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港澳台新马译做“榴梿”),又名麝香猫果,属木棉科榴莲属落叶乔木,原产于东南亚,目前在国内也有栽培。在东南亚,榴莲早有“水果之王”的美誉,而在国内,估计是八十年代末费翔的那曲“流连”让榴莲家喻户晓的。
英国博物学家、探险家、地理学家、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瞧这一长串的封号和名字,此人独自创立了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不谋而合的“自然选择”理论,促使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只是华莱士后来把自己的研究转向了降魂术和宇宙中存在别的生命可能性等方面,才让达尔文独自拥有了进化论的发明权,不过华莱士本人并不在意),在他的《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中,竟然有专门的一节记录了榴莲:“……砂捞越河两岸果树遍地,是戴雅克人的仓储。这一带盛产山竹、兰撒果、红毛丹、菠萝蜜、莲雾和杨桃,但是最多也最贵重的是榴莲。这种水果在英国默默无闻,但在马来群岛则不论土著或欧洲人都奉为无上珍品……”。 所有曾经尝试过榴莲的人,几乎都自动站到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喜爱者趋之若鹜,就如16世纪荷兰旅行家林索登在1599年的笔记中所写的:“据吃过的人说,这水果香甜味美,堪称人间水果之最。”而厌恶者躲之唯恐不及,就如林索登游记的编篡人帕鲁达努斯博士的补充:“这水果润热,对于不曾吃惯的人,乍闻有烂洋葱般的臭味…”而华莱士记载了他的蜕变:“它的臭味常常十分呛人,有些人因此无法忍受品尝它。这正是我初次在马六甲试吃榴莲的写照,但后来我在婆罗洲拾到一颗掉落在地的成熟榴莲,就地尝之,一尝就爱它终生不渝。” 华莱士详细描述了榴莲的方方面面:“榴莲长在高大的乔木上,树形象榆树,单树皮较光滑、多鳞片。果实圆形或稍椭圆形,大小如大椰子,表皮绿色,密布短硬的木刺,刺脚相连形成六边形,刺尖强韧锐利……它的外皮厚韧,即使从高处坠地,依旧完好如初。从果脐到果尖隐约有五条直纹,直纹旁硬刺略弯,这些直纹是外果皮的结合线,可从此处用一把结实的刀或有力的手将之剖开。五瓣内衬为白缎色,每瓣有一团饱满的奶油色椭圆果浆,最里面有两三颗大如栗的种子……果浆可食,其稠度与风味难以形容。像浓郁的奶油蛋糕加了浓浓的杏仁味,却又带了一丝丝象奶酪、洋葱酱、棕色雪莉酒香,以及其他种种不可明状的气味。此外,这果浆有种粘稠的顺口感,真是没上加美,这也是其它水果缺乏的特点。榴莲不酸涩,不甜腻,也不多汁,却又让人觉得它样样皆全,简直完美无暇……” 《辞海》和《本草纲目》中说,榴莲“可供药用,味甘温,无毒,主治暴痢和心腹冷气。”从中医的角度,榴莲有滋阴壮阳、增强免疫力、治疗痛经、开胃促食欲、通便治便秘、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等的功效和作用。但是榴莲的禁忌也不少:如榴莲不可与酒一起食用。热气体质、喉痛咳嗽、患感冒、阴虚体质、气管敏感者吃榴莲会令病情恶化,对身体无益,不宜食用。榴莲性质温热,若吃得太多,会令燥火上升,及出现湿毒的症状。榴莲含有的热量及糖分较高,因此肥胖人士宜少食。榴莲含有较高钾质,故肾病及心脏病人,宜少食。榴莲口感较稠结,易积于肠内,多喝开水可助消化。 在交通极其不发达的十九世纪,华莱士就曾说:“事实上,光为了体验榴莲的美味就值得一趟东方之旅了。”
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hyta 目: 椴树目Tiliales 科: 木棉科 Bombacaceae 属: 榴莲属Durio 种: 榴莲D.zibethin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