了(GM 的政府股份是60%)。中国的一帮老将被他忽悠得跟他屁股后面high。
以前,美国同样搞过德国车。
回复 | 0
作者:润涛阎 留言时间:2010-02-17 12:42:23
thanks for the comments!

i didn't mention the quality of the cars, neither their performence. i just talked about the safety of the cars made in Japan. i also mentioned the Subaru cars are great.

i also said that if the car computer doesn't allow you to shift the gear to N, then shift it to 2 or 1.

Best regards!
回复 | 0
作者:cemi 留言时间:2010-02-17 11:47:59
发信人: dellp (dellp), 信区: Automobile
标 题: 我对Toyota和别的公司在零件成本的了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7 13:04:24 2010, 美东)

有人贴了一篇详细分析Toyota刹不住车的原因。我没看懂,也不知对错,但对里面提到
的硬钢套软铁这个成本问题有异议。如果那辆Toyota车真是用了这种套件, 那成本绝
对比全钢要高。因为那个套件加工工艺比全钢要高,工艺成本也要高。这个钢又不是什
么贵金属。BMW的有一款车的发动机壳就是用套层技术来减轻重量。
有时汽车采用塑料等材料并不是为了降低成本。我曾经Benchmarking过Accord I4 发现
,它的4个 Engine Mount中的一个(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左面)的Bracket用的是一种
树脂塑料。我不知是那家公司提供的,但我绝不认为Honda是因为成本而采用这种材料
。这是一种高强度塑料。我认为采用这种高强度塑料一是为了降低重量,二是既满足日
常行驶时的强度要求,也为了在发生碰撞时,这个Bracket先断裂(而不是发动机壳或
车体的某个部分被破坏),降低维修成本。同时,Bracket断裂,发动机下沉,避免被
挤进车厢。当然这种材料也有风险。我想Honda或那家Supplier做过耐久性试验(不同
的温度,湿度,载荷,连续不停地24小时/天),试验结果应该符合设计要求。但有一
项是没法在试验室或试验场做的。那就是时间性。不知10年或15年后那个塑料的老化的
程度如何。
我不认同有人说日本车专用一些廉价的材料。车体用多厚的钢以及发动机和变速器我不
知到,因为这都主要是汽车公司自己生产的。但别的部件,美国三大却是能便宜就便宜
,比日本车厉害的多。
我在汽车行业也混了十来年了,但主要在Supplier里面混。面对的客户有美国三大,也
有日本三大。过去十来年,各个公司都在想尽方法降低成本。与我们Suppler直接相关
的就是零件采购价格。我的经验是美国三大比日本三大在零件方面降低成本厉害的多了
。美国三大选择Supplier时,价格是最重要的,为了便宜,经常放弃一些技术含量高,
功能强的的产品,以及技术支持好,质量稳定的Supplier。当开发一种新车型时,他们
还是比较慎重,挑的Supplier不是最好的,也至少是行业里有些名声的。但一开始量产
,就逼着Supplier想尽各种方法降价。当然Toyota和Honda也会要求降价,但他们要求
Supplier进行各种降价方案研究,但如果修改的设计达不到一些设计要求,就放弃降价
方案,不会硬逼。美国三大也会要求Supplier进行这些降价方案研究。如果不行的话,
他们还有另一招。他们从中国或印度某家不知名的公司搞来个报价,然后逼着Supplier
match 这个价格,如果不match,就两年后(从量产开始)换公司。搞得许多Supplier
或者放弃,或者微利,或者也以这种政策向Tier2 Supplier施压,或者赔本赚吆喝,期
望与三大在别的车型有新的Business.
因为三大的这种购货方式,过去5-10年,Detroit周围兴起了许多由华人开得小公司,
他们在中国找一些乡镇企业供货,或者在中国乡镇办一些加工厂。在美国这儿以低廉的
价格向三大或者Tier1 Supplier供货。他们的毛利也很低,但因为都是一些新起来的小
公司,雇的人都是低工资,人员和办公成本都很低。Owner也赚了不少钱。
想想,与日本两田比,美国三大的每辆车的组装成本高,Legacy 成本也高,但车价并
不高,甚至还低,只能从零件采购方面下工夫了。
我说这些,并不意味着美国三大的车用的零件都是价廉质次的。主要部件他们还是很慎
重的。
Toyota这次出了这么大的麻烦,但不能说它的车就一无是处。有一件事行业内的人知道
,但美国三大不愿意公众知道。各个公司在设计新车时,要Benchmarking竞争对手的同
一档次的车,并设Benchmarking目标。Toyota的车被当作目标的最多。Honda也不少。
比如说,一家Supplier向Ford推荐一种新产品。Ford问如果用在201X年的Lincoln XXX
上,那整车的各项Attribute能达到2010年的Lexus XXX吗。这家公司盘算了一下,放弃
了。这家公司只提供一个部件。 一个部件解决不了整车的问题。
确实不少华人买了Toyota的车。但大家都是普通人,买个车不就是为了居家旅行吗?出
了这么档子事,大家应该互相关怀,而不是幸灾乐祸,甚至言语攻击。
--
回复 | 0
作者:LakeSimcoe 留言时间:2010-02-17 10:41:52
As a Corolla owner, I am more comfortable after reading this article (yes I am a 穷人, although my income is above average).
I having been driving for over 13 years, my new car is exactly one in the recall list, however, I never experience any trouble.
Ask yourself if you have sold millions of products and receive less than 10 complaints (not including those recent surge -- still a mere figure of 34 so far), how can you figure it out?
As of safety, a sub-compact is of course cannot crash with a big limo. But, 在高速上翻车...you think a tank is safer?
Look at H1N1, the WHO pushed the public into panic, but so far how many killed, as compare to other flu or disease?
Are US car more safe? I think 润涛阎 can write much long page than this one. Years ago, one told me that he never buy a US car......because he worked in the production line in one of the bigs for some time. See how CAW react to Toyota's crisis!
After all it comes down to your driving practice. If you always make sudden and abrupt changes, you are calling for trouble (I'm pretty sure that american cop does have some bad driving practice). I have never drive in US, but many told me they have bad experience on american drivers out there.
回复 | 0
作者:yangr 留言时间:2010-02-17 10:16:41
恐怕与开车习惯有关,常常狠踩油门的人不要买丰田啦。
回复 | 0
作者:jw78732 留言时间:2010-02-17 10:12:27
Don't listen to this guy. He is misleading readers: Shift to Neutral instead of 1st gear when your gas padel is stuck. He sounds like an expert but doesn't even know the basics: Shifting to 1st will not get you the 1st gear immediately. The car computer will make the decision for you depending on car speed and engine speed. It will probably shift to 4th (if there is a 5th gear) gear instead. The correct thing to do is to shift to "N" and disconnect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回复 | 0
作者:han526 留言时间:2010-02-17 09:18:54
I heard on radio that many people buy Jap car because they don't want their car to brick half way to work. As far as safety, it should be not much difference between US and Jap car. Otherwise, there would be a lot statistics coming out.
回复 | 0
作者:一休 留言时间:2010-02-17 08:16:07
真有学问! 我都没看明白。。。。。
回复 | 0
作者:soccerfun 留言时间:2010-02-17 06:17:56
好文章。尤其是翻车时的分析以前没想过。
不过似乎日本车的寿命比美国车要好,很多老乡买第一个日本2手车时,都10万迈以
上了。要是美国车,就没人愿意买了。说明日本车还是质量不错的。我第一辆车就
是corolla,当时的评语是most dependable,反修率最低的。如果偷工减料的话不
至于赢来那么多买家。可能是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应对不当,技术落后所致。
回复 | 0
作者:ArMao 留言时间:2010-02-17 01:44:31
阎哥辛苦了,这文写得真好,俺还没有全部消化。对惯常使奸耍猾的日本人的描画挺合我的味,题目还起得这么有水平我不怕人笑话,有点解气。谢谢您不辞劳苦的倾情奉献。我那位汽车专家的同学以前就骂丰田的油气门设计stupid,却不肯告诉我为什么,这次终于出现他不想看到的结果了,哈哈。当然不看你的文我也不会买日本车,同意你日本车安全性差的观点,众多事实也证明此点。不过客观点讲,前些年产的日本车在中期寿命阶段比普通霉国车的小故障率可能要低些。
前几个月我有个女同学开她同事的丰田在高速上翻车,还不知道是否与刹车有关系呢。丰田的 starter在10万千米行程左右,其contect point就容易出问题(你下次再替人修starter时,试试,可能大多数是坏在这里,换换兴许就解决了);其power steering 好像也容易坏,另外它的driving belt也很差。近期日产用的气门基本上都是电子的,其实就经常坏,part成本可能离$1000不远。
有人问你手刹的问题,脚刹一般用的是液压系统,手刹是机械系统,一般难以失灵,故又称E-brack(emergency),故刹车失灵时,同时拉手刹应该也是求生技能之一,是吧?
哦,忘了,上次听高丽现代Dealer 说他们那飞轮在2003年后的就都改用单一材料,之前的是采用的two layer的形式,一旦车回Dealer 整过,就会被自动换成后面的形式,这不是暗示以前的有缺陷吗?只是不想公开召回罢了。
回复 | 0
作者:只作评论不写文章 留言时间:2010-02-17 00:11:02
润涛的故事讲得真的好,象上一篇“借四个男人的种生了四个孩子的卢婶”,读起来十分有意思。其他还有不少系列文章,都拜读过。挥洒自如,足见文采出众。不过说到科学或工程的话题上,就多少有些似是而非的感觉。
这次丰田车的事情,美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借题发挥的成分不小,润涛的文章倒挺符合这股风潮。正如楼上朋友说到的,丰田车卖得好是多少亿公里开下来后大家的选择,应该不是日本人投机取巧的结果。美国人买丰田车,主要原因应该不是因为他们穷。你说的材料方面的事情如果是真的,也应该是经过无穷多次试验后可以接受的做法。丰田在北美那么个大市场里不会傻到靠偷工减料赚钱,那不是他们的思路。说到塑料配件,你可能不知道汽车中有些紧要部位用特种塑料配件已经不是新奇事。我家有人就是做特种塑料研发的,我知道的其产品的一个用途就是做汽车刹车片。其强度超过特种钢。应用面很广,小到空调,大到航天飞机,不一而足。汽车配件是塑料做的并不稀奇。
回复 | 0
作者:老史 留言时间:2010-02-16 21:39:38
哈哈

你的那个第8搞死了

汽车不懂,有一个说法是美国工人不灵

汗死。。。



呵呵,美国太大,一开就是上千公里,日本很多车开了十几年,才跑了万把公里


老眼怎么什么都懂啊

无限羡慕中

呵呵。过年好
回复 | 0
作者:乌爪宝宝 留言时间:2010-02-16 21:36:38
作者言论偏激。不能因为丰田现在有质量问题,就否定丰田高质量的成就。本人也不喜欢日本人,但不反对开日本车。作者称“日本车是穷人开的车”,尤其可笑。不知作者认识几个真正的富人?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润涛阎
来自: 火星
注册日期: 2007-04-28
访问总量: 4,690,80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一些无知华人对“10月惊奇”的反应
· 润涛阎这次预测会失误吗?
· 再谈美国大选
· 川普赢了希拉里的细节介绍(2020
· 普京的“疫苗有效说”与阎丽梦的“
· 关闭休斯顿领事馆的起因
· 揭穿颜宁论文造假欺骗(简化版)
友好链接
· 红妆:红妆**姹紫嫣红
· Connie:Connie的茶馆
· 海云:海上的云
· 一休:一休的博客
· 老本:老本博客
· 刘以栋:刘以栋的博客
· 杜姐:杜姐的博客
分类目录
【戏剧人生】
· 当年令我佩服的焦大华
· 毛主席语录《烙饼三张,烟袋荷包
· 踏雪寻车(并给网友拜年)
· 坏老板可能令你飞黄腾达
· 驯野驴
· 相亲,让我损失了一床新被子
· 借四个男人的种生了四个孩子的卢
· 令人叹服的智者(二)
· 蛋
· 香车、美女、王八
【搞笑】
· 润涛阎版《悼死猪》20首,并寄两
· 温家宝总理给刘翔发来的贺电
· 沁园春。悼金正日
· 毛主席为何整死刘少奇?(搞笑版)
【爱情婚姻】
· 智商与情商VS孔雀女与凤凰男
· 为何女人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 女人别嫁两头
· 给我介绍的是秦香莲,我却相中了
· 宝玉给黛玉上坟
· 孤独忧郁也是美-献给寂寞的单身
· 做爱的科学(一)
· 独身女人的枕头
· 女人的一生该怎么度过?
【散文】
· 钓螃蟹---兼论中国人逼孩子吃饭
· 爱情的坚毅
【报告文学】
· 能改造人的猪 [报告文学]
【小说】
· 儿媳妇一定是妓女
· 八爷搞女人
【政论】
· 一些无知华人对“10月惊奇”的反应
· 润涛阎这次预测会失误吗?
· 再谈美国大选
· 川普赢了希拉里的细节介绍(2020
· 普京的“疫苗有效说”与阎丽梦的“
· 关闭休斯顿领事馆的起因
· 六四悲剧之谜—一个字:冤
· 对比中国,犹太人悲惨之源
· 美国人极强的忧患意识来源与假想
· 三论美国大选
【文学创作】
· 踏雪寻梅:情人节说情
· 有爱就有温暖---新年寄语
· 专为薄熙来填词三首
· 邓小平已转世、旧皮鞋做酸奶、陈
· 在美国,打老婆可不是闹着玩的!
· 令人叹服的智者
· 内燃机修配厂里的女人们(上)(
· 美女脖子上的红围巾
· 享受被强奸的女孩
· 同时跟四个男人上床的女留学生
【杂七杂八】
· 揭穿颜宁论文造假欺骗(简化版)
· 为何虔诚的信仰会诱发抑郁症?
· 在美华人与小中男的道路选择
· 从社会学与生物学角度谈出轨
· 杀猫引发的现代文明正在走向终结
· 冰箱、空调的安装维修与保养
· 再论老虎为何叼走赵女
· 车祸与老虎吃人:再谈己群界
· 宗教的智慧与毛泽东的愚蠢
· 华人与美国的种族歧视
存档目录
2020-10-14 - 2020-10-26
2020-08-10 - 2020-08-15
2020-06-08 - 2020-06-10
2016-12-04 - 2016-12-23
2016-11-17 - 2016-11-23
2016-10-02 - 2016-10-26
2016-09-07 - 2016-09-21
2016-08-11 - 2016-08-25
2016-07-04 - 2016-07-29
2016-05-04 - 2016-05-10
2016-04-14 - 2016-04-22
2016-03-02 - 2016-03-20
2016-02-04 - 2016-02-25
2016-01-11 - 2016-01-28
2015-12-09 - 2015-12-31
2015-11-02 - 2015-11-26
2015-10-02 - 2015-10-28
2015-09-04 - 2015-09-20
2015-08-03 - 2015-08-23
2015-07-08 - 2015-07-31
2015-06-07 - 2015-06-30
2015-05-31 - 2015-05-31
2015-04-13 - 2015-04-13
2015-03-01 - 2015-03-30
2015-02-19 - 2015-02-26
2015-01-08 - 2015-01-26
2014-12-06 - 2014-12-30
2014-11-03 - 2014-11-03
2014-10-15 - 2014-10-27
2014-09-26 - 2014-09-26
2014-08-05 - 2014-08-25
2014-04-08 - 2014-04-08
2014-03-31 - 2014-03-31
2014-02-09 - 2014-02-21
2014-01-05 - 2014-01-30
2013-12-16 - 2013-12-31
2013-10-07 - 2013-10-27
2013-09-03 - 2013-09-29
2013-08-02 - 2013-08-24
2013-07-16 - 2013-07-16
2013-06-05 - 2013-06-23
2013-05-01 - 2013-05-30
2013-04-14 - 2013-04-14
2013-03-03 - 2013-03-28
2012-10-10 - 2012-10-28
2012-09-05 - 2012-09-17
2012-08-02 - 2012-08-19
2012-07-02 - 2012-07-05
2012-06-08 - 2012-06-28
2012-05-02 - 2012-05-29
2012-04-02 - 2012-04-23
2012-03-04 - 2012-03-30
2012-02-28 - 2012-02-28
2012-01-01 - 2012-01-18
2011-12-25 - 2011-12-30
2011-03-25 - 2011-03-29
2010-06-30 - 2010-06-30
2010-03-04 - 2010-03-16
2010-02-07 - 2010-02-16
2010-01-07 - 2010-01-29
2009-12-03 - 2009-12-31
2009-11-04 - 2009-11-27
2009-10-01 - 2009-10-28
2009-09-02 - 2009-09-29
2009-08-09 - 2009-08-30
2009-07-05 - 2009-07-28
2009-06-14 - 2009-06-28
2009-05-10 - 2009-05-25
2009-04-19 - 2009-04-26
2008-07-20 - 2008-07-20
2008-06-07 - 2008-06-07
2008-05-26 - 2008-05-26
2008-04-13 - 2008-04-13
2008-03-13 - 2008-03-13
2007-10-23 - 2007-10-23
2007-09-22 - 2007-09-22
2007-08-04 - 2007-08-24
2007-07-03 - 2007-07-28
2007-06-03 - 2007-06-30
2007-05-01 - 2007-05-28
2007-04-28 - 2007-04-28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