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美同工不同酬以及GDP差距 原創作者:本人假正經 (Benren2) 20180927 2018年9月23日我在海外中文網發布了拙作《粗談中美比拼和GDP》,至今已收穫22,969個點擊和22個點評。下面一個點評引發了我對中美GDP比拼的進一步思考。 先看讀者點評。 【作者:西岸 留言時間:2018-09-24 12:08:52 對比一下工廠工人的工資好了,中國比較好的工人年收入大概在一萬美元左右,美國沒有五萬根本不能活。這裡不算福利,因為中國工人有集體宿舍和餐飲,美國有醫保和退休,應該差的不多。 因此在具體人工上產生的GDP差五倍,儘管幹的活是一樣的。 人民幣如果自由兌換的話,英國記得是商業周刊或者是商業什麼的專業刊物給過一個計算,認為1:4對美元比價合適,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一直指責人民幣被人為壓低。 而不提美元因為具有統治位置,從來都是被高估的。如果開放人民幣自由兌換,人民幣會大幅度升值,但顯然不利於出口經濟(比如日元也是一直靠貶值來增加出口)。再有就是從歷史看,新興國家貨幣容易成為金融投機目標,因為增值快。而一旦出現投機,貶值也快,比如馬來西亞在亞洲經濟危機。這對這個國家是很不利的。】 讀者西岸說出了在國內外都工作過的人的一個共同感觸,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國家做同樣一件事,獲得的報酬可以很懸殊。1978年夏我在國內生產隊田裡拔雜草,一小時賺一分錢人民幣還不能兌現;1989年秋我周末在一家美國人的後花園同樣拔雜草賺外快,一小時包括小費是十多美元,按當時的黑市匯率,相當於同年夏在國內大學當教師一個月的工資。當然當年兩國物價相差也很大。就一個月的基本生活費而言,當年我在國內要干一個月,在美國我也需要從事低端勞動4、5天。儘管中美物價差別很大,其時收入差距還是顯而易見。 國家間的同工不同酬及其帶來的GDP大小不同的現象,我認為是國家之間科技水平和資源(資本與自然資源)差距造成的。這裡只討論科技水平的影響。一架波音客機,可以換取幾億件襯衣(網上有說多達8億)或玩具,兩者的人工投入懸殊,科技含量相差很大,利潤大小差別相當驚人。誰都想多賺利潤,能做高科技大型飛機的國家肯定能生產成衣或玩具,但反過來則不然。我認為自由匯率主要就是國家間科技水平的反映。在這一點上,我的看法與西岸的美元高估觀點相左。道理很簡單,在國際自由市場上,任何匯率高估都會被兇猛的資本逐利操作輕鬆擊潰,不可能長期存在。 科技水平不同,拉大了GDP的差距,造成了國家(甚至同一國家不同地區)間的同工不同酬的長期客觀存在,進而引發了兩個影響中低端就業機會的明顯效應。第一,高科技國家工資水漲船高,高端工作工資帶動中低端勞動報酬跟着升高,吸引其他國家的勞動人民通過各種方式遷入,爭奪中低端工作機會。第二,迫使高科技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遷出,使中低端工作機會更加減少。由於人類智商常態分布特點,不是所有的人通過教育都能勝任高科技複雜工種,任何國家都有智商分布左側的大量人口需要中低端工作養家活口。在全球化的今天,高科技國家,都面臨日益嚴重的中低端工作機會流失的問題。這正是川普開啟貿易戰,想為美國爭回中低端工作機會的一個重要原因。 要有效與可持續地提高GDP,跳出中等收入陷阱,非靠高科技不可。靠自然資源總有枯竭的時候;靠勞動密集型產業只能糊口,國家發展後勁乏力;靠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產業會很快造成產能過剩,難於為繼。我認為“中國製造2025”抓對了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可惜,由於中國智商遺傳基因的高度勻質性,中國難出高技術特別是至關重要的基礎科學研究的傑出人才(有關論證請參考本人原創文章《為什麼中國不出傑出人才?》)。要實現2025的宏偉目標,難度不小,傑出人才不足,單靠加大資金投入和向外國購買高新技術難以完成。因此,在國家層面上,我的建議是,加速中國智商基因多樣化的遺傳改造,迅速提高智商標準差,這才是治本之策、強國之道。具體操作包括,大量引進外國人才,鼓勵異族通婚,加快城鎮化和促進地區間人口流動以及遠緣婚配。此外,個人層次上,我的建議是,要想充分發揮自己或子孫後代的潛力, 使個人GDP優質化與最大化,必須不惜代價加大教育投入,發掘智商上限,擠入一線城市等高科技集中之地,投身基礎科學和高技術研究領域。這樣做了,就成為替國分憂、為國效力的真正愛國者了。 總而言之,國家間的競爭是GDP質量之爭,說到底是傑出人才多寡和創新能力大小的比拼。要想勝出,提高民族智商標準差乃是當務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