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曾宁的博客  
蒹葭白露  
https://blog.creaders.net/u/2599/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曾宁
注册日期: 2009-07-13
访问总量: 43,35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面条沧桑
· 烈日乐居
· 残垣。深巷。离人泪(下)
· 残垣。深巷。离人泪(上)
· 忘情夏季
· 回眸
· 哥只是个传说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戏说江湖】
· 哥只是个传说
【回眸一笑】
· 残垣。深巷。离人泪(下)
· 残垣。深巷。离人泪(上)
· 忘情夏季
· 〈燕子笺〉前独徘徊
【梦回弄堂】
· 面条沧桑
· 睡衣如花
· 四川北路,我脚下的琴键
· 时光咖啡
· 聒碎心乡之四:烟雨弄堂
· 聒碎心乡----故园纪事之三
· 聒碎心乡----故园纪事之二
· 聒碎心乡----故园纪事之一
· 虹口女人
· 旗袍情结
【硅谷履痕】
· 烈日乐居
· 回眸
· 十朵小雏菊
·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存档目录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09/01/2009 - 09/30/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7/01/2009 - 07/31/2009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残垣。深巷。离人泪(上)
   残垣.深巷.离人泪(上) 曾宁
     八月,石头城正逢酷暑,秦淮河成了蒸锅。可是,两岸游人依旧熙熙攘攘,似乎谁都不把摄氏41度的气温当回事。       我坐的画舫突突行驶着,有如在蒸汽里狼奔豕突的彩虹鱼。我撩开被午前日头烘得烫手的纱帘,看够船后翻卷的浪,又看四周青黛小瓦的马头墙,最抢眼的要数明清 花格窗,簇新的一排,艳丽非常,当然,古典气息是没有了。史上声名赫赫的秦淮桃叶渡,上面搭了戏台子,五彩缤纷的纸板拼凑的桃花坞,金丝线在直射的日光里 抖动,纸板上画的王献之,也许是戏剧里老生的扮相吧?涂胭脂口红,一脸络腮胡子,表情复杂地望着河水,僵硬地伸出手。      10岁的儿子枕在我腿上睡着了,一头汗珠,居然没给热醒。船老大驾轻就熟,不需要在舵把上费多少功夫,不时往我们这边瞅。我揣摩,他对我们母子的“来头” 怀着难以抑制的好奇心。终于,他面带微笑,和我搭讪:“这位大姐,不是南京人吧?秦淮河两岸古迹不少,都该看看。就是太热---受不了。”他看了我儿子一 眼,满怀悲悯。我对他的善解人意顿生好感,来了谈兴,笑着说:“风景看不看无所谓,带孩子来,为的是寻根。”“好啊!金陵城,哪里不是古玩艺?光这里,秦 淮八艳,故事就成箩成筐。”我忍不住笑了。人们从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得来的印象,阴柔清丽嫌多了些,在动不动就大汗淋漓的时光,实在不宜渲染哀 绝顽艳的爱情。我此行要挖掘的历史,与淫糜温软无关-----      一只画舫迎面而来,载着吵翻天的红男绿女,把儿子惊醒了,我忙着安顿儿子,趁这个空隙,以词汇不够丰富的英语,为下一站预作铺垫,至少,我要后代知道,我们去寻找的那个女人是谁——家族里的世代相传的传奇--太婆,即我外婆的母亲。      我对船老大说:“待会热气消一点,我就去,不远,在甘熙故居那边。”船老大激动起来:“那是老城南啊,我老家就在附近。”我来了精神:“我的祖先,住在铜 作坊,开的店铺在马巷。”船老大一怔,想了一会,摊摊手:“马巷?铜作坊?早没了!唉唉,不叫‘明朝十八坊’吗?都拆光了。”“拆光了,就看空地。”我倔 强地回应。        正当专家们四处奔走,呼吁保护历史,这里的六朝古迹似已荡然,明清十八坊所余无几。正当苏州拿老城厢作为最拿得出手的名胜招徕中外游客,虎踞龙蟠的城市 里,推土机迫不及待地推进,明清遗留的青砖小瓦马头墙竞相倒地。对此,市府这样解释:老城区的平民百姓希望住上宽敞明亮的高楼,旧房子阴暗潮湿,土地利用 率太低。       我牵着傻头傻脑地张望的儿子,告别船老大,踏着新铺的水泥马路,穿过建筑风格各异的小区,走进这一段被家族珍藏的历史。     母亲家族里似乎没人知道,太婆怎么从闺中弱质变为武林高手,一身绝技从哪里学到?小时候,上海的弄堂里,仲夏天似乎没如今这般热,夜晚在法国梧桐树下纳 凉,外婆以诡秘的低沉嗓音说她的母亲,每一段故事都仿佛从武侠小说搬来的,我攀着竹椅的扶手,问:“太婆的师父,是不是刺杀雍正的吕四娘?”初中一年级时 迷上金庸,又追问,太婆和“灭绝师太”是什么关系?对我幼稚的问题,外婆一律报以高深莫测的微笑。      --------恍恍惚惚地走入铜作坊,青黛马头墙后,回廊花格窗内,那位周家新娶的少奶奶,在轩窗下绣百鸟朝凤,姿态娴雅。外人只知道她有一双纤细的巧 手,周家开在马巷的店铺,紫檀木货架上摆着编织品和绣品,有最受街坊妇女喜欢的围巾,披肩,还有虎头帽、绒外套,枕头套,就是出自她的手。她在深闺,有一 天在绣架上运针,把小庭院里长年盛开的袅罗,綉进手绢里。这传家宝,一直在外婆的樟木箱底层藏了许多年。不过,周家少奶奶的女红再好,也没能长久做下去。 在青黛小瓦下的祖屋,周家少奶奶连接生下三个女孩。阴暗狭小的铜作坊,被水灵水灵的姐妹映得亮堂堂。可是,她的丈夫周锦昌叹息:“都不是儿子。”我这位太 公就这样带着“无后”遗憾的早早离开世间。从此,周家的寡妇不得不抛头露面,到马巷去站柜台。      马巷一带的男人,发觉年轻寡妇长得秀丽白净,丹青旗袍裹着袅娜的腰身,早就听说她那双巧手,更 何况,周家的店铺经营多年,积累了殷实的家财。媒人们来了,又走了。纤瘦的寡妇每次都从贝齿间挤出一个轻蔑的“不”字。邻里看看三个年幼的女孩儿,以及她刚刚抱养的小儿子,轻叹一声。轻薄子弟们却不甘心,常常走近柜台,有一搭无一搭地和女掌柜说话,胆子大的调笑,骚扰。 有一次,混混儿来得多,喝醉的那个居然伸手拉扯周寡妇。这回她不再哑忍,吩咐伙计搬来五块厚厚的地砖,摆在长凳上。混混们哪个不身强力壮,会点拳脚?围拢着长凳,笑翻了天:“乖乖隆地东,不得 了,妹妹要谋杀情哥哥----”太婆在长凳一端站定,双目如电扫过全场。顿时鸦雀无声。只见她缓缓抬起 右手,阔大的马蹄袖口上,银绞丝镯子“叮”地轻响一下,白嫩纤细的手指握起,高扬。混混们来不及看清拳头落下,只听到砖头碎裂。只一瞬,雪白的手缩进袖内。纤弱的女人颔首对身边的伙计示意,转身走进内厅。伙计得意洋洋地大叫:“妈的你们看清楚,谁还敢捣乱!”      他稍稍蹲下,往砖块上吹一口气,灰土飞散,混混们要拿起砖块来看,却都已粉碎。他们立刻屁滚尿流地逃开,从此不敢再来。      在接近溶化的沥青路上,我边走边和儿子说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徒劳地寻觅,甘熙故居毕竟是当地闻名的大宅院,政府手下留情,让文化部门来一番整修,重新粉刷过的青砖小瓦马头墙,在周围废墟的映衬下,格外孤傲。我踩着破砖烂瓦,费力地辨认各种路牌。     “马巷在哪里?”我走到最近的大板巷,问一家棋牌室的女主人,她热情地指点:“马巷原来靠在甘熙故居后门,早拆掉啦,本来你还可以看看小道,可是,前两年甘熙故居的后面新建的楼房,被有钱人扩建成‘私人会所’,马巷给并进去,完全消失啦。”     “私人会所”在对街,是高层仿古建筑,财大气粗地要和甘熙故居争高低。隔着钢化玻璃做的大门,瞅得见新漆的胡桃木色回廊,近于妖冶的改良式花格窗,过分豪 华的大理石地板,一幅精心装裱的彩色云锦挂在大厅正中的墙壁。可以想像,花巨额入会费取得特权的会员们,在这天气,一边享受进口空调一边喝龙井茶和鸡尾 酒。       母子站在棋牌室门口,一任骄阳烘烤,好心的女主人劝我们进来喝杯冰水。我没有答应,因为陷在追忆中。      太婆终其一生,只有那一次露过一手。那威风,教街坊津津乐道好多年,不过太婆不当回事,每次被问起,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实在给逼急了,她会答一句:“会武功又怎么样?又不能打家劫舍,踏踏实实靠双手做事赚钱,平平安安带大四个孩子,才是正经。”      每天一早,这位身怀绝技的“女侠”,下店铺的门板,打扫前后,卖货,算账,进货,和客人谈笑,打烊后还编织刺绣,里里外外地忙。有时,天大亮了,太婆从远处背一大包五彩丝线、绒线,回到马巷。从前马巷的石子路,一定记得她那双匆忙的“文明”脚。      周家店铺在太婆的操持下,风生水起。太婆又收了几个伙计,其中一个叫小赵,才10岁,机灵活泛,深得太婆钟爱,着意教他认字,算账。太婆常说:“若不是小赵父母双全,我会收他当养子。”    那些年头,太婆掌管的小小天地成了这一带最迷人的所在。到了黄昏,小赵带领众伙计上好门板。阳光斜斜透入,石子路有如镀上一层金箔。各家墙头,青罗薜荔探 头探脑,随风招摇。太婆编织的围巾和绣成的被面晾在晒衣竿下,于是,黛青色天空下,多了缕缕玫瑰红,丝丝深紫,团团橘红。院子里,大红茶花,茉莉、栀子 花、紫罗兰,知趣地逢迎,一起开了。穿一袭素净月白竹布衫的太婆,抱起儿子,领着三个打扮清爽的小女儿,说说笑笑地走在花锦团簇的马巷,回到铜作坊去。年 复一年,日子行云流水。太婆的背脊慢慢弯下去,儿子长成精壮少年,三个女儿也成了如花似玉的小姐      周家大小姐,我的大姨婆,18岁时成了马巷第一位女状元,考取中央大学,在街坊的啧啧赞叹声中离开南京。太婆喃喃祝福:“读好书,就嫁个好人家吧!”守寡 多年的她,深知婚姻是女人的唯一依托。往后,马巷临街的甘熙大院里,幽清的笛声,随风声送到我的外婆——周家二小姐耳畔。16岁的外婆迷恋不已,决心学唱 戏。当时,著名的黄梅戏表演家严凤英也住甘熙大院。结局是可以预见的,太婆的当头一吼打破外婆浪漫的梦幻:“当戏子?你疯了?将来做阔佬的小老婆吗?”已 上中学的外婆分辩:“戏曲是艺术!”“你要做戏子就别认我这个娘!”      不久,不安分的外婆,认识马巷一家书店的少店东。他和外婆一起,趁夜色正浓贴过几次标语之后,他向外婆亮出“共产党”的身份,并答应做外婆的入党介绍人。 太婆听说这一传闻,却出乎意料地平静,只对外婆说:“我们基督教徒不入任何政党。”随即,外婆被送到上海亲戚家,去教会女中读书。在亲戚的安排下,外婆结 识了在外滩海关做事的外公,才三个月,就被太婆连哄带劝地,推上花轿。(上)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