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三届是指被文革耽误的中学生, 被迫上山下乡, 在七七年恢复高考制度后, 考上大学的最早三届学生, 老五届是指的考上大学后, 文革爆发, 没有圆满完成大学教育的五届大学生. 中国七七年恢复高考, 大学开始通过考试招收大学生, 意义深远,它为寒门子弟提供了机会. 七八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为老五届提供了机会. 同时又从七八级研究生里, 选择优秀学生, 培训一年外语, 直接送西方国家攻读博士学位. 五十年代毕业生由于年龄偏大, 基本上是公派访问学者. 相比老三届毕业后, 仍然如饥似渴, 向前追求高学位, 老五届优越于老三届, 和五十年代毕业生, 以后出国做访问学者, 绝大多数人于八二到八四年回国, 成为学科带头人, 成绩超过老三届. 再看中国中学教育, 六四年达到最高水平, 老五届基础扎实, 七七年本人上初中二年级, 参加七七年高考, 已经接近体检线. 七八年超过体检线可以上一般大学. 物理老师找我深谈: 欲速则不达, 把基础打牢, 建议我上完高中再考大学, 这影响了我一生, 也知道七七年, 七八年高考题有多么简单. 从中学教育看, 老五届优于老三届. 钱宁著书留学美国, 把中国的进步归结为留学生的贡献, 将留学生分为五代: 第一代发生在清朝末年, 以詹天佑为代表 第二代是革命家周恩来, 邓小平等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成功. 第三代是五十年代归国知识分子, 代表人物是钱学森. 第四代是留苏生为实现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第五代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留学生. 以此分类, 老三届不是单独一代, 其中优秀者属于第五代留学生. 由于文革十年的破坏, 造成了人才的真空, 文革后前五届, 分配到国家各大机关, 中科院系统, 和大学任教, 由于这种难得的机会, 造就了这五届学生的成功. 以后人满为患, 分配困难, 学生感觉到没有前途, 是造成学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个人看法, 老五届贡献大于老三届. 如果统称那一代人是下乡的一代, 下乡到最落后的地区, 其经验无法指导中国进入现代化, 只能是过渡的一代, 如今前五代已经凋零和日落夕阳, 中国的今后应该把希望寄托在五代以后的小留学生身上, 未来靠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