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傳奇 項羽,滅秦除暴之大英雄也。但這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結局卻是可悲的。 英雄雖然失敗了,人們依然懷念他。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曾經悲痛的寫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千古名句。 項羽之所以被人們懷念,是因為他不貪生怕死,而且還是個有氣節的人,雖然叱咤風雲,殺人如麻。但臉皮卻比較薄。還有個兒女情長。本來到了烏江邊上,尚有一線生機,那烏江亭長對項王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卻回答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項羽本紀) 在許多人看來,項羽就是個傻比.生死關頭,還談什麼"不愧於心".面子可以比頭顱更重要嗎?回顧歷史,大凡在爭權奪利中勝出者,多為臉皮厚,角色很之徒。韓信能受“胯下之辱”,劉邦為爭天下,可以不顧老父的生死。而出身貴族的項王,那裡咽得下這口氣。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劉邦雖出身低微,但了解民眾疾苦,他胸懷大志。能發出“天下苦秦久矣。”這樣的呼聲。想必其學業也是不錯的,因為《史記》上說他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用今天的話說,他是通過考試,擔任的亭長。 項羽年輕時心高氣傲,學習又不踏實。總是半途而廢,太史公說他:“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羽本紀)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或許是導致霸王最終失敗的原因。若是聽項梁的教導,把文化學好了,又把兵法學通了,就不會呈匹夫之勇,濫殺無辜。也不會再三貽誤戰機,導致眾叛親離。含恨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