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鱼片粥算是死硬毛左了,上个月发出三篇讲大饥荒数据分析的文章,极度严谨,
最后鱼片粥的论证推翻了饿死三千万、四千万的说法
得出饿死1700万左右的结论。
鱼片粥此文发出,有理有据,也让无数宿敌刮目相看!
鱼片粥-三年饥荒死亡人口探讨1、2、3
http://blog.creaders.net/yupianzhou/user_blog_diary.php?did=209921
鱼片粥称他的分析建立在生命表上,但无法得到0-1岁的死亡人数,也没有各年龄段的统计、故而倾向于1700万的估算。
鱼片粥最后一段:
其实1700万和3600万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每个数字后面都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不过无论故事有多悲惨,在统计学上也只是个”1“,不能用故事替代数字。
至于三年饥荒的原因,我认同刘少奇的结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一个右派公敌,用自己的职业特长,写出如此冰冷严谨的数据分析,老毛左鱼片令人心服口服!
我祖父也是饿死的亡魂之一,因此希望有一天有一个认真谨慎的团队,尽可能全面地并忠于史实地记录关于大饥荒的历史。
2. 建议各位看看依娃写的《寻找饥饿的后代》。这样认真的作家、记者才值得尊重。
我从那个年代过来,虽没见过那么“惨烈”的饥饿,但有理由相信那完全是真的。
吃过“槐树豆”、吃过“槐花儿”、吃过“榆树钱儿”,榆皮面儿就甭说了,算是好东西。
知道“双蒸法”吗?见过“人造肉”吗?
生么叫“劳逸结合”?浮肿是何种疾病?
捡烂菜叶儿、偷挖别人红薯……
那是在北京,伟大祖国的首都。
说到数字,可以这样对比,现在的北京,所谓“低保”(就是没有工作、甚至于也没参加过工作的老人补助金、生活费)大概800元左右。贫困地区老人大概在200元吧?有的才50元,还有的地区根本没有。相差四倍。这是最保守估计。
如果北京的人开始吃野菜了,“毛主席”在全国范围内提倡“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了,贫困地区如果再恶劣四倍的话,一家人三代人饿死都不够数。
当然北京人不会都吃低保,但学过点儿数学,有点儿脑子的人,绝不会怀疑大饥荒的“真假”。除非白痴!
什么千啦、万啦,小数点儿啦,回家算算数去吧。
你说得对。当时有人就说大跃进是发高烧、说胡话,后来都成了反党集团、反革命分子。分明是人为的,说是“三年自然灾害”,其实那三年风调雨顺,哪儿来的灾?
你说得家事儿勾起我类似的回忆,真有点儿“流泪眼逢流泪眼,断肠人遇断肠人”味道。
我母亲当时在一家小工厂给人家做饭。离家挺远。我住的胡同叫“苏州胡同”。胡同很长。
每天黄昏时刻,日落时分,我和弟弟都站在家门口儿,望眼欲穿的盯着胡同的另一头儿,只要一见到母亲的身影,争相跑过去“迎接”。跑得那叫一个快。
为什么?原来,我母亲每日做饭时,常常找点“借口”,比如发面的时候,看看面得发够不够,要用一个小面团儿在炉子壁上烤一烤。我母亲就把小面团“偷偷”地带回家,给我们吃。还有时带回些剩菜、剩饭什么的。
不料有一天,母亲很晚才回家,我和弟弟在门口儿等的睡着了,只记得醒来时,被母亲搂在怀里,母亲满眼泪水………。原来母亲“偷”拿面团儿的事儿,被食堂管理员“揭发”了,母亲被批评一顿不说,还要“做检查”。
记得有个有名的女作家教“张洁”,她的一篇小说儿好像叫“挖荠菜”(一种野菜)。其中有一句话:我对儿时的记忆就是:脑中一片饥饿。
说得真对。
3.大饥荒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 是人民公社, 导致苏联, 中国, 越南发生大饥荒, 如今朝鲜和古巴至今处在饥荒状态.
第二是追求高速度工业化, 是用农产品换取工业设备, 使大饥荒更严重, 速度高的当时就吓坏苏联专家.
我外婆的弟弟,饿死前爬到县城汽车站, 唯一的希望是城里的姐姐来送给他送馒头, 每一辆长途汽车到, 他都睁开眼看看是否有姐姐来了, 直到闭上眼睛, 妻子带着两个孩子逃亡黑龙江省. 她是外婆唯一的弟弟, 外婆想到此事就痛哭.
外婆家乡是这样的民歌:
社员见社员,
两眼泪涟涟;
不是七天断了油,
就是八天断了盐.
干部见干部,
总是笑开颜;
不是买绒衣,
就是买绒裤.
改革开放后, 一个侄儿从黑龙江来, 看望外婆, 此时, 外婆走了, 听到这个故事大哭, 到外婆坟上, 代表他父亲, 放了一挂鞭炮, 磕了三个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