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芦鹤  
没啥说的  
https://blog.creaders.net/u/1167/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台侨侨团及侨民 2013-01-06 18:47:38

华人侨团和侨民(二)

 

 

僑團的形成

僑民

三 台湾侨团和侨民

1 概述

1)台灣華人移民的由來

在前面曾經說過,華裔移民大量開始進入美國的時間,是在1965年移民政策變化后,這也是台灣華人移民美國的一個大歷史背景。但是,如同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華人移民一樣,從台灣移民美國,也有台灣自身的原因。華盛頓「移民政策研究所(MPI , 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研究員林依瑩曾對此分析說,許多台灣移民在60、70年代來到美國留學,隨後因美國提供較好的生活環境和就業機會而留下。此外,台灣當時處於政治壓迫的情況,美國的民主和自由也是吸引他們繼續留在美國的原因之一。

雖然中華民國在1971年退出聯合國,並在1979年「與美國斷交」,但實際上,美國直到1977年才解除「共產國家」向美國的移民限制,所以在此之前留予「中國」的移民配額絕大多數都給了臺灣。在1952年及1965年美國對外國移民的限制逐步解除後,許多臺灣人移民美國,這是第一波移民,這時來自臺灣的移民多數為所謂的外省人。

《1965年移民法案》給予有專業技術和有親屬是美國公民者優先移民的待遇,在1971年到1979年這段時間,也造成一定規模的移民潮。1979年通過的《臺灣關係法》給予臺灣人和大陸人分開的移民配額,大陸華人開始移民美國。在臺灣的「白色恐怖」時期,一些留學生由於所謂的黑名單而無法返國,形同被流放海外,被迫入美國國籍,這些屬於「離散的臺灣人」(Taiwanese diaspora ),也是美國台灣華人移民的一個成因。

1980年代開始,由於臺灣的經濟和政治情況逐漸改善,臺灣往美國的移民數量開始漸減。不過,還是有一定數量的臺灣人基於求學、經商或追求更好生活環境品質而移民美國。相對於幾十年前或是更早來美的華人「老僑」而言,這些移民多半被稱為「新僑」;不過,也有人認為1965年以後移民到美國的華人,都是「新僑」。儘管在美台灣移民人數漸少,但因為學歷高且認同美國價值觀,多數移民皆融入美國主流社會。

2)社會經濟地位及特點

研究及統計數據顯示,與來自其他地區的華人移民相比,台灣華人移民在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和職業層次等方面,是遙遙領先的。華盛頓「移民政策研究所」在2008年公佈了一份在美台灣移民分析報告,這也是最新的對於台灣華人移民現狀研究的報告。報告顯示,雖然在美的台灣移民占所有移民比例不到1%,但是教育收入相對較高,也多能融入主流社會。

這項報告是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美國社區調查和國土安全局的資料所做的統計分析。該報告顯示,53%的台灣男性從事的工作屬商管、金融、IT資訊業和其他科學工程方面,而所有移民族裔男性中從事這幾類工作的占20%;來自中國香港男性移民中則占39%。另外,有76%的18歲以上的台灣移民擁有自己的房子,比所有移民族裔的57%、美國本土出生人口自有住宅的73%比率都高。中國香港移民背景的也有62%。

據這份該報告,2008年台灣在美移民人口數量為342,000人,占約3,800萬人所有移民的0.9%,在所有移民族裔中排名第24,和日本及伊朗的移民人口數量相當。而中國香港背景的移民有157萬人,占所有移民4.1%。(美國人口普查局對移民的定義是,在外國出生、且出生時不具有美國國籍者)

通過這份研究報告,可以看出台灣華人移民學歷高,多融入主流社會。在台灣移民中,有72%的人擁有學士或更高學位,相較於整體移民的27%和美國本土出生者的28%都高許多;中國大陸和香港等地區背景移民則有46%。

在南加州,台灣華人移民融入主流的例子不勝枚舉,擔任聯邦政府高官的有張曼君和董繼玲,而在數十位華裔市議員和學區教委等民選官員中,大多數是台灣華人移民。至於台灣華人移民的中的醫師、律師、會計師、工程師和教師教授等專業人員以及政府公職人員,也是多得難以計數。究其原因,台灣人早期多是留學生身份來到美國,畢業後繼續留在美國工作、成家。一般台灣人工作認真負責,配合度也高;而由於台灣與美國的歷史關係,對美國的價值觀更為認同,因此多受僱主歡迎,也多能融入美國社會。

台灣華人移民的其他特點還有在美國具有較好的經濟基礎,人均收入和家庭收入,都要遠高於大陸華人移民和其他地區華人移民,商界大家也以臺灣移民最為突出。傳媒業和宗教界,也多為來自台灣的華人移民掌控。雖然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對子女的教育都非常重視,但是與其他地區的華裔移民相比,來自台灣的華人移民的重視程度更高,以台灣移民為主的華裔家長會就是一個例子。

由於在經濟上較為富有,以及教育程度較高,再加上語言問題,許多台灣移民來到美國后,並沒有在主要說粵語的傳統華埠(中國城、唐人街)定居。相對地,台灣移民主要是直接到美國房屋和土地較昂貴的城市郊區,開發新的台灣人社區,這些新發展起來的地方通常被稱為「小臺北」,例如,南加的蒙特利公園市在入住大量台灣移民后,就被稱為「小臺北」。這也是台灣移民社區的一個特點。

在中華文化的傳承、僑團社團的組織及活動、維護華人權益和參與社區公益活動等方面,台灣移民與其他華人社區并無明顯差異。

整體上看,雖然近幾年大陸移民增加迅速,並在數量上具有絕對的優勢,但是在美國華人社區,台灣移民仍居於主導地位,這是由融入主流社會的程度﹑經濟實力和為社區公益及慈善事業所做出的貢獻決定的。實事求是地說,台灣華人移民在參政和經濟方面取得的成功,特別是在主流社區占有一席之地,提升了華人社區整體形象。

3)移民數量減少的原因

華盛頓「移民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報告中還顯示,來美的台灣移民呈減少趨勢,1980至1989年來美的占32.9%,1990至1999年來美的是23.7%,2000年以後來美的20.5%。林依瑩對此解釋說,隨著台灣1987年解除戒嚴以後逐漸民主化,以及台灣政府有計畫地鼓勵留學生返台,台灣移民人數在90年代之後已有陸續下降的趨勢。另外,早期台灣與西方國家走得較近的就是美國,有條件外移的,自然就選擇了美國。隨後台灣社會逐步多元開放,除了美國之外,台灣人也會選擇移民日本、紐澳、歐洲,或是加拿大;這也是台灣移民減少的一個因素。

台灣僑委會在2008年也發表過有關台灣移民的統計資料,報告上在美僑居的台灣移民共有63萬,而「移民政策研究所」的數據僅有34萬,究竟哪個數據準確?林依瑩的解釋是,台灣僑委會的數字,還包括1949年以前在中國出生的移民;而美方的統計,多把台灣人納入了「中國人」或是「其他亞裔」的族裔裡;因此統計的人數差異相當大。

4)現狀簡述

台灣僑委會對於美國台灣移民的數字,有這樣的敘述:加州是全美華人聚居最密集的州,大約有112萬華人,其中又以南加州地區人數為最多,約有80萬餘人。南加州來自台灣的移民人數,高居全美首位,約有15萬人,幾佔全美30萬名台灣僑民的半數。對於南加台灣華人移民的狀況,台灣僑務委員廖聰明曾在2010年所撰寫的『談30年南加州僑務』 一文中,進行了專門介紹。

根據廖聰明介紹,30年來南加州從台灣來的僑民人數急速增加。依據僑民現況調查,海外台灣移民五成五集中在美國,且於1980年代快速增加,移民美國者有三分之一選擇加州,這可能因為加州來回台灣及美國比較方便,還有氣候也類似。
 
或許是因為台灣的政治不安全感,30多年來,國人移居南加州有退出聯合國及台美斷交兩次高潮期,那期間南加州僑民急遽增加。僑社有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就是在美國的台灣僑民女多於男,比例大約是100比85.6。這反映了台灣華人的典型的移民結構,就是許多家庭由母親與子女先移民來美,父親因為經濟或其他因素暫留台灣,待安頓後再行團聚。這就是台灣人常提起的「內在美」(即內人在美國)現象。

移民來南加州的理由雖然各有不同,但是「教育環境」是主要原因之一。統計數據顯示,四成四移民因為留學而離開台灣,另一成四為了子女教育移民,舉家移民者占三成九。另外,留學是取得居留身分的主要途徑。

高學歷是此間台灣僑民普遍現象,大專和大學以上人口30年來至少占台僑移民人口七成,其中大學學歷占三成六,低於美國的五成二,但洛杉磯僑民中的碩士、博士占很高比例。教育程度反映人力資源與生產力指標,台灣僑民的高學歷,形成對美國人力資源輸出,對經濟具有很大貢獻;相對的也是台灣培養的人才,卻在美國貢獻智慧,算是「楚才晋用」,也是祖國損失。

30年來,洛杉磯的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台灣移民因勤勞、努力、認真,貢獻卓著,有目共睹,相信有「模範移民」之稱的華(台)僑,在這波經濟不景氣聲中,又發揮了安定的作用。拜台灣經濟成長之賜,很多投資移民先前在台就業者,來美後七成仍在工作。移民前在台就學者,也有五成八已在美工作。在台為家庭主婦者,來美後五成九仍是主婦,不過也有三成的主婦外出工作。
 
台僑移民因為高學歷,在美國就業市場優勢大,估計有七成集中在白領階級的專業領域或主管,其中碩士、博士占三分之二。就業僑民中,四分之一為中階行政、銷售買賣人員,從事勞動業的相對比例較低。

台灣僑民的收入從經濟力、消費力顯示出來。僑民年收入的平均數約為6萬美元,估計其中三成集中在年收入2萬5千元到五萬元間,5萬到7萬5千元之間占兩成三,7萬5千元至十萬元占一成二,10萬到15萬元占一成,年收入在15萬以上者占5%。


在台灣僑民中,七成企業主管的年收入在5萬到15萬元之間,三分之二專業人員年收入在3萬5千元到10萬元之間。政府統計的碩士、博士年收入年平均數約7萬元,大學畢業者年收入平均數4萬2500元,高中學歷者2萬8333元;中階行政、服務及銷售人員年收入中位數3萬4999元,技術與體力工為2萬4999元。
 
南加州僑民在僑教上算是百花齊放,中文學校扮演著很重要的傳承角色。在語言方面,三分之一的台灣僑民在家仍以中文為主要語言;兩成八中、美語混用,一成三以閩南語為主,閩南語與英語混用者占6%。在美國出生者,中、美語混用者達三成八,閩南語與美語混用者占一成一。25歲以上僑民中,近六成每日社交對象以華人為主,且年紀愈大愈明顯,以美國人為主要社交對象僅占18%。

5) 政治性議題的由來

南加華裔社區存在著「藍綠」和「統獨」等政治性議題之爭,是無法迴避的,也沒有必要,因為這些政治性議題,對社團的團結和發展,確實產生了很大影響。1980年代前後的南加台僑社區,與台灣政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很多人返回台灣后,都成為政壇上的風雲人物,甚至直接影響著台灣政治的走向。

因為美麗島事件,很多推動台灣民主邉拥娜耸苛髀涞矫绹湍霞又荩渲邪ㄔS信良和陳婉真等人。1980年,美麗島雜誌在洛杉磯復刊,稱為美麗島週刊,社址設在洛杉磯市中心第4街上的一處民宅內,當時許信良擔任發行人,陳婉真任總編輯,主筆的有陳芳明、孫慶餘、謝聰敏、陳昭南及張維嘉等人;胡忠信及邱義仁也曾兼職的參與。從1980年復刊到1983年結束,美麗島週刊共發行了兩年多。

美麗島週刊解散後,參與者中的大多數開始在南加州從事小店生意,如陳昭南開設錄影帶店、張維嘉和陳婉真開書店,許信良的太太曾在跳蚤市場賣手飾品。許信良還在南加州組織了有所謂的「南加州幫」之稱的「海外黨外組織」,有許丕龍、鍾金江、謝清志、江昭儀、楊加猷、歐煌坤和林水泉等人。

後來,許信良擔任了民進黨主席;陳婉真當選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并擔任過南投縣社會局局長;陳昭南是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孫慶餘在台灣擔任政治的評論家;陳芳明曾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后在靜宜大學任教;謝聰敏曾身兼總統府及法務部顧問;張維嘉曾任民進黨中評員,還是民進黨新潮流的總幹事;邱義仁擔任了行政院秘書長;胡忠信則是「台灣之子」執筆者,并曾任自由時報主筆及TVBS雜誌總編輯;許丕龍曾任國大代表及民進黨中評委的主委,而後從商;員;鍾金江是僑選立委;謝清志為國科會副主委,江昭儀在行政院任職並為行政院長張俊雄的財政顧問;林水泉和楊加猷後來淡出政壇;歐煌坤曾任民進黨外交部負責人。

2000年台灣政權實現和平轉移,開始讓南加僑團發生變化,社區的政治性議題也逐漸升溫;而在2004年台灣大選時發生的319槍擊事件后,社區政治性議題的爭論更加激烈,直到2008年大選結束。隨著台灣前總統陳水扁因罪入獄,以及兩岸關係的和緩特別是ECFA的簽訂,社區對於政治性議題的爭論漸弱。


6)關於『台美人』

南加州乃至全美,有很多冠以『台美人』的社團。所謂『台美人』,應該是「台灣華裔美國人」的簡稱。在美國人口普查中,很多來自台灣移民在填寫族裔背景時,也通常填寫『Taiwanese』,而不是『Chinese』。美國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粗略估計,臺灣華裔美國人的數量約有50萬人。不過,美國聯邦政府和一些機構在進行一些調查時,都將臺灣、新加坡及東南亞等各地的華裔移民,均歸類於『華裔美國人』,也就是『華裔』。

無可否認,『臺灣華裔美國人』的分類是出自於政治因素,特別是要和『受中國共產黨統治的中國大陸』進行區隔;而『華裔美國人』卻並不是基於政治而是出於民族的分類。如香港跟大陸內地雖然在政治、社會和經濟環境差異極大,但華人同樣是主體民族,而『華裔美國人』也不會因為是來自香港或者大陸而有所不同。

事實上,多數臺灣移民還是認同並能接受自己是華人身份的,因此,『臺灣華裔美國人』通常還是被視為『華裔美國人』中的一部份,這與政治立場和來自什麼地方沒有太大關係,如同新加坡或甚至東南亞其他地區的華人移民美國,也是『華裔美國人』。如果考慮到臺灣人口之中還有一定比例是屬於1949年前後從中國大陸來的所謂外省人,要強行的分成分類出『臺灣華裔美國人』,是確實有其實際困難的;但出於政治理念而冠以『台美人』,也無可厚非,因為美國是有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憲法賦予民眾有自由表達的權利。

7) 台灣移民僑團的特點

從僑團活動的特點看,台灣移民僑團的活動,與其他地區移民團體的活動,并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應該特別提到的是,大量台灣來美的留學生,學成後留美就業成為專業人士,或是在美經商創業,因而組成了很多專業性社會團體和商業性社會團體,這些團體已經成為南加華裔社區活動的主導力量之一。
 

浏览(420)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芦鹤
注册日期: 2007-12-10
访问总量: 890,18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加拿大的“隐私权”
· “啸马”之后的Kiara
· 如何把梳子卖給和尚 ?
· 批评与仇恨
· 为什么仇恨、鄙视中国人的总是中
· “嘯馬”=“Elwyen”?望網管告知
· “驴邪”关门之后
分类目录
【美国点滴】
· 有关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的一个例
· 关于加州8号提案的一点思考
【小说】
【诗歌】
· 满江红 残春
· 堪怜刀下鬼 掩卷叹牛二
【宗教】
· 写在圣诞∶有这样的说法
· 基督教中的「爱」与「罪」(旧文
【历史】
· “寡人”用“英语”在干什厶?
· 谁在耍猴?
· 老毛是如何把『国民和党徒公然当
【时评】
· 批评与仇恨
· 为什么仇恨、鄙视中国人的总是中
· 寡人“怨”母
· 金正恩会“开战”吗?
· 金正恩会“开战”吗?我的一点看法
· ZT: 薄熙来案与中国的网络政治
· 习夫人受普夫人冷落吗?
· 结语(从转基因主粮问题看胡温10
· 中国转基因安全监管存在重大漏洞
· BT转基因水稻对人体是否有毒及经
【雜談】
· 加拿大的“隐私权”
· “啸马”之后的Kiara
· 如何把梳子卖給和尚 ?
· “嘯馬”=“Elwyen”?望網管告知
· “驴邪”关门之后
· “驴邪”自动关们 算是善终
· 三問萬維博客服務小組
· 马甲凡平:万维乱源
· 聊聊萬維的“騎驢協會”
· Elwyen: 你要宰了誰?
存档目录
2013-05-01 - 2013-05-24
2013-04-02 - 2013-04-29
2013-03-01 - 2013-03-31
2013-02-02 - 2013-02-26
2013-01-02 - 2013-01-28
2012-12-11 - 2012-12-29
2012-10-06 - 2012-10-06
2012-09-01 - 2012-09-29
2012-08-02 - 2012-08-29
2012-07-12 - 2012-07-26
2012-06-09 - 2012-06-15
2012-05-03 - 2012-05-08
2012-04-07 - 2012-04-29
2012-03-06 - 2012-03-31
2012-02-06 - 2012-02-26
2012-01-02 - 2012-01-16
2011-12-04 - 2011-12-30
2011-11-21 - 2011-11-23
2011-09-11 - 2011-09-11
2011-08-07 - 2011-08-31
2011-07-01 - 2011-07-31
2011-06-07 - 2011-06-30
2011-05-01 - 2011-05-16
2011-04-06 - 2011-04-10
2011-03-09 - 2011-03-29
2011-02-13 - 2011-02-19
2011-01-14 - 2011-01-29
2010-12-12 - 2010-12-28
2010-11-27 - 2010-11-28
2010-10-08 - 2010-10-19
2010-08-04 - 2010-08-17
2010-07-01 - 2010-07-30
2010-06-02 - 2010-06-30
2010-05-04 - 2010-05-26
2010-04-02 - 2010-04-17
2010-03-08 - 2010-03-31
2010-02-01 - 2010-02-28
2010-01-14 - 2010-01-24
2009-12-14 - 2009-12-29
2009-11-03 - 2009-11-16
2009-10-09 - 2009-10-24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