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西方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最早的民主制度出现在雅典,其主要的特征就是所谓的直接民主和多数制。不幸的是,雅典城邦在前323年被马其顿击败,其民主制度也被废除。不过,直接民主和多数制,几乎成为当今民主教人士判断『是非』的标准。 然而,直接民主由多数投票决定这一制度的产生过程,在现在看来似乎有些搞笑和荒谬。当时,所议之事不能得到全体同意,就必须举行决斗,以决定哪一方意见获得胜利;所以全体一致意见及决斗,就是古希腊原始社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来,人们渐渐感觉决斗对于胜负双方都有害处,于是就产生了各种代替决斗的方法。首先是呐喊 ,双方发出喊声,谁压倒对方,谁就得到胜利。再有就是分别列队,如果双方喊声不分大小,则双方列队比较长短,谁的队伍长,谁的意见就获得胜利。这就是多数决的起源,E. Jenks说,这是计算人头代替了打碎人头(Counting heads instead of breaking them)。 多数决的结果就是正确的吗?未必,但这毕竟是by the people去for the people,从历史的角度看是一种进步。而原始社会的中国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什么没有产生这样的方法?这是值得研究的。一种可能是,即便是原始社会如尧舜时代,中国的领土也是很大,要在广大领土之上集合全体人民开会,是办不到的,而希腊的城市国家却相对容易些。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直接民主制度方式的问题也呈现出来,这就是当城市国家过大的时候,在技术上无法实行直接选举,民主政治也就无法实现。因此新兴的城市罗马,就把市民分成了等级,而且出现了没有投票权的市民。最终的结果是放弃了城市国家的形态,建立了帝国,自由国家仍然保持民主的政体,因而也就产生了代表制度,为现代的议会制度打下了基础。 由此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古代没有产生民主思想,不是中国先哲们的思想不如古希腊,其原因是因为中国的社会发展环境与欧洲不同。而没有民主思想,当然也就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身上,如此以来,重视圣贤,就更没有可能让多数人的声音出现或是剥夺。万世师表的孔子现象以及一心只读圣贤书等,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西方民主思想传播到中国,大概是从清末开始的。 每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民族特质,这种特质包括风俗习惯和思想情感等,这是在长期的共同生活环境下所造就的。一个民族的思想情感,就是民族精神之所在,也是长期历史的产物。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之后,就成为民族文化。民族历史越长,其民族精神就越显明,也就越难接受外国文化;即使是对外国文化透过民族精神加以改造以适应民族的需要,也是有难度的。反过来说,民族历史不长或没有高级的文化,则容易接受舶来文化。即便是全盘洋化,也是可能的。 萨孟武曾经表示过,一个民族不能完全接受外国文化,不是因为该民族的无知,也不是因为这个民族之保守,而是因为这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当然,民族文化不是绝对不变的。环境的变化、与外来思想的接触,都可让本民族文化发生改变。但是这种改变,在本质上还会受到本民族精神的拘束,不能突然完全改头换面。本民族文化的改变,受世界潮流和社会环境的牵制,中国近代史发生的事情,或多或少证明了这些观点。 西方民主在西方被接受和实践过程的本身,也是一个渐进过程。法国山岳党(La Montagne)的恐怖政治、拿破仑的专制、路易十八的复辟等,是一个在民众还没有习惯民主政治的时候去组建的国民议会、并不能成为民主共和基础而成 为专政工具的例子。国家民主制度的建立,只能是渐进的。当然,美国是一个例外,因为美国在殖民地时代就已有了民主的基础:议会制度及三权分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