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人活着是为自己活呢?为别人活呢?还是为某种对象活呢? |
|
多年以前,在中国大陆青年中曾有过一次热烈的关于人生意义的大讨论,《中国青年》1980年第五期,在显要位置开辟了一个专栏,“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么?”,当期发表了署名潘晓的一封读者来信,《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信中说,过去我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就应该有一个崇高的信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可是,后来看到的一切让她觉得,世界并不像以前看过的书里所描绘的那样美好,自己在社会上也处处碰壁。“慢慢地,我平静了,冷漠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在厉害攸关的时刻,谁都是按照人的本能进行选择,没有一个人真正虔诚地服从平时挂在嘴边的崇高的道德和信念。人都是自私的,不可能有什么忘我高尚的人。” “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社会所进行的教育就是要求青年人要以小“我”服从大“我”,他们的生命并非为他们自己所有,而是属于党、社会、或者国家。可是物极必反,这一争论昭示着青年们主体意识的觉醒。潘晓的名言“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在很长一个时期里被许多青年奉为人生圭臬。
当然,人活着如果完全为了別人,未免太痛苦了一点,因为它与内心的自我意识相冲突;可是如果完全为了自己,恐怕又会流于自私,活得也不踏实。况且,如果私欲过于膨胀,不加约束,便会走向极端,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中国社会目前的现状不正是如此吗?仅仅为自己而活,看来也没有什么意义。
为素不相识的人活着很难,为你爱着的人活着就容易了吗?听到无数的新移民父母在诉说了移民生活的辛酸之后,淡淡地说,“还不都是为了孩子。”爱之愈深,恨之愈切,你的孩子可能是伤害你最深的人。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