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一次带女儿去买圣诞礼物时,她还不会认价。我说你在这店里任选一份礼物,如果圣诞老人觉得你这一年表现好,圣诞节时他就会给你送来。 望着货架上众多的玩具,女儿有点不知所措,她拿起了最近的一个,抱在怀里说:“我要这个。”我一看价格,$19.99,差不多是这店里最贵的了。等下一转身,她又放下手里的,抱起了另一个:“我要这个。”$14.99。...。象狗熊掰棒子,下一个总能让她动心:每一个都喜欢,每一个却也都能放下。我假意地给她推荐一款$9.99玩具,她果然欣然接收。本以为就结在这里了,可去付账的路上我又看到了一款$5.99的玩具,跟女儿手里的很相似。我有些恶作剧地拿起了这个玩具,不出所料,女儿又高兴地抱上了。
(二) 不同于关注礼物的女儿,大几岁的儿子对圣诞老人更有兴趣。他希望能捉到这个悄悄来我们家的老头。收到圣诞礼物时,他除了兴奋还有一种挫败感:老头又成功“做案"走了。 那一年他决定采取行动。先召集她妹妹开会,会议在严肃的气氛中进行,最后决定派一个人睡在对着锅炉房的沙发上(老头是从那里的烟囱爬进来的)。至于派谁,我看到女儿脸上表现出了明显的怯意,她那时还不敢自己睡呢。
幸亏那时没电脑手机玩儿,儿子在沙发上没折腾几下就睡得“不醒人事”,“圣诞老人”从容地在他面前“反复做案”。
(三) 冬天我喜欢把红薯蒸熟后切成片,摊在木篦子上,放锅炉房里,两天后就成了地瓜脯。圣诞节时我就说是给圣诞老人准备的。 那年圣诞前夕,老公吃地瓜脯时,咬了一口发现太软,因为我刚放进去不久。第二天一早孩子们如同发生了大事一样,把我叫到了锅炉房。女儿端着篦子很认真地告诉我,圣诞老人来过了,他哥哥则难以置信地订着那被咬去一口的地瓜脯。当时的气氛让我感到老公把事儿整大了,只能声东击西地问:“怎么只吃了一半?”“他可能是口干了。”女儿解释着,“应该给他准备一杯牛奶,他喜欢牛奶和点心,这就是为什么他胖。”儿子没吭声,他刚开始对老头的存在产生怀疑,估计又困惑了。
第二年圣诞夜,“圣诞”老公吃红暑时理所应当地喝了锅炉房那杯牛奶。
(四) 不知是谁告诉儿子的,他父母就是他的圣诞老人。不过他还是想亲自证实一下。接下来的圣诞夜,他不再盯着锅炉房,而是盯着他的父母。那几年我们都是圣诞夜在外面过,回来时礼物已在家等着了。儿子经过思考,认为我们肯定是在离家时把礼物就放好了。所以那年临走时他一直跟在我们屁股后,坚决不肯先上车。我和老公使了分身术也没能成功,女儿好象也有了任务似的紧跟他哥哥。四人各怀心思地在屋里转了一圈又一圈,老公开始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我知道他也象我一样越转心越虚,感觉就要被抓现行了。 “敌人”盯得太紧,“情报”没有送出去,四人都坐上了车。开车之前,我例行地逐一询问检查以免忘带东西。在问着孩子们问题时,我发现自己“忘”带了一样东西,就请老公去拿。没有引起任何怀疑,礼物放出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