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順利交流既需要你把自己的資訊準確地傳達出去,還需要對方能夠準確接收你的資訊。例如,你問候朋友:「你吃了嗎?」「吃了,謝謝你的關心。」你的善意,他已準確接收。如果他惱怒地反問:「怎麼?你看我像吃不上飯的人嗎?難道我連飯都吃不上嗎?」顯然,你的善意,他並沒有理解,於是,誤解產生了。 不理解導致誤解,誤解又往往會產生抱怨:「他應該那麼做……」、「他不應該這麼對我……」。許多人抱怨,是因為別人沒有按照自己的願望去做,這本身就是對人生的不理解。請你想一想,人家為什麼應該按照你的意願去做?如果說『應該』的話,以下這個『應該』排在第一位,那就是:「一個人『應該』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生活。」也就是說,一個人有權利做他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只要不違法,沒有損害他人的利益,即一個人有選擇的權利。排在第二位的『應該』是:「我們『應該』理解別人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生活。」也就是說,我們要尊重別人的選擇。 理解大到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就是要相互尊重。比如,美國人有權按照美國的方式生活,印度人有權按照印度的方式生活,不管你喜歡不喜歡。現在,國家間互相尊重主權完整、互不干涉內政已經成為普遍認可的國際關係準則。小到個人與個人之間,也要互相尊重,尊重對方的價值觀,尊重對方的生活方式,尊重對方的文化習俗。一個國家的人民可以相信自己種族的優秀,甚至用一些偉大的、智慧的、勇敢的之類的美好辭彙來描述自己的民族,但是,不應貶低其他國家和民族。 一個人堅信自己的觀念正確,堅信自己的看法是對的,甚至堅定自己的生活態度,這本身並沒有什麼錯。人們應該有所信仰和追求,有些原則是不能輕易改變的,你也可以宣傳自己的主張,以此影響別人;但是,如果他人的信仰、觀念、做法、看法與你的不一樣,你也應該尊重他們,不應該隨口否定或貶低他們。 彰顯自己可以,不應貶低他人。這好比做事,利己可以,但不能損人。請記住:即使一個人的說法或做法在你看來也許錯得離譜,也不要嘲笑他,可以不贊成,但應該表示尊重。我們需要明白:人際關係是相互的,你尊重別人,別人也尊重你;你仇視別人,別人也不會喜歡你。用仇視和指責的方式換來的,會是更多的敵意和批評,而用理解和尊重的方式,則必定會換來更多的寬容和敬意。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一個真君子既能夠堅持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能夠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