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wjqr458  
wjqr458  
https://blog.creaders.net/u/8367/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话说同窗(11) 2014-12-07 20:12:22
                                          十一     G女
    刚进大学不久,就听同学传说,同班的女同学G,其父亲是国民党的将军!由于报到后手续繁多,编班,安排住宿,进行入学教育,然后是专业介绍,填志愿,分配专业,重新编班和分宿舍房号,随即上课,所以直到正式开课以后,经历小班上课,政治学习,分组讨论,才慢慢了解她的家庭背景。那时候,不管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生活会,向组织交心的汇报会,还是学习这样文件那样材料的心得交流会,要求人人都得发言,还要作记录。凡是家庭出身不好的,一发言都要结合自己家庭的情况,将父母或祖先的罪恶批判一通,再表示要坚决与家庭划清界限,背叛剥削阶级家庭或 反动家庭,站到人民的一边,站稳无产阶级立场。我不想骂自己的祖先,所以开会总是不做声,能拖则拖,直到最后被点名要发言时才敷衍几句。而G则不同,其处境使得她必须主动而且坚决地与组织靠拢。
    她的父亲曾留学英国,毕业于剑桥。四十年代后期曾任过台湾某市的卫戌司令,有将军军衔(不知是少将还是中将)。大陆易帜后来到本院,任我系教授,五七年被划为右派。G在前一年已考过一次大学,没有录取。这次再考,又没有录取。(文革开始后有人披露说她的母亲到学校党委书记家去,痛哭流涕,请求给女儿一个机会,书记考虑以后批准了,她终于能圆大学梦)她报到入学比大家晚了一个星期。以高考成绩,据团支书说,她上清华都够了。
    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她只好按上面的指示去做,“积极要求进步”,“靠拢团组织”,在各种大会小会上主动发言或被安排发言,批判其父亲的反动思想,及对她的影响,深挖根源,并一再强调要走革命道路,申请加入共青团组织。班,年级,甚至全系全院都将她作为家庭出身不好而思想改造得好的典型,不断鼓励她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入团。
    G的学习成绩很好,在班上名列前茅。而且 ,与其父一样,身材高大结实,一些男同学背地里都叫她“G大个”,议论说,她打早餐时餐眷上的定量还不够,需要用机动粮眷补充方可填饱。一年级时她在体育运动方面就展现了其潜力,随即被抽调到院文体大队集中训练。经刻苦练习,在二十几所学校参加的市大专院校运动会上,她 获得女子跳远第一名(那时还没有金牌一说)。在全系的革命文艺汇演上,本年级献演的大合唱中,G作为朗诵者,也有上佳表现。
    直到三年级下期文革开始时,G仍没能入团。随着群众运动高潮迭起,她的家庭一再受到冲击,那个老“运动员”不停地被揪斗,抄家的来了一拨又一拨。幸运的是,在运动的初期,“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时,G虽然回班参加文化大革命,但比较低调,班上也没有把她作为黑五类子弟揪出来批斗,而同年级其他班就有好几个地主或右派的后人遭了难。只是,她也不像以前那样经常发言或出头露面。再后来,造反派大胜,保守派反戈,成立了三结合的革委会,学生们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社会上。那段时间,市内发生了许多震惊全国的大事,红五类在轰轰烈烈干革命,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面看热闹,G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到六七年的深秋时节,文革的主要目标(倒刘)已经基本达到,老毛要学生“复课闹革命”了。我们班全体同学,也包括G在内,拉上几个基础课及专业课老师,带上书籍铺盖图板图桌,用一辆大卡车拉到某工厂,开始教学改革。每天与工人同劳动,有时上一点课,或与技术人员讨论一些工艺或设计方面的问题。这时就有班干部透露风声说,这一年来,由G密谋主使,让她的妹妹(一个高中生)找了一个女同学M某,经仔细策划,伪造了革委会的介绍信,到山东等地调查收集材料,要为其右派父亲翻案,要找人证明其父是周总理统战过来的。班上正在查这件事,查清后要开批判会,狠狠打击G的嚣张气焰。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晚饭后不久,通知全班开会。到达车间楼上的会议室坐定后,主持人宣布:今天开一个批判会,批判为反革命分子右派分子父亲翻案的Gxx。随即叫G站起到台上,面对全班,有人取出一块约一人半宽,估计约有两三公斤重的木牌,上面已糊好一张白纸,写着其罪名与姓名,用一根电线挂在她脖子上。批判会开始,第一个发言的人就指出G利用文化大革命的机会,为右派分子父亲翻案,完全是站在反革命的立场上,与人民为敌,问她,是事实吗?被黑牌压得稍微有点弯腰低头的G坚决地摇了摇头予以否认。这时台下有人领呼:Gxx不老实!接着,发言者列举了G的一些具体翻案行为,G仍然一再否认。同学们群起呼口号: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然后,主持人拉开门,一位女生陪同M某步入会场。主持人问:你看看,这是谁?G抬起头看了一眼,一脸糊涂地问道:请问这是谁呀?一下子会场像炸了锅,群情激愤,纷纷嚷道:是你叫她去的你还装什么?主持会议的班领导小组(这时未用班委会这个名称了)的主要成员之一,来自某省会城市,平时十分温文尔雅富于君子风度的大汉(即上文提到的婉拒者)怒不可遏,挥臂一拳打在G的头部,G跌坐于地,项上挂的木牌砰地一声砸在楼板上。至此,批判会已经开不下去,只好在一片混乱中结束。
    此后我们在工厂继续搞了大半年,然后工宣队进校,对我们进行再教育,到六八年年底分配工作,这段时间几乎没有看到过G。我分配到了大三线的某省,一去十来年,没有想到还会有机会跟G见面。
    七八年的秋天,我又回到了熟悉的故地。这次文革后首次招收研究生,我们专业我们那一届五个班,有六人考回了母校。巧的是,本专业五个人来自不同的班,每班一人。第六位是G,她报考的是另一个偏于理论的专业。奇怪的是,只有二班考上了两个,这两人又是全年级最黑的黑五类,按文革前的阶级路线最不该录取的:一个国民党将军的翻案女儿,一个土改被杀地主的孝子贤孙。见到她,点点头,打个招呼,一切都在不言之中。我与她以前同班五年,只说过寥寥几句话。
    五人之中,恰好有一个与G曾在同一个厂工作。从他那里得知,G很迟才分配到那个边远小县城,默默地干活,过了多年才结婚,其丈夫也是大学生,已育有一女。读研期间,G常将她的女儿带到女生宿舍,小女孩活泼天真,很受年轻女研究生们的喜爱。
    再一次毕业后又是三十个寒暑,没有再见过G。今年回大陆时听同学说,G去了美国。这使我想起了小学时曾经背得烂熟的一段课文:“卢沟桥边炮声响了,祖国在血火中飘摇。万万千千的人像潮水一样奔向延安,寻求救国的道理.....”。将“卢沟桥”换成“xx门”,将“炮”代之以“枪”,奔向的地方就变了。以她的际遇,这大概是一个必然吧。
   
浏览(1363)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多来蜜
注册日期: 2014-03-27
访问总量: 21,53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话说同窗(11)
· 话说同窗(10)
· 话说同窗(9)
· 话说同窗(8)
· 话说同窗(7)
· 话说同窗(6)
· 话说同窗(5)
分类目录
【飘渺往事】
· 话说同窗(11)
· 话说同窗(10)
· 话说同窗(9)
· 话说同窗(8)
· 话说同窗(7)
· 话说同窗(6)
· 话说同窗(5)
· 话说同窗(4)
· 话说同窗(3)
· 话说同窗(2)
【走走看看】
· 阿姆斯特丹奇遇记(后记)
· 阿姆斯特丹奇遇记(5)
· 阿姆斯特丹奇遇记(4)
· 阿姆斯特丹奇遇记(3)
· 阿姆斯特丹奇遇记(2)
· 阿姆斯特丹奇遇记(1)
存档目录
2014-12-02 - 2014-12-07
2014-11-17 - 2014-11-2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