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美国大学时它总是强调“做回你自己(be yourself)”,真实地填写你的经历和感受。可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这样做会暴露孩子自身的弱点,为此丧失了机会。真的会这样吗?
大学认为SAT和GPA是一个人智商的表现,可比这更重要的是这个人要有“心”。这可以是好奇心、良心、责任心、同情心,...,当然不包括我们曾经流行过的狼文化的“狼心”。可怎么看到一个人的心呢? 为此学校设计了许多问题,比如:你热爱什么,你经历过什么,遇到挫折你怎么处理,你将来想做什么,你为此已经做了什么…,等等。
在如何回答这些问题上,学校的唯一要求就是“做回你自己(be yourself)”。它想通过你的“做回你自己 (be yourself)”,让它看清楚你是什么样的人。这就像一场相亲,对方希望看到你“不施粉黛”的样子,希望看到你的内心,由此看到将来的你可能是什么样的人,是不是它要的人。
你可能会说谁相亲不打扮一下呢?为了使自己显得更完美,很多孩子写进了不是自己做或想的事,有的甚至把自己扮得都不认识自己了。可别忘了,化妆品只有那几种,最可能的结果是学校看到了一张似曾相识的脸,一张大众脸。你毫无特色的申请自然就被放在了大众脸的那一堆里。
既然如此,何不素颜上阵,让人在一片浓妆艳抹中难忘那一水清纯。“做回你自己(be yourself)”,真诚地把自己介绍给学校。让它看到你不完美,但知道怎样改进。你犯过很幼稚的错误,但你从中学到了更多,...。点点滴滴丰满了你的形象,自然就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也就提高了你的录取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