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大學如果追蹤歷史都要上千年,可是最古老的大學天津,清華,交通大學都是一百二十多年,為什麼? 計算方法是從引進西學開始計算,以前的不算。 當時為什麼這麼做, 我真的不知道, 以前的學校教的是傳統中國文化, 最後是科舉考試,選拔上了,混個官噹噹, 讀書就是一個目的,獲取功名,光宗耀祖,如果你讀了書,不做官, 還要讀書,肯定是讀書讀傻了。這樣循環往復,導致中國在封建社會裡死循環,永遠落後。 清朝末年,國人終於覺醒,廢除舊學,建立新學,只有引進西學,才算是大學。 最早的大學是天津,清華,交通大學。提倡的是實業救國,實現中國工業化。 這是非常成功的,至今沒有爭議。可以說是中國的大學全盤西化。培養出的人才,是數理化生物醫學工程,而非讀書做官。 想一想當時向西方學習,引進西學的決心有多大,就是要全盤西化,全盤否定中國文化教育。毛報名上了湖南大學,居然在湖南長沙英文授課,毛聽不懂,只有退學。 第二次進步,是北大以蔡元培為代表的,要引進德先生和賽先生的綜合大學,似乎不成功。引進賽先生可以,德先生要商量,拖延了中國的進步,至今爭論不休, 顯示出封建社會根深蒂固,傳統中國文化開始反撲。 第三次是從蘇聯引進馬克思主義,中國革命成功了,建立了獨裁專制政權,災難不斷,到90年代蘇聯垮了,似乎走錯了路。 第四次是要擺脫蘇聯模式,向西方學習,實現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現代化。改革開放,結果又回到老問題上,能否引進德先生。 這樣看問題就簡單了,一百多年前,能徹底否定舊學,引進西學,教育全盤西化,給中國帶來巨大進步,今日引進德先生,或許能加快中國進步。 台灣可以政黨輪換,蘇聯東歐政黨輪換,都是和平進行,這是人口素質決定的。 唯一是中東行不通,要發生動亂和戰爭。 中國人的素質,低於東歐,高於中東, 最終還是能夠和平引進德先生的。 長期執政,必然帶來腐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不要多黨制,不妨實行兩黨制,試試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