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大凡初到南京、特别是炎炎夏日首次来南京的外乡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南京街道上参天的法国梧桐所吸引;那条自中山码头至中山门的迎榇大道沿线的那粗壮、整齐、蔽日、挡雨的法国梧桐不仅令外乡人啧啧称奇,也是最令南京人自豪的一种城市景观象征。
确实,在中国的城市中还没有哪一个城市的街道绿化树木有如此的雄伟阵势,特别是中山东路、中山南路、中山路及中山北路和汉中路、汉口路,这些路上都有四排高大的法国梧桐,两边两条慢车道和主车道用梧桐树隔开,路两边又有各自较为宽阔的行人便道,就是在今天的城市街道中这种布局也是何等的大气。
其实,这种大气还因归功于民国政府。1929年12月民国政府颁布了“首都计划”,这是近代中国较为有系统的一次城市规划工作。《首都计划》中的城市空间布局就是以“同心圆式四面平均开展,渐成圆形之势”为指导原则,明确提出避免使城市发展呈“狭长之形”;其中道路系统引进了林荫大道、环城大道、环型放射等新的规划概念与内容,以美国矩形路网为道路规划的理想模式。在随后的民国政府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有系统的城市建设中让我们看到了同时期的上海和重庆等城市所无法相比之处。记得当年看到过一份民国政府时期的城市下水系统的规划图,上面有关于五十年不落后的规划承诺。后来由于抗战爆发,一些城市建设停了下来,不过就已建设的部分让随后的人民政府坐享了数十年。直至改革开放前,南京基本上所有的城市设施都是民国政府留下的,其中包括道路。这里特别要提到的就是南京主要的迎榇大道上的绿荫蔽日的梧桐都是1928年民国政府所栽种的。
不过,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000年以后,不知中国什么人提出了以土地经营城市的理念,从此各城市竞相卖地来发展城市;至此,南京城里站立了七、八十年的梧桐树开始迎来了厄运,不是被削去脑袋就是被连根拨掉。其中民国政府所栽种的2万多棵梧桐最后只剩下可怜的3000株。在2010的南京政府的砍树风潮中甚至还引起了台湾国民党立委邱毅的关注,并就此向国民党中常委提交了议案来制止南京政府的砍树行为。这听起来多少有点像是在说笑话。
不过,在这一波波的砍树风波中最令南京人气愤的是几任南京的砍树市长,讽刺的是这其中的两任砍得最凶的市长最后都去了监狱,我猜想可能是被他们砍了头的梧桐树冤魂太多了,有几个没看住跑了出来,去京城告了御状,以至于虎落平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