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长沙 (长沙--史上最牛钉子城) 寒山云 第二章 日军克星 第一节 主角登场 一,临危受命 文夕大火,是张治中心中永远的痛,这很正常,面对这样巨大的灾难,只要你是个人,只要你还有点良心,你就不能不痛。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坐在湖南省主席的宝座上心安理得,那得修炼到脸皮达到一定的厚度才成,但张治中在脸皮方面的修炼还远远达不到那个火候。完成了火灾善后工作之后,张治中在湖南省主席的位子上再也呆不住了,1939年1月,张治中引咎辞职,获得上峰批准,黯然离开长沙。 平心而论,我不能不说张治中其实是个好官。当然说一个人是个好官不能瞎说,得有论据。我的论据有两条,第一条,张治中为将为官,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私心。那时候,很多国军高级将官都有自己的私家班底,比如李宗仁白崇禧有自己的桂系班底,阎老西阎锡山有自己的五台班底,俞济世则有自己的74军,这方面表现最突出的是陈诚陈辞修。陈诚以国军嫡系十一师起家,后来又以十一师为基础,扩编为国军嫡系十八军,十一为土,十八为木,所以陈诚集团被称为土木系, 又因为十八军最初还有个工程旅,所以陈诚土木系又被人称为土木工程系,把个杀气腾腾的军事集团整得听起来象个文质彬彬的大学学院。抗战后国军整编,将嫡系主力部队由军改编为整编师,如第五军改为整编第五师,七十四军改为整编第七十四师。按此惯例,十八军应改为整编第十八师,但靠十一师起家,视十一师为命根子的陈诚不愿意十一师的番号被别人占用,硬是破例将十八军改为整编第十一师,从这一点也看出陈诚的霸道和专横。 国军败退台湾以后,土木系王牌悍将胡琏临终感叹,“土木不如一粟”,算是最终代表土木一系向共军华野军事统帅粟裕认输,这是后话了。 张治中曾任黄埔教官,后来又担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以及教育长,为国民政府培养出12000多名军官,按说他想要培育自己的私家军并不是件十分困难的事,蒋伟人本人就是凭黄埔军校校长的资历起家的,可是张治中从来没有试图这样做,每次临危受命领军出征,仗打完后马上将军权上交,继续回军校任教,从未想到要建立自己的私人班底。张治中能一直受蒋伟人重用,靠的不是玩弄权术,而是他的公忠体国,勤勉尽责。 第二条论据是张治中能干。一个私心重的人一定不会是个好官,但没有私心的人如果没有能力也没办法成为好官,而张治中却可以称得上是个德能兼备的好官,主政湖南一年,殚精竭虑,勤勤恳恳,有苦劳,更有功劳。短短一年,张治中的确做了不少事。 主政一方,想要有所作为,最重要的就是延揽人才,孤家寡人,雄心壮志再大,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张治中在湖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裁撤冗员,选贤任能。当时著名记者范长江曾在汉口《大公报》上发表《湖南抗战的政治准备》一文,为张治中评功摆好,指出张治中治湘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大胆地信任青年,使用青年”。张治中将全省5万知识青年集中培训,全省75个县有73个县长就从这些青年中产生,另外还有2000多名乡长,3万多名保长也从这些热血青年中产生,使得全省政情焕然一些,生机勃发。 在张治中启用的年轻人当中,还有一位特别的画家县长,那就是江西的年轻画家柳子谷。 张治中就任湖南省主席时,参加过北伐战争,颇具政治军事才干且与张治中有数面之缘的柳子谷正在江西玉山老家赋闲休养,求贤若渴的张治中闻知,喜出望外,盛情邀请柳子谷到长沙。在经过三个月的培训之后,柳子谷被任命为匪患丛生的湘西通道、绥宁两县县长。到任之后,柳子谷牢记张主席的重托,以清朝清廉刚正的画家县令郑板桥为榜样,时刻用郑板桥的诗来警醒自己,“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廉洁奉公,除暴安良,废除苛捐杂税,改革陈规陋习,遇到灾荒,还作画义卖赈灾,政声极佳。 这个启用画家县长的小故事颇能表明张治中不拘一格为湖南选贤举能的良苦用心。 此外,张治中对抗战的另一大贡献就是组训湖南民众。张治中在湖南实施《湖南省组训民众改进政治加强抗日自卫力量方案》,这就是前面讽刺张治中的那幅对联中提到的与一把火并列的两大政策之一。那些被张治中选用的热情洋溢的年轻人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短短一年时间,湖南组训了合计100万以上的抗日自卫团,拥有十万多枪支。当时的《新华日报》就赞扬湖南随时可调出的兵额当在百万以上。 抗战八年,湖南征募兵员总数达到210万人,占全国征兵总数的15%,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当时湖南共有三千万人口,差不多每15人中就有一人参军,人均参军人数居全国第一,为后来的长沙大捷,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以及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这一切,也都与张治中在湖南的艰苦努力密不可分。 张治中在湖南勤恳工作一年,成绩斐然,却以文夕大火为结局,怅然离湘,令人叹息,时矣?命矣? 现在,张治中走了,我们的主要人物就要登场了。 1939年1月,正是寒冬季节,这时离文夕大火才刚刚两个月,长沙市满城断壁颓垣更增添了冬日的肃杀。 这一天,几辆军用吉普匆匆驶入长沙城,其中的一辆车上,坐着一位国军高级将领,大盖帽,整洁的黄呢制服,领章上三颗将星熠熠生辉。将军四十开外年纪,长相儒雅,不似一介武夫,倒像个文质彬彬的学者。 此刻,望着大火后的长沙,将军双眉紧锁,面色沉郁凝重。然而,在看到满城的抗战标语,看到市区镇定从容的过往市民,看到在市区散发传单的青年学生,将军紧缩的眉头慢慢舒展了。 “湖南民风强悍,湖南民气可用啊。”将军用略带广东口音的国语对对坐在身边的参谋人员说。 突然,一幢高楼上悬挂的一幅巨大的标语吸引了将军的注意力:“热烈欢迎万家岭大捷的英雄薛岳将军主政湖南”。看到这幅标语,将军笑了,举世闻名的万家岭大捷,那可是将军的辉煌,将军的荣耀,将军的骄傲,因为这位将军正是万家岭大捷的指挥者,刚刚临危受命的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被前任张治中称为百战将军的日军克星--中国国军陆军上将薛岳。 这时,薛岳将军还不知道,在中国的抗战当中,他还会创造更大的辉煌,而这辉煌的地点,正是他现在车轮底下的长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