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刚的《张学良口述回忆录》序里提到,西安事变的数日前,张学良召集高级军官布置抓蒋介石,众人面面相觑不做声,只有于学忠和另一人说,少帅要捉蒋容易,可以后怎么放他呢?张学良说,先抓起来再说,别管那么多!这大大出乎历史学家唐德刚的意外。唐德刚说他研究中国近代史几十年,西安事变在大学课堂上讲了无数遍,原本以为肯定是张学良思前想后深思熟虑的有计划行动,没想到经张学良本人披露,却近乎是说干就干的行为。他不禁感叹道,使枪杆子的和使笔杆子的做事风格真是大相异趣。 张唐两人的不同思考和行事风格其实也表现在他俩合作《张学良口述回忆录》过程中。张学良看到了唐德刚的《李宗仁回忆录》(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执笔),觉得不错,又看过一篇唐所写的有关张学良的文章,印象也不错,就找人联络唐德刚,想让他给自己也来一本《张学良口述回忆录》。唐德刚说他听了受宠若惊,但顾虑重重,因为他觉得搞口述史不是普通人以为的一个人说说,一个人记录那么简单的事情。那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需要组建团队,需要大学的专家和庞大资金支持。总之是需要耗费巨大投入和精力的。他婉转地把那意思告诉已经九十高龄的张学良,可是张学良显然不以为然。老人脸上浮出的笑容告诉他,哪有那么复杂的事儿?不就是一个口述回忆录嘛?我说什么你写什么,记录下来就完了。 张唐两人合作《张学良口述回忆录》一事似乎可以验证一句老话,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两人合作时,张学良九十高龄,唐德刚也已古稀。张学良西安事变时候那种“干了再说,别管那么多”的行事风格仿佛并没有因为几十年的禁闭生活和年已老迈而改变。 如唐德刚所感叹的,“使枪杆子的和使笔杆子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行事风格不一样。“干了再说,管他三七二十一”,其实并不仅仅是张学良一人的行事风格,能在历史舞台上露一脸面的人物多多少少许多都有这特点。贺龙要是瞻前顾后就不会有“两把菜刀闹革命”,毛泽东要是不当机立断拉走林彪彭德怀的一三军团,日后的伟大领袖就会变成张主席。另一方面“使笔杆子”的似乎也总是难以摆脱“瞻前顾后”的性格特征和企图面面俱到事事周全的习惯思维方式。其结果却只能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张学良和唐德刚的合作倒恰好是互补长短相互成就,其合作成果《张学良口述回忆录》给世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和资料,从中也可一窥传奇人物张学良的个性和行事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