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 9·13 蹈火坠机记 (1)
林彪的“9·13事件”是一起谋杀案,毛泽东的阴谋诡计,三叉戟256号起飞前,被人暗中装了至少三枚定时炸弹。一枚炸弹在右机翼的加油孔内,一枚在后设备舱的燃油管道附近,一枚在后设备舱与客舱之间舱门的合叶上。
爆炸时间设定:凌晨3点。
炸弹爆炸后,燃油泄露,并引发了大火。设备舱与客舱之间的舱门被炸开,燃油带着火,顺着客舱中间的走廊,向机头蔓延,机舱里顿时充满浓烟,和有毒气体
┅
关于三叉戟的设计和定时炸弹的作用关系,一位“9·13事件”的研究者,“区区不才”,曾做过分析。节录于下,可以启发:
【“三叉戟”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防火性能差。9.13事件的前一年,1969年7月29日伦敦希斯罗机场,一架地面停放的“三叉戟”(注册号:G-ARPS),机舱失火导致飞机烧毁报废,所幸机上无人,所以没有伤亡。1975年希斯罗机场又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又一架“三叉戟”(注册号:G-ARPC)烧毁报废,可见其防火性能是非常差的。
不仅如此,“三叉戟”还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如应用得当,解决林彪易如反掌,清除其党,师出有名,可谓一箭双雕。
“三叉戟”的基本布局是三台发动机在尾部,油箱在机翼和机腹中。燃油通过机身内的燃油管道传送到发动机
┅
在机身中段,油管藏在客舱地板下,因为尾发动机整体位置高于客舱地板,支撑二台侧发动机的支撑梁也高于机舱地板50厘米左右,所以在机身尾部,油管都跑到地板上面去了。┅
如果这些油管在地板以上的部位出现了破损,燃油就不会到达发动机,而会喷涌到客舱地板上。根据“三叉戟”的油耗简单计算一下,燃油喷涌的速度超过100公斤/分钟,在驾驶员判明情况之前,估计会有数百公斤的燃油流出来。即使驾驶员及时判明了情况,唯一的措施也只是尽快下降高度准备迫降。但只要机头稍微低一低,水往低处流,油当然也不会往高处跑,如果没有障碍,大量燃油沿着客舱中间的走道,很快会从机尾一直贯流到机头,如果不小心着了火的话,整个飞机就会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把,在空中照亮蒙古人民的牧羊的小道。
有人问,难道机舱内没有隔断﹖当然是有的,从机尾到机头一共有二道门,一道在机尾与客舱之间的,另外一道在客舱与驾驶舱之间。请看副驾驶康庭梓的说明:
『┅ 沿燃烧区的中轴线南行120米,开始看到客舱内的设备。一扇从合页连接处裂开的门,门上钉着中文塑料刻字“旅客止步”,没有一点着火的痕迹。这扇门位于飞机客舱的最后面,这扇门的后面就是飞机的后设备舱,机务人员可以从后设备舱下到飞机下面的货舱中去,所以,门上的“旅客止步”就是提醒乘客们已经到了客舱的尽头
┅』见康庭梓的《林彪坠机过程的思考》。
再看孙一先先生的回忆:『┅ 沿中轴线再前行120米,就看到了机舱内部的饰物,最突出的是一扇门,从合叶连接处炸下来,没有一点着火的痕迹,门上钉着中文塑料刻字“旅客止步” ┅』见孙一先的《在大漠那边》。
对比一下,康庭梓把孙一先原文中的“炸下来”改成了“裂开”,足见其小心翼翼的维护心态,不过也暴露了他对事件的原委显然有所察觉。一扇钉着“旅客止步”的门,隔开后设备舱和客舱,如果它封闭得比较好的话,也许能为256号的乘客争取多一点的时间。现场勘查的结果,这扇门整个都好好的,只是从合叶连接处炸开了,是巧合吗﹖不是﹗﹗】
资料来源:作者区区不才(Entreed@hotmail.com),
《林彪9.13系列之十二》,《“三叉戟”的死穴》,2006年09月21日
http://blog.boxun.com/hero/2006/bucaifiles/15_1.shtml
下面是两张“区区不才”制做的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