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近代中国知识女性的典范——林徽因(一) |
| 空谷幽兰芳依旧, 风霜略尽犹自红。 笑解“一花一世界”, 精绘千古万年“诗”。 ——题记 近日契得[1]阅读张清平的《林徽因传》,不禁为林徽因丰富、奇特、慧智的一生经历所深深吸引,敬慕于这一中国近代知识女性的精神气质、人文素养和专业品性。 林徽因生存的时代是中国饱受列强欺侮、军阀混战的年代,也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争取自由、民主、和平的年代。动荡不安、烽烟四起使林徽因等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群体流亡西南、贫疾不堪,灾难深重的祖国使林徽因等中国优秀知识分子走出了“沙龙”,奔走于穷乡僻壤,把“中国的悲怆永沉在心底”。即使在贫病交加、凄清痛苦的晦暗日子里,她也没有停止所钟爱的古代建筑艺术研究,殚精竭力地为饱受蹂躏的祖国倾尽全力,与梁思成一同支撑起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史的一方蓝天。 “偶然”-“仍然” 林徽因出身名门,幼年间便随着父亲渡洋海外,走进英国文学的殿堂,接受欧洲文化和理念的浸润。聪颖灵秀、才思敏锐的她在雨雾英伦“偶然”飘入了“万种风情无地着”(林长民诗)的徐志摩心中,仅有“单纯信仰”――“爱、自由、美”的徐志摩(胡适语)体验了康桥的痛苦与甜蜜生活,“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虽则碰巧也是我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时期)……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情窦初开的徽因并没有因此而迷失,幼年时期的家庭创伤使她理性地对待这种《偶然》,她于1931年创作的《仍然》坦诚了自己的心迹: “你舒伸得像一湖水向着晴空里, 白云,又像是一流冷涧,澄清, 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 我却仍然抱着百般的疑心,对你的每一个映影! …… 你又学叶叶的书篇随风吹展, 揭示你的每一个深思;每一角心境, 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 我却仍然没有回答,一片的沉静 永远守住我的魂灵。”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2cf140100jj9d.html) - 近代中国知识女性的典范——林徽因(一)_linda_新浪博客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