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20多年,除了山楂,很幸运地找到了在国内时爱吃的所有其它东西。隐隐觉得美国应该有山楂,只是没被采摘出来。就象那人行道旁的桑树,落下的桑椹被人踩得成了酱,也没谁想去摘来吃。
从经济学来说,山楂不算个好产品。它采摘费人工;太酸,不宜直接吃;做成酱还需去核。相比之下它的替代品小红蔓梅(cranberry)成本就低多了,不需去核,还可大批量收获。
小红蔓梅比山楂还酸,只能做成酱或果脯吃。第一次吃蔓梅酱是在一个美国家庭的感恩大餐上,想不起来当时吃了些什么,只记得我把人家剩下的蔓梅酱全吃了,它太象“山楂”酱了。
喜欢山楂的人,大多并不喜欢单吃山楂,而是喜欢山楂做成的糖葫芦。20岁时第一次吃糖葫芦,我惊为天味,甚至后来的回忆也定格成了油画:背景是黑色的天空,没有灯罩的灯泡发出温暖的光,中年卖家穿着灰色厚棉袄,头上戴着雷锋式的防寒帽,一串串鲜红的糖葫芦因镀了一层糖壳而发出亮晶晶的浅金色,熬糖的锅里冒出白色蒸气,几个围在摊前的年轻人眼里透着兴奋。
在纽约法拉盛也遇到过两次糖葫芦,一次是在街边,一次是在超市,买来吃发现都是罐头山楂做成的,味道差远了去。法拉盛的盛津食品店曾经卖过泡在糖水里的山楂,因为是零卖,再加上这家店跟国内联系很密切,我以为泡的是新鲜山楂,可惜买来尝也是罐头味。
两个月前在家附近的超市挑选水果,闻到浓烈的阵阵果香,原来是旁边的番石榴。过去从没见过这么小的番石榴,可能是刚采摘不久所以这么香。买来尝尝(两盒$5),惊喜地发现它的味道象极了山楂,只是没那么酸,正好拿来直接吃,也不需吐核。哈哈,它就是我的美国“山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