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新疆乌鲁木齐的第一天,我们快马加鞭地玩了三个比较有名气的景点:火焰山、葡萄沟和坎儿井。
沙漠源头
第二天朋友就安排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科普实地考察。我们去了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在乌鲁木齐的一个沙漠边沿观测站,它位于大沙漠的最前端,如图所示。
观测站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拥有多项科研课题。我们去的地方,就是观察研究新疆沙漠里的植物生态其中一个观测站。更确切地说,就是寻找抑制新疆被大面积沙漠化的方法,顺便给我家孩子们科普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我们刚到研究所门前,就被一阵狗叫给吓了一跳。后来得知,这只狗是研究所里养的,科学家、教授带学生出野外时,都要带上它。因它非常通人性,在关键时刻会派上用场。
丝绸之路
研究所开了两部大的越野车带上我们出发了。途中,司机指给我们看了古老的丝绸之路,见图。还听司机说,当年科学家彭佳木就是在新疆大沙漠里失踪的。
去观测站的路途真是颠簸得很厉害,我们的五脏六腹在肚子里乱撞,弄得头昏脑涨。好在我们一家人都不荤车,否则可出洋相了。
非常幸运的是,途中我们还与骆驼相遇。孩子们兴奋地大叫,因为它们把我们的路给堵上了,这便于我们举起相机照相。我家孩子激动得恨不能下车与骆驼拥抱,要是有可能的话,他们愿意带一只回德国。
很快到了观测站,下车一眼望去,并不是我们通常在电影里所看到的一望无际大沙漠,孩子们有点失望。
听司机(当地人)说:“从我们现在这里(见图)一直望前走,就可以看见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了。”
带领我们去观测站的一位教授和朋友,一个是从美国留学回去的,另一个是留德博士。
留过美的教授可是治理沙漠的内行专家,他是这次科普的主讲人。站在炎热的沙漠中,他一一给我们介绍沙漠里生长的各种各样的植物,非常有意思。
我们看到沙地里有不少植物,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还顽强地站立在那里。即使它外貌看上去已经干枯,教授说它其实还有生命力。一旦降雨,它马上就会枝叶茂盛。
图中教授手里的枯草叫短命草,它生长快,死的也快,因此而得名。生长在沙漠里的它,通常成活在春秋两季。因为春秋雨水多,它容易生长;而夏天太热又缺水,故它很快便干枯了;冬天因被大雪覆盖,它也很难成活。
在观测站,我们看见有两名女学生在做观测。教授问了她们几个问题,她俩看起来好紧张的样子。其中一位女研究生回答老师问题,另一位只顾埋头做观测,旁边站的是雇佣帮工(本地人)。
从观测站回到研究所,在饭桌上教授说起了自己在美国的一些事情,听后感觉他真是个实在人,也是作学问的好科学人。
教授自己的故事是从一盘小鸡炖蘑菇开始的。他说那时刚到美国做博士,拿的钱不多,除了跟美国教授外出采样,就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为了给家里攒些美元,他天天吃美国最便宜的鸡肉。
结果是他现在一看见鸡肉就倒胃口,无论是土鸡洋鸡都一样。所以他说自己不适合在美国生活,当拿到博士学位他立马就回国了,根本没有考虑其他的可能性。
说到治理沙漠、建设新疆,不能不提到劳苦功高的新疆建设兵团。新疆发展到今天这样繁荣,全是老一辈的兵团战士们用他们的双手,一点一滴、一块一面逐渐开垦建设起来的。
给我们开车的司机,就是新疆建设兵团的第三代。虽然祖父辈们吃过的苦,他没有吃过,但经常还是有听说过。所以,有许多兵团后代考上大学,离开新疆后就不愿意再回新疆了。
美景美食养育出热情好客的子民(1)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