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在微信群里反覆看到一個視頻:“大寫湖北人”,這個湖北省電視台的訪談節目在2019年7月1日,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外科學系主任陳孝平教授,講述自己從鄉村“赤腳醫生”到頂級醫學大家的心路歷程,漫談現代肝臟外科的光輝發展史,同濟醫院32名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近距離感受了這位醫學大家的卓越風範。 陳孝平1953年生,1969年在農村公社醫院接受過三個月赤腳醫生培訓。1970年作為工農兵學員保送入蚌埠醫學院。1973年畢業後留蚌醫,此後六年沒有見過肝臟手術。1979年考入武漢醫學院(後改為同濟)外科,師從裘法祖,1982獲碩士學位,1985年獲該校外科學博士學位。然後留校從事肝膽外科,時年32歲。 對他的成功之路和成就有很多描寫,如:“在業內,器官移植手術是外科手術的 “王冠”,肝移植更以手術難度高被稱之為 “王冠上的明珠”。” 這種比喻確實有點太誇張,欠嚴謹。諸多文章和視頻都用一個2009 年 “暴走媽媽” 手術的故事來舉例陳醫生的醫術是如何高明。而作為一個醫者,這種故事確實沒有什麼好吹的。 2015年12月,陳孝平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介紹陳孝平教授的文章中,都有這麼一段:2014年12月4日,《自然》雜誌史無前例地出版專輯,介紹了陳孝平在肝膽胰外科領域中取得的成就。文章中評價道,“陳孝平教授對肝膽胰疾病的治療做出了救世貢獻,是國際肝膽胰技術改進和創新的領導者”。在華中科技大的網頁(http://www.hust.edu.cn/info/1009/1064.htm),也有類似的介紹,只是說2014年《Nature》上那篇署名文章的作者是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榮譽院士Renzo教授。沒有提供文章的出處和連接,沒有作者的全名。用英文和中文搜索(PubMed and google scholar),都沒能查到《自然》雜誌這篇文章。但《自然》雜誌這篇文章肯定對陳孝平教授晉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有莫大的幫助。因為文章中對陳醫生的評價非常有分量,不是《Nature》的風格。因為《Nature》更注重基礎研究,更注重帶有方向性和概念顛覆性的創新(innovation), 而不是臨床技術上的改進。《Nature》會非常小心高度正面評價和肯定一個人或一項實驗。2014年12月4日《自然》雜誌的所謂專輯可能只是針對中國市場的一份增刊,所以該文不能在PubMed 上查到。 這個Renzo 教授的權威性非常值得懷疑,因為《自然》雜誌也經常有假冒偽劣忽悠讀者的時候。 話又講回頭,華中科技大學可能壓根就沒有必要用《自然》雜誌的專輯來抬高已經非常傑出的同濟醫學院肝膽外科的陳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