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长沙 (长沙—史上最牛钉子城) 寒山云 三,火烧老板 在火后的长沙,田汉遇到一家酱园老板,这老板可算得一位妙人。从城外回来,老板看到自己的酱园店被烧了个稀烂,一般人的反应无非顿足捶胸,号啕大哭,但这位老板不哭反笑,说出的话让人肃然起敬:这个放火司令的焦土政策很不完善嘛,还给我剩下两口缸。没问题,有这两口缸,我还能搞起来。于是老板清理废墟,在焦土上搭起棚屋,一切从头来过,重新开始艰苦创业。 很多很多的长沙人就象这位酱园老板,没有时间哀怨叹息,面对灾难,无所畏惧,白手起家,从头开始,长沙商业史上,也出现一个伟大的名字--火烧老板。 当时,救济会在长沙市及湘潭、湘乡、浏阳、邵阳、长沙等县设立了十多处收容所,发派灾民证,安置和疏散难民,不愿住进收容所也不愿疏散的灾民,每人可以领取贷款10元(12岁以下可领取抚育费5元)以自谋生路。后来张治中说:“长沙灾民愿意自力营生的是这样的多(贷款自救者达23804人),而愿意进收容所的是那样的少(愿领灾民证者仅217人),这正反映了湖南民性的坚强处……这个统计数字使我大为感动。” 早在救济会成立之前的11月19日,就在长沙废墟之上,出现了第一个自由集市,计有卖肉者3人,卖菜者2人。那时候,这样的小商贩应当不会被套上投机倒把的罪名而被抓捕,在那个有钱也没处花的情况下,这几位即使将萝卜卖成肉价钱也不会招致太多埋怨,相反,大概这几位姓名已经无法查考的个体商贩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们创造了历史,正是他们,向世界展示了火后长沙的第一缕生机,预告了长沙城在废墟上的复兴,标志着长沙人民日常生活的重新开始。 第二天,南门口和北门口,分别出现贩卖米粉和油饼的摊担。此后的每一天都有更多的商贩加入自由市场,到11月22日,南门口、大西门开始设立露天商场,至月底,即大火后半月之内,长沙已有近百家商场开业。 11月21日,省邮局开始在市内设立邮件收寄所,出售邮票,收寄各种邮件。25日,长沙邮局在北门外成立,邮政业务全面恢复。 11月29日,长沙火车站开始恢复营运,南行火车每日2次,北行至汨罗,每日有客货车各一次。 11月30日,省电讯局在长沙北郊设立收报处,开通了省内长途电话。 至此,一片焦土的长沙慢慢地开始复苏。12月22日,大火一个多月后,长沙市火灾临时救济委员会宣告各项工作结束。 长沙没有倒下,长沙不会倒下,而且,命中注定了,长沙,还要担负更大的历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