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梁文道:《金色笔记》是一本大概差不多50年前出版的小说了,但是到今天,大家仍然觉得这是一部很了不起、很伟大的著作,是个经典。
一个经典的构成,大概有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就是它能够完整地掌握一个时代的某种氛围。《金色笔记》在这方面来讲,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时代呢?至少让我们看到的是50、60年代的时候,欧洲的整个社会气氛。而这个社会气氛,是透过几个人物展现出来的。
这本书里,几个重点的人物,比如我们昨天提过的女主角伍尔夫跟她的朋友莫莉这一帮朋友,她们都曾经是最忠贞的、最坚定的共产党员。但是问题是她们经历了很多幻灭,什么幻灭呢?
对欧洲的社会主义者或者左派来讲,她们的信仰总是要经过一波又一波的挑战。最早支持列宁革命的人,后来可能要面对一次分裂,就是到底托洛斯基是不是一个叛徒?那么最早忠于斯大林的人,到了后来看到赫鲁晓夫对斯大林鞭尸的时候,他们又要面对一次幻灭。又或者是最近我们看到当年苏军入侵匈牙利的周年纪念,这件事在当时也在欧洲的左派引起了很大的回响跟震动。
那么到底社会主义是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呢?它能不能够真正被实现呢?这样的一个怀疑,这样的一个心态,一直在这些欧洲的左翼身上体现出来。而这种体现,又能够体现整个冷战时代的气氛。
这本小说很好玩,它里面有一些部分,是大量地当时一些报纸杂志的剪接,一些剪报她就直接录进去,让我们很彻底看到那个时代的气氛。
一个人的四本日记
可是问题是,如果一个经典它只是能够让我们看到某个过去、它的某些人的对那个时代的感受跟想法的话,这还不能够叫经典,真正的经典还要具备一个素质,就是它能够跨越文化跟时间去让读者觉得被打中了,让人觉得它在说一些你想说而你没说出来的事情,或者你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它启蒙了你,它启发了你。
那么这本小说《金色笔记》就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而它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很好玩的,我们就来讲讲为什么这本书叫《金色笔记》吧。
是这样,简单讲,这个小说的结构不是一般的小说起承转合的起伏的结构。它的结构是这样,首先有一个自成一篇非常独立的小说,叫《自由女性》。听名字就很好玩,是一帮女性,自由的、解放的,就是伍尔夫跟她的好朋友莫莉她们的故事。然后,这个《自由女性》后面有四本笔记,一本就是《黑色笔记》,主要记录的是主人公伍尔夫的非洲经验。然后还有《红色笔记》,是她对当时她身处环境的社会局势跟政治、还有她的那帮共产党同志们的看法。《黄色笔记》纯粹是一些小说的灵感的来源,她正在计划写她第二部小说的时候,这个伍尔夫有一些构想放在里面。然后还有《蓝色笔记》,纯粹是女主人公伍尔夫的日记。
这四本日记,跟以伍尔夫自己为故事题材的《自由女性》,完全打散,分散在全书不同的部分。那么换句话说,整个书的结构是散开的。先来一段这个小说的一部分,《自由女性》的一部分,再来一段《黑色笔记》的一部分,再来一段《红色笔记》的一部分,《黄色笔记》、《蓝色笔记》,依次如下。
那么什么叫《金色笔记》呢?《金色笔记》就是最后在这些分裂的状况底下成形的一本笔记本。为什么会有这些笔记本呢?是这样的,我们昨天说到主人公伍尔夫面对一个危机,她去看当时很流行的那种精神分析师、弗洛伊德的那种跟随者。那个精神分析师,她们给她取个名字叫唐妈妈。这个唐妈妈就说你这个人现在很危险了,伍尔夫有点分裂,好象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整个人很混淆,所以才会有写作的障碍、感情的障碍,等等等等,跟儿子又相处得不大理想。
这时候怎么办?我建议你最好把你的所思所感所言所行全记录下来。而且最好分门别类,就分成刚刚我说那四个笔记本去记。为什么呢?你这样去分的时候,你就有条理了,你就能够看出来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分析一下自己了。这就好玩了,为什么呢?因为它就牵涉到自我是怎么形成的问题了。
人格是一圈一圈的洋葱
一般的评论家谈这本书的时候,就说这个自我是分裂的。而莱辛自己也认为,她描述自我就分裂成四个笔记本。《金色笔记》就是最后,这四本笔记本她都写完、或者看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终于找到一个统一的自我,可以出现了。
但是,我的看法正好相反,我们今天讲日记,我们总有这么一个想法,我们觉得日记就是记录自己真实的内心的感受,这四个笔记本都有这样一个作用,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一个有写日记习惯的人,跟没有写日记习惯的人是很不一样的人。
一个有写日记习惯的人,他会慢慢地形成一个内在的自我,他会觉得有些事情我是不能跟人家讲的。当然现在有博客,你放博客给大家看,那不一样。但以前没有的时候,写日记,你会觉得这是我秘密,我日记是不能给人看,更不要谈像现在那样去交换了。我要把它收起来,那是一个我最内在的东西。
再假设人格是一圈一圈的洋葱,剥开一层又一层,剥开一层又一层,里面有个最实在的内核。但是如果你完全没有写日记的经验的话,你会发现对内在自我的这种敏感是弱很多,你甚至可能不会有这种自我。
现代人的自我是自己创造的
所以我的意见是正好反过来,不是我们用日记去记录了一个真实的自我,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们写日记、有日记,我们才创造了一个自我,我不要讲虚构,我们说依据某些事实条件创造了一个自我出来。
如果这个女主角她有四本笔记本,那么当然她很自然地分裂成四个自我,这四本笔记本不是她记录自己的真实的一些经历,而是她在创造四个自己。所以,《金色笔记》到最后并没有达到一个所谓的完整的统合,它不能够统合,因为它已经分裂开来。《金色笔记》只是到了最后承认这个分裂的状态,自我就是分裂的,自我是被我们创造的。我们现代人的自我其实都是被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记得我们前天讲的《裂缝》吗?远古的人类是没有自我这个概念的,自我这个概念是很现代的。而现代社会,不断在冲击以前我们那种对自我的很固定的那种想法,现在的自我总是分散的、分裂的。那么于是,我们可以说《金色笔记》讲的就是一个现代人的自我的一种命运。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