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这四位是连武圣关羽都惧怕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关羽是一位勇略绝伦、义薄云天的豪杰,但同时也是位刚愎自用、傲气凌人的武夫。那么就是这样一位不可一世的人物,居然会在四名敌国将领面前,锋芒尽收,谦虚礼让起来。究竟是谁能够让其如此折服呢? 一、鲁肃 当年刘备平定了益州之后,为了成就霸业,仍不肯将荆州的蜀郡交还,同时还给关羽增兵三万,以固防守。鲁肃为大局着想,邀请关羽单刀赴会,进行约谈。其部下都担心羊入虎口,极力劝阻,可他却毫不畏惧。会上,鲁肃多次指责关羽君臣背信弃义,并据理力争。按理说关羽素来骄傲,此时又以三倍军力凌于其上,不该示弱,然而最后却十分意外的选择了沉默不语。不久后,“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虽说刘备、关羽最终肯割让城池,主要是因为曹操南征在即,两家急需重修盟好,但同时也可看作是二人对鲁肃当初向孙权“力主借地”之高风亮节的回报。 二、周瑜 当年曹操攻克了荆州之后,对刘孙联盟可谓是枕戈待旦。以刘备、关羽为首的文臣武将无不忧心忡忡,然而周瑜却说要以区区三万兵力,破曹操的数十万大军,不仅关羽所部的水军不以为然,就连刘备也心存疑虑。可最后他却真的成功了,尚未火攻,只凭借地利的设伏就令曹操千里舳舻,数月难下。曹操无奈,只得“引次江北”。至此,关羽所部的水军心悦诚服,就连刘备也都发出“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的浩叹。 如果说这次,仅仅是令刘备、关羽等人赞其兵法和勇毅的话,那么后来他提出的“欲进取巴蜀,结援马超以断操之右臂,而还据襄阳以蹙之”的建议,就足以让二人叹其胸怀天下的智略了。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其人早逝。 三、张辽 当年吕布率残兵投奔刘备,关羽、张辽二人第一次相识于徐州;后来张辽降曹,刘备也寄居其下,二人再次相逢,时间约为一年;两年后,曹操擒获关羽,拜为偏将,同年四年,二人共解白马之围。在这断断续续,聚少离多的六年时间中,关羽和张辽的交情之深,就连曹操都是知道的。所以后来曹操才独派张辽去探问关羽的去留问题。(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 那么关羽为何会如此看重张辽呢?小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他们的忠肝义胆。关羽一生只认刘备,而张辽自从归降曹操之后,也终身为曹魏集团披肝沥胆,在所不惜。对于他,曹操以“质忠性一,守执节义”八个字嘉其为人,曹丕则以“古之召虎”盖棺定论。 四、徐晃 《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曰:“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羽不能克,引军退还。”从这段史料的记载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关羽对于徐晃可谓是敬畏有加。这主要归功于他们二人军略相差无异、战绩相当,故能英雄惜英雄。 我们来看徐晃所历经的战役,无论是徐州之战、太原之战还是河内之战,其所采用的战略总结起来无外乎“声东击西、甘冒奇险,以少制众”这十二个字。而这其中的要义,也多为关羽所用。另外,关羽在投曹期间,虽说战功非凡,睥睨群豪,可是他每一立功,徐晃随后也必有捷报,前后相差不过数日。关羽这边刚斩了颜良(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徐晃那边立马就挥军直上,杀了文丑(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更为重要的是,徐晃不但武力值超群,更是能拉拢文臣武将,容民畜众。这相对于关羽只知道笼络士卒,却轻谋士的做法,更胜一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