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我叫小龙鱼的博客  
远远离开热不巴拉家。  
网络日志正文
打压老二专业户终于踢到了铁板 2019-05-28 03:33:43

【鱼论】打压老二专业户终于踢到了铁板

美国此关怎么过 我们拭目以待


美国能打败日本电子产业,为什么赢不了中国

大包

大包科技随笔  9小时前


美国对一个国家发动高科技产业的“战争”,在历史上可以借鉴的案例主要就是美日电子产业之争(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开始)。

如果结合当时情况,与今天中美贸易战的情况相比,可以找到相似的地方,也能发现很大的区别。

首先可以总结出今天的中国和当时的日本的两点区别。

第一点区别:

当时日本的电子产业全面崛起,电子龙头企业,包括日立、索尼、三菱、富士通、NEC、东芝、松下等,有完整的纵向产业链,高度的独立性,不依赖美国的电子产业。在日本半导体开始衰败前夕的1995年,世界半导体企业前十中,NEC(第一)、东芝(第二)、日立制作所(第三)、富士通(第八)、三菱电机(第九)。

而今天中国的电子产业还在追赶中,实力不够全面。如果我们看2017年全球营收前十的半导体公司,华为旗下的海思还挤不进去,如果把三大纯晶圆代工厂去掉,海思的营收大致是挤进前20的水平。而且中国的电子企业产业链不如当时日本的完整,独立性不够,卡脖子事件已经多次发生。

500

今天中国ICT企业中最重要的企业包括华为、中兴、京东方、中芯国际等,即使加上被诟病的联想等位置重要但创新不足的企业,和当时的日本电子龙头企业阵容相比,整体上存在明显差距。

目前中国ICT市场规模仍不及美国一半,GDP已经超过了美国一半,由于中国广义ICT市场一直保持高于GDP的增长,相信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可以预期的,关键是中国后续的战略。

第二点区别:

日本的电子企业背后是日本特色的著名财团,这促成了其大而全的高科技产业链条,几乎所有技术、所有配件都由自己成员提供,而不是向外购买。而且在国家层面,日本通产省又促成企业联合体,将富士通、日立、NEC、三菱电机及东芝召集了起来,成立了“超LSI技术研究组合”。到80年代初,70%以上的半导体制造装备日本已经可以自己制造了。

所以日本是真的保护主义,日本企业是真的民族产业。财团一致对外,企业密切合作,国家出人出资。和日本比,中国今天当然算不上保护主义,而同时,很多所谓“民族品牌”是要打一个大问号的。如果中国下决心按照当时日本的做法,那么打破Wintel、AA体系,培育自主技术体系的进程和力度,应该远远超过当前的现实。

看起来,是不是中国今天的局面更危险?并非如此,下面就继续分析。

我们接下来看看美国对日本打的牌,和对中国打的牌,有哪些异同。

首先,美国都是指责对方。

美国指责日本的是倾销。当时美国消费市场上,包括电视、电子游戏机、收音机等产品几乎都由日本厂商主导,但是日本厂商不依赖美国的元部件,这和今天中美之间的情况不同,美国是完全无利可图的。

所以,美国电子厂家是搁置分歧,团结到一起,要对付日本,这就不完全是美国政府主导了。1977年,这些厂商成立了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英特尔和AMD的CEO都是其中对付日本的政策小组成员。

美国今天指责中国的问题很多,包括知识产权问题,包括网络设备安全问题,包括贸易问题上希望中国买更多美国产品,市场更开放等。有些是无端指责,有些与中国的改革方向是存在一致性的。

而美国的电子厂家是在中美贸易中获利的,一方面,中国产品中有大量的美国元部件,另一方面,中国制造服务于美国厂商,全球化的供应链降低了他们的成本,因此他们没有动力团结一致对付中国。相反,高通和苹果还曾在中国打官司,即便最后和解,但足以证明他们内部的是存在利益冲突的。苹果CEO库克还曾高调力挺中国制造2025,并反对特朗普发动贸易战这种双输的做法。

可见,今天致力于中美摩擦的,仅仅是美国政府中的一部分人,他们希望达成的贸易平衡、制造业重返美国等目标,在不改革美国自身经济社会体制的情况下,也并不是一场高科技产业竞争所能完成的。

其次,美国的手法都是先务虚,再务实。

务虚就是一开始先模糊地谈判,只确立原则问题,这样对方就容易答应,然后利用这种模糊为日后美国的利己解释埋下了伏笔。

美国当时也是争取日本对市场开放的原则承诺,但是前面说过,日本是真保护主义,真民族产业,是靠政府强势推动和企业自给自足而取得电子产业辉煌的,因此美国其实剑指了心脏,后面的杀手锏就可以一个个使出,势如破竹了。

日本先接受了原则,当谈判后来进行到细节时,美国就通过开始确立的原则不给日本讨价还价的机会了。从两国间降低电子产品关税的时间表,增加双边的投资机会,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程序,到日本全部废除芯片关税和知识产权保护。

但是日本也不会束手就擒,这种渐进主义的做法当然不可能伤到核心。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芯片生产国。那时,日本芯片确实比美国价廉质优,更加先进,英特尔从DRAM制造中转型不久,根本想不到能成为今天那个CPU霸主。美国之前的努力看起来效果不明显。

最后美国真的务实了,这种务实表现在完全撕破了自己自由贸易的伪装。和今天对付中国一样,贸易代表站了出来。

这是当时一位美国贸易代表的回忆:

我永远不会忘记,有一位熟悉该产业的专家告诉我:“不要再在芯片上浪费时间了。芯片业完蛋了。你应当把你的注意力放在拯救(美国)的计算机产业上。那是下一个(倒塌的对象)。”不过我最后决定,我尚未准备好去做出这样一个结论:美国芯片业已经不可挽救。而且,我感到它事关国家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安全高于任何经济利益。不过我不能公开谈论此事,因为(这些信息)列为保密,因为它表明假如美国变得依赖日本成为我们芯片的来源,我们在防务和其他方面有多脆弱。

黄树东:《大国兴衰——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线之争》

如果总结他的话,可谓是:国家安全高于国际分工,地缘政治高于经济利益,大国博弈高于自由贸易。

美国对日本发起301条款的起诉,指责日本电子业违反竞争原则的倾销,日本有一年多时间同意美国提出的条件,否则的话,美国总统(里根)有权以他认为适当的方式报复日本。

在美国的压力下,日美两国于1986年9月正式签署了《半导体条约》,日本不仅要停止倾销,还要鼓励并期待外国芯片商(主要是美国,当然也包括美国扶持的韩国三星等)扩大在日本的市场份额。这样一来,日本企业不能在推出新产品的时候以低于成本价清理老产品,在库存压力下新产品就不能及时推出。由于美国厂家垄断性拿走一部分市场份额(20%),加上美国还拆散了日本的半导体联盟,日本厂家之间的合作被打破,不良竞争也开始。

1993年,美国取代日本再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芯片出口国。

这个过程中,日本也不是没有反抗过,比如对出口规定了统一的最低价防止内部不良竞争,但美国政府马上决定对日本进行高达3亿美元的进口限制,迫使日本屈服。

那么美国对中国的手法是不是似曾相识呢?

是的,也是先谈原则性、框架性的问题,再谋求对方更多不平等的让步。

但是中国不是日本。

中日两国之间,有着主权彻底独立与不独立的重要区别。

从中国加入世贸的谈判开始,美国就在反复和中国谈“市场经济”,这个务虚,就是为了今后的务实,为了让中国的经济体制成为美国讨价还价的对象。到今天为止,美国依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甚至美国要搞TPP协定代替WTO,但是特朗普上台后又放弃了,美国毫无办法,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美国想用对付日本的剥洋葱战略对付中国,就困难得多了。当时美国都搞不定的事,今天面对一个更加强大更加自信的中国,美国这些贸易代表们就更不可能得逞了。 

500

而日本的主权并没有彻底独立,到什么地步呢?80年代,苏联曾采购日本东芝机械4台高加工精度机床用以发展核潜艇技术,事发之后惹恼了美国,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连忙向美国表示道歉,日本还花1亿日元在美国的50多家报纸上整版刊登“悔罪广告”。 

500

后来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就与遭遇美国金融和产业政策的双重打压分不开。日本为此有一个叫做第二次战败,即经济战败的说法。

1986年那时候,美国是依靠自己在政治、军事及外交方面的绝对力量,逼迫日本签订城下之盟,这就注定了当时日本半导体产业整体实力再强都没用。但今天中美实力的对比并非如此,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只要看一组数据,就知道美国用贸易手段只能是虚张声势:高通总销售额的65%,英特尔总销售额的24%,美光总销售额的51%,德州仪器总销售额的44%,都依赖中国。中国经济增长的情况也让美国打错了主意,中国居民消费约占GDP增长的五分之四,用关税打击中国出口起到的作用太有限了。

但这还不是中国必胜的全部道理,这最多只能说明这场竞争会很胶着,难分胜负;那么为什么中国必然能打赢这场高科技之战,而不是持久僵持呢?这里就要提到另一个关键,因为中国站在了历史潮流这一边,而美国的做法站在了对立面。

无论是基础科研,还是高端制造业,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都逐步从垂直分工走向水平分工。日本半导体业的衰败也不可能全部是政治干预的结果,最终还是市场竞争来检验胜负。是英特尔和三星、微软之间的水平分工关系,打败了日本企业那种僵化的垂直分工。

水平分工意味着一个领域被通吃的现象不再可能。中国制造的崛起,正是从这种水平分工的关系中开始,先做好产业分工的某个环节,把一块做到“白菜化”,站稳脚跟后再持续投入研发,从低端迈向高端。

这样一个全球合作的体系,因为互相依存,互相合作,而取得发展,因此再深的意识形态沟壑都被跨越了。现在,美国搞高科技出口限制,搞元部件供应限制(“卡脖子”),调查“千人计划”中国科学家,甚至逮捕中国企业高管等等做法,本质上是反对更高效的全球化分工体系,是与人类历史进步的潮流背道而驰。

时代潮流,浩浩汤汤,即便冷战以来那批美国老鹰胸中再纵横捭阖,他们也不可能逆天改命的。

最后,提一点建议。中国站在了潮流这边,但同样需要努力。

希望中国能够注意国内企业之间的水平分工合作,只有一家华为是不行的,一定要有几家先行的领军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共同进步。日本半导体企业鼎盛时期靠财团的联盟,美国今天依然主导了Wintel/AA这种联盟关系,中国也要有一个长远规划。

水平分工合作既可以众人拾柴火焰高,慢慢培育自主生态体系,又能够促进内部的良性竞争,千万不要为了眼前利益只做“跟在洋人身后吃土”这种短视的事情了。

今天中国在技术实力上确实差距还很大,但是日本能够做到的,中国这样一个更大的国家没有理由做不到。对整机厂来说,CPU、内存、屏幕等元部件都不是没有国产替代;软件公司也不要像给平台打工的自媒体一样只给洋人做嫁衣;党政军的广阔市场也足以养活几款产品了,国家更是应该下决心扶持为自主生态体系添砖加瓦的项目。

引用一位美国贸易代表的话吧:

我们的感觉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但是我们从某种角度感到(这是一场)关系美国皇冠上的明珠的(贸易纠纷)。我们曾被非常受人尊敬的人所告知,芯片业关系美国未来的关键。假如你失去了(芯片能力)你将变得依赖别人。美国作为世界领袖,能依赖别人吗?我们的判断是:不能。

黄树东:《大国兴衰——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线之争》



金融时报:美国为什么没有一家能够与华为竞争的公司?

金融时报

金融时报全球性财经报纸,创办于1888年






2019-05-28 07:47:10 来源:观察者网



【文/英国《金融时报》驻华盛顿记者基兰·斯泰西】英国已经决定允许中国的华为公司为其5G网络提供设备,这令华盛顿的官员们非常失望。然而该事件在美国政府高层人士中间重新引发了一场辩论:美国为什么没有一家能够与华为竞争的公司?美国的外交官们一直警告盟国,使用这家中国公司提供的电信设备是有风险的,他们认为那些设备可能会被北京用于间谍目的。不过美国却一直无法推荐或支持一家美国同类公司与华为竞争。

英国《金融时报》驻华盛顿记者基兰·斯泰西2019年4月26日刊发报道:《美国为什么没有一家能够与华为竞争的公司?》

“白宫一直在问,‘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华为在做的事?我们要达到华为那样的水平还需要多长时间?’他们似乎不明白,其实美国很久以前就已经放弃了这种能力”,美国电信行业的一位高管说道。

根据市场调查公司Dell’Oro的报告,如今华为的全球市场份额约为28%,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而且华为在全世界收获的5G合同比同行业其他任何公司都要多。

与华为水平最为接近的是爱立信和诺基亚两家来自欧洲的公司。然而在美国却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制造出类似的电信设备让人们把信号在由手机、铁塔和基站构成的网络上传递。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这种状况不是一天形成的。华为的市场份额已经如此之大,很多人意识到了这一状况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他们也都在问,我们的电信行业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美国电信(US Telecom)负责网络安全事务的高级副总裁罗伯特·梅耶尔(Robert Mayer)说道。

在过去的固定电话时代,美国曾享有主导地位。作为更早期垄断者贝尔系统(Bell System)的继任者,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电信设备曾行销全球。作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研发主体,贝尔实验室(Bell Labs)声名远扬,甚至曾被称为“创意工厂”(Idea Factory)。这反映了美国当时在电信技术方面强势的主导地位。

“美国电信行业在固定电话时代过于强大,然而这对他们在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时代进行转型是非常不利的,他们的转型不够坚定也不够迅速”,美国电信运营商AT&T Wireless以及Sprint两家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丹·何塞(Dan Hesse)说。

电信行业内部人士认为,美国政府和美国电信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做出的一些选择导致了优势地位的丧失。1996年,美国通过了一项电信法案以鼓励新的电信设备制造商进入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大型电信设备制造商(如朗讯、贝尔实验室等)在财务上被大大削弱了,美国的电信设备市场也由此走向了碎片化。

“自电信法案1996年出台以后,多家公司进入电信设备市场。为了让他们能够运转起来,无论他们买什么,我们都会提供资金,直到他们最终成熟起来并偿还那些资金,不过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电信行业分析师、朗讯公司前总监汤姆·劳里亚(Tom Lauria)说。

另一些业内人士指出,1996年法案给美国各家公司发展并应用自己的技术标准开了口子。而在欧洲,所有电信运营商都采用统一的GSM通信标准。GSM标准在后来的移动通信时代成为了全球标准。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盈利能力,像朗讯这样的公司也在谋求进入正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这为中国最终取得主导地位播下了种子。“当我们要把设备卖给中国人的时候,他们会提出在中国当地生产而且还希望我们把技术转移给中方合作伙伴。我们迫切需要利润实现增长,这意味着我们不得不按他们的游戏规则去做”,汤姆·劳里亚说。

最终,朗讯于2006年被法国的阿尔卡特收购成立了阿尔卡特-朗讯公司;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则于2011年收购了摩托罗拉的网络设备业务;2015年,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又收购了2006年成立的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直到最近,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失败商业案例的美国电信行业变局的影响还没有扩散到政治层面。然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特朗普政府的很多官员都很担心美国将进一步落后。一些人提出了不太现实的解决方案,比如让美国政府牵头研发和搭建自己的5G网络。“要想在美国建设5G网络,你得先到国防部走一趟”,共和党籍前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最近在华盛顿的一场会议上说道。

而另一些人则敦促特朗普总统应接受全世界大部分5G设备将在美国以外生产的现实,他们认为应该迫使盟国采购欧洲的电信设备而不是价格更加低廉的中国设备。“将现有华为设备全部替换为其他设备的成本是极其高昂的,其实魔鬼已经从瓶子里面出来了”,罗伯特·梅耶尔说。

下面是《金融时报》读者在文章后的留言,观察者网选取部分翻译如下,仅供参考:


Juan:我对技术方面的东西完全没有概念。我不明白,为什么建设自己的5G网络对美国来说这么难?如果他们知道如何制造各个部件,剩下的事情应该很容易啊。难道说是专利权的问题?

Mozart回复Juan:形成一个供应商网络是需要时间的,这包括招聘合适的员工以及建设工厂,中国已经具备所有这些条件了。像Verizon这样的美国移动通信运营商都是自己出钱建设所需要的光缆、基站、铁塔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在那些缺乏耐心的股东的压力下,他们必须努力降低成本并提高利润。另外就是时间上的压力。Verizon等运营商不可能为了等美国的设备制造商追上来空耗几年时间,他们必须现在就建设5G网络,否则就会落在竞争对手后面,而竞争对手们身上的压力也都很大,大家每个季度都必须拿出漂亮的利润数字。就像文章提到的,西方公司过去曾经为了一时的利润增长把技术交了出去,如今要追上已经很难了。


Herodotus:我记得当年通过电信法案的时候,人们曾进行过讨论。当时美国的媒体评论员们批评欧盟强推GSM标准带有一种“社会主义中央计划”色彩,他们很支持美国自己的公司发展出的CDMA和TDMA等互相竞争的电信标准,虽然后来这些标准大多都被淘汰掉了。当然,美国当时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减少竞争,这就是今天美国的电信资费比欧洲高的原因,这也是美国没有自己的5G设备供应商的原因,因为美国电信设备制造商无法获得规模效应。我们可以从这件事中吸取什么教训呢?政府的政策很重要,另外竞争是个好东西。

Swamiji回复Herodotus:您的看法非常有见地,任何一个对2010年之前美国电信行业比较了解的人都会同意您的观点。当时美国电信运营商的那些能力不足、收入颇丰的高管们都很渴望为华尔街寻找垄断性的电信技术战略,比如Sprint和Clearwire公司的WiMAX技术标准,比如Nextel公司的iDen系统,结果数十亿美元都打了水漂。我认为这就是导致朗讯公司营收减少(GSM和LTE网络建设遭拖延也令其雪上加霜)寻求退出最后被卖给阿尔卡特的原因。

MrJOD回复Herodotus:非常有见地的评论。美国当时的做法是让不同的通信技术标准互相竞争,而欧盟的做法是先统一技术标准,然后让不同的设备供应商在同一技术标准下进行竞争。美国那样做的问题在于,美国各家公司花了数百万美元去发展自己的技术标准,最后大家为了做同样一件事所走的路径其实区别不大。简单地说,最后还是统一标准的做法赢了。华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高通也意识到了,虽然高通公司并不提供通信网络设备,不过这家公司的确是美国在无线网络领域里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


RiskAdjustedReturn:文章为什么没有提到美国思科公司呢?

steveg回复RiskAdjustedReturn: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提到思科?

NewB回复RiskAdjustedReturn:在我看来,思科和文中提到的公司生产的网络设备完全不同。思科生产供因特网使用的交换机和路由器,而诺基亚、爱立信和华为是全世界仅有的三家能生产供手机网络使用的通信基站设备的公司。

adam smith:人们很可能过分渲染了华为设备的安全问题。这是美国没能主导下一场科技革命的例证。作为一个科技创新大国,中国正在迅速取代美国的位置,经济制裁也好,贸易管制也好,这些都无法阻止中国进行科技创新,而且那些手段还经常会伤到美国自己,而不是中国。我们应该与中国合作而不是对抗。如果美国能与这个崛起的超级大国展开合作,美国就能够对其施加影响,也就能避免受到其崛起影响的伤害。比如说,我们可以购买华为的设备,并与华为公司就设备的安全监管达成协议,我认为双方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European_Observer:千禧年过后不久,欧盟曾对自己的科技实力和研发能力进行过一次全面的评估,以便确定欧盟在哪些领域里有机会与美国一较高下(15到20年前中国的技术水平还很低)。欧盟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根据评估结果把欧盟科研基金集中在自己的优势领域。评估结果显示,欧盟与美国之间的差距非常悬殊。欧洲唯一能与美国竞争一下的只有移动通信产业。当时欧盟科研基金的数额很少,并不足以起到太大作用,不过当时的评估结果的确显示,欧洲在电信产业上是有一定优势的。


Riverwalk:真正令华为超越其西方对手的是这家公司在全世界动用大量雇员占领各地的移动通信市场。西方公司低估了电信市场的需求弹性。华为甚至打入了一些西方公司不敢进入的非洲市场。这是应用毛泽东战略的经典例证:先占领农村,把城市留待以后解决。西方公司把精力都集中在欧美市场上,其价格过高使得西方电信设备进入其他市场已经变得不再可能。这就是华为能获得成功的原因。这个世界已经变了,一家公司未必因为它来自西方就会自动比其他地方的同行更有优势。


XRaider:我再提个更好的问题——为什么英国没有一家能够与华为竞争的公司?为什么英国没有自己的商用客机制造公司?没有自己的太空产业?没有自己的能源产业?没有自己的电子产业?没有自己的汽车制造业?这样的问题还可以问出很多。英国如今都是服务业了,我们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工程技术能力。


Mouldover:当麻省理工学院在数字电视和高清电视领域提出构想后,美国公司就开始在电视机市场上掉队了,这是怎么发生的?其实跟电信产业的问题差不多。当芬兰、韩国等国家推出价格适中的高速互联网服务时,美国的网络还在龟速运行,这其中的原因也是类似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高铁、机场、桥梁等等都是如此。一些人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政府受到削弱,这样那些利润丰厚的军火商就不会受到严格的监管了。当一个产业自己监管自己的时候,它是缺乏能够兼顾国家目标的宏观视野的。可以看看在环境安全和抑制全球变暖方面我们都做了什么,煤炭和石油产业应该可以给出答案。


Paul A. Myers:欧洲可以与美国共同组建一家类似空中客车那样的联合企业,也许可以让美国几家大型电信公司参与到合资企业中来。不过这样一家联合企业应该由欧盟负责总体上的经营,同时接受欧盟的监管,因为欧洲在合作-竞争混合模式的监管上与美国相比经验更加丰富。美国国防部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合作对象,他们已经在大中东和非洲的战场上花了数万亿美元,怎么会让电信行业享受胜利果实呢?当然了,上面的情况都不可能发生。与民航政策和空中交通管制政策一样,美国的电信政策实际上也是受到那些在华盛顿和波士顿一带出没的律师们操控的,在过去20年里情况一直如此。当下的结果已经说明了一切。


FinMtl:很简单,让华为与美国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并向美方转让技术,中国人既然能那么做,我们应该也可以。


MiPOV:最终的现实是,与华为之间的博弈实际上变成了一场迟来的抗击人才流失的战争。当那些银行家和公司首席财务官们卖掉他们的研发部门并把制造业转移到中国时,他们就已经打开了人才流失的闸门。


Reader:中国已经走在了技术前沿。他们将在人工智能、绿色技术、区块链、高能物理等诸多领域走在全世界的前面。很多人担心西方对中国的技术转移,可是中国人不可能拿走我们自己也没有的技术。随着中国扭转人才流失的趋势,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科技竞赛将更加激烈。大家还是适应这种新常态吧。


AK-47:如果中国政府控制了我们盟国的通信网络,那一切就都完了。我们还是投降吧,一切都结束了。美国的政治家们花了很多时间讨论如何修复美国有形的基础设施,然而真正重要的基础设施却是数字基础设施。


Tin Cup NYC:律师、政客、商学院里的精英和那些收入过高的公司高管们都没能正确理解全球化。没人注意到,我们似乎在二战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我们打不赢任何一场战争,我们去不了空间站,我们也无法建设5G网络。贝尔实验室被从AT&T拆分出去是非常短视的行为,不过花旗银行的那些投资银行家们却赚了一大笔钱。美国再也没有能够与贝尔实验室相提并论的科研机构了。现在只是想看看谁能先把6G搞出来。


Think with your head not feet:

“我们为什么在这个领域里无法与中国竞争?”

“因为他们偷了我们的先进技术,我对此确定无疑!”

“可是如果中国人的技术是从我们这里偷走的,为什么我们没有同样水平的技术呢?”

“呃……我才不管呢!我要吃双层吉士汉堡!”


Think with your head not feet:很喜欢一些评论的逻辑。如果美国公司有了一项先进技术,那是因为美国人脑子聪明、有创造力;可是如果一家中国公司有了比美国更先进的技术,那一定是中国人从美国偷走了那些技术……这套逻辑太有意思了。


Inspector Inquisitor:苹果公司上世纪80年代曾在美国建设过一座非常自动化的工厂,如今这家公司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已经外包给了中国的富士康。特斯拉也一直在美国制造电动汽车,不过中国新的超级工厂将改变这一状况。此外,美国的呼叫中心业务都外包给了印度人,通用电器也把自己的家电部门卖给了一家中国公司。这意味着在美国有一种观念,它认为我们只应保留上下两端的白领和低薪工作,我们不需要其他中等薪酬的工作岗位,然而恰恰是这些处于中间的工作岗位才能使美国再次伟大起来。这些政治决策实际上都是来自华尔街。如今特朗普希望把已经持续30年的局面扭转过来,他有可能做成这件事,不过其难度就像让一辆处于巡航速度的坦克突然调转方向。虽然已经晚了,可总比什么也不做要好。


Top Cat:我们可以让华为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但前提是他们必须与我们公开分享自己的技术,让我们也抄一下。

Krish回复Top Cat:我觉得英国人正在这样做。

Top Cat回复Krish:我敢向你保证,华为可不像西方公司那么傻,脑子里只有利润增长,华为绝对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earl grey:用我们这些门外汉的话来说就是,贪婪、短视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自己设的局里被那些中国共产党人击败了。

RUM回复earl grey:而且电信产业还只是一个开始。


Kilgore.Trout:我们可以允许华为在美国建设5G网络,不过他们必须与美国公司合作并向美方转让所有相关技术。这么做很公平,对吧?

NewcastlePaddy回复Kilgore.Trout:的确,不过我觉得这局游戏的本质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供5G设备使用的先进微电子技术的研发成本是沿着阶梯函数曲线上升的,5G设备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零部件组装。换句话说,这就像苹果或索尼开了一家体验店,店里的员工可以近距离接触那些产品,可是他们完全无法获取那些产品里的技术。

naob回复Kilgore.Trout:是啊,然而还有专利权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你就能抄袭所有你想要的技术。我们一直说“中国偷窃技术”,可从没有人提到我们也可以那样做。

LucasR回复Kilgore.Trout:等我们得到了中国的5G技术,他们应该已经搞出6G甚至7G了吧。


Burtonshaw:美国为什么没有一家能够与华为竞争的公司?简单来说就是有太多美国公司过于短视,他们觉得搞制造业难度太大,市场营销和金融操作比起在工厂里造东西要容易多了。本文的确从侧面含蓄地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把中国人的技术抄过来为我所用呢?如果中国人希望把产品卖给我们,那么我们就可以压低价格,要求在美国生产,并且必须把所有生产技术转移给美方。

HL回复Burtonshaw:中国曾接受来自外国的技术转移,可美国不愿意那么做,因为美国人的内心还有优越感,美国人还没有为失败做好准备。

ukexpat回复Burtonshaw:并非如此。我曾听英特尔公司董事会主席在一场演讲中解释过这个问题。英国读者会觉得他的这番解释也适用于英国的情况。这位主席说,在投产最新一代芯片时,必须增加生产能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生产设备都是美国产品,无论工厂设在哪里,采购这些生产设备的价格都差不多。当你在美国建设这样一座工厂时,环评就要耗掉三年时间,而且还可能遇到要求停止建厂或转移到其他地方建厂的诉讼。可是当你在中国建厂时,几个月就能搞定,没有任何法律上的麻烦或支出。英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遇到了同样的问题,HS2高铁项目、发电厂项目等等……其实美国的“邻避症候群”与此类似。这个问题导致很多美国产业被转移到了中国,而且因为这个原因那些产业还会继续留在中国。


DTMenace:根据《科学美国人》杂志的数据,美国在很多领域的地位都在下降。低质量的教育、可怕的婴儿死亡率、糟糕的医疗服务、破败的基础设施。美国是一个巨大的国家,这导致其人民看不到其他国家正在快速进步并把他们甩在身后。这与当年大英帝国开始收缩时是一样的症状。


Excolonial: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及其下属的贝尔实验室经营不善,这导致他们被卖给了阿尔卡特。而阿尔卡特也不是一家有竞争力的公司,所以他们又被卖给了爱立信和诺基亚。华为之所以能成为行业内的顶级公司就是因为其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最为重要的执行力。那些傲慢自满的公司终将丧失竞争力。为华为编造间谍罪名将适得其反。如果能把政治放到一边,美国绝对有技术能力建设世界上最好的5G网络。


King Alpha:这篇文章以及下面的评论似乎都认为朗讯、北电网络和摩托罗拉等北美公司的高管们都是能力极强的人物,导致这些公司陨落的一定是别的什么人。对,该负责任的一定是邪恶、无能的政府。这样说的确让人们听起来很舒服,然而真地没有人对获得人们盲目信任的私营部门产生任何质疑吗?我是做行业分析工作的,我的业务覆盖了所有那些电信设备制造商。我与他们的管理层都见过面,我也亲眼目睹了那些公司跌跌撞撞直到最后倒下。问题很简单,那些公司一直缺乏竞争力而且效率十分低下。他们做假账,他们在毫无意义的研发活动上浪费数十亿美元,他们的成本结构也禁不住认真的审查。如果他们是柏林墙倒塌后东德或前苏联的那些苦苦挣扎、无法继续经营下去的制度僵化的国有企业,给他们的失败找理由还是很容易的,其实这些北美公司的确符合这样的描述。不过我猜,把责任推给政府或别的什么人还是能让人们听起来更舒服一些。反应缓慢、贪婪、没有执行力导致了竞争力的丧失,给出这样的解释还是太简单了,还应该再加上什么“恶梦”之类的,我想。

Poorbuthappy:根据我对朗讯的了解,这家公司里到处都是胆小如鼠的公务员一样的人,他们唯一的想法就是熬到顺利退休然后就可以每月领退休金了,他们都很怕做决策,都很怕冒风险。


DJG:美国和欧洲犯下的最为严重的错误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对无线电频谱使用权的一次性拍卖。这种一次性的拍卖使得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从私营部门流入了政府的腰包。西方各大电信运营商都摩拳擦掌对竞拍成功志在必得,否则他们马上就得关门。各大运营商为了获得无线电频谱资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这导致他们在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少了很多,步伐也慢了很多。在电信资费的定价结构方面,他们锁定了一条原则——“就是这个价,要么付钱,要么到别家看看”。他们这么做就是希望能早日收回在频谱使用权方面付出的成本。这降低了各大运营商对网络设备的采购需求,也延缓了他们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升级。如此一来,北电网络、朗讯、阿尔卡特、西门子、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和爱立信等端到端规模供应商的业务就少了许多。中国供应商在其中看到了机会,他们进入了我们的市场缝隙。中国公司开始向各大运营商打折销售电信设备。在全球范围内(当时美国还没有这种情况),各大运营商开始越来越多地把采购中国网络设备纳入他们的无线电频谱使用权竞拍战略(这种情况最近在意大利和奥地利非常明显)。对于一家电信运营商来说,使用中国的电信设备,它就可以获得更多的频谱资源,它就可以挡住其他竞争对手的道路。西方的无线电频谱使用权拍卖真是一剂毒药。中国设备供应商看到了我们的弱点并采取了战略行动。西方的各大电信运营商成了中国设备供应商进入西方市场时可以利用的特洛伊木马。如今西方的电信运营商们看清了形势,可是他们已经对中国设备形成了依赖,西方设备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很难扩大。由于对中国设备的需求太大,诺基亚、爱立信和三星等公司的市场份额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另外,中国的数字“一带一路”以及“中国制造2025”也是中国意图主导全球5G网络服务市场的一个深思熟虑的战略。除非西方能消除问题的根源,否则失败是很难避免的。


Ojesten:20年前,为了争夺移动通信设备的市场份额,各大公司之间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不仅美国这样,全世界都是如此。所有的电信设备制造商都在大笔融资,然而美国朗讯、加拿大北电网络、日本NEC和德国西门子的融资结构却一直是十分不健康的。融资的确让朗讯这些公司赢得了不少业务,然而当互联网泡沫破裂后这些公司开始拖欠债务时,他们的资产负债表就变得非常难看了。当然,爱立信和诺基亚也未能幸免,不过这两家公司受到的损失较小。最终,这两家北欧公司的尖端技术成功主导了市场,他们至今仍然是不容忽视的电信设备制造商,而朗讯和北电网络等公司早已出局了。至于我们该如何抗击华为,我认为存在一个有趣的方案,那就是把爱立信的5G网络技术和思科的数据网络技术结合在一起。这些年人们一直在讨论这种合并的可能性,我想现在合适的时机已经到了。


ghyu:西方公司的投资者们与中国做了一笔交易。他们把技术给了中国人,做为回报,他们在中国市场上获利颇丰,同时他们还为西方消费者带回了便宜的商品。中国并没有做错什么。西方公司廉价卖掉了自己压箱底的技术,然后股东们拿着用技术换来的钱购置资产、大肆消费。


Continental European:贝尔实验室(以及更名后在其基础上成立的其他公司)为了满足其股东的需要转向了一些短期项目的研究,因为那些股东在电信行业的未来发展中并没有看到自己的利益。贝尔实验室为五角大楼搞出了电力线通信和其他一些技术,不过它在互联网领域没做出什么。


KKB:这还算新闻吗?在过去25年里,美国公司的高管们一直关注短期获利。为了将业务扩展到中国,为了能在中国市场上立足,他们把关键的底层技术转移给了中国人。这一定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一起将技术和制造工艺转移给竞争对手的事件。在美国,一切的落脚点都是资产回报率。在硬件研发方面的投资一直落后于在软件和服务领域的投资。可是不要忘了,服务业是可以在世界各地复制的,中国就是个典型例子(比如阿里巴巴、腾讯、淘宝等)。美国盲目地相信市场力量,而没有回头路的全球化进程已经掏空了我们在国内价值链和供应链培育方面所需要的投资。结果就造成我们失去了在可再生能源、电池、通信设备、个人电脑、电视机等很多产业中的领导地位。


Tim:没必要在追究责任时把政府也卷进来,电信运营商太短视不愿进行投资,还有就是为进入中国市场付出了太高的代价,这两点已经足够解释当前的局面了。


Coleridgegilltony:这篇文章很多地方都讲得很有道理。美国认为自己能够长期在世界上维持他的技术霸权,而如今美国需要面对现实,中国正在一些领域里走在美国前面。


Diogenes the Realist:正在崛起的力量总是会想办法从既有霸主那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技术,可以搜一下弗朗西斯·卡波特·洛厄尔这个人。在过去30多年里,金融化浪潮席卷全美,美国最聪明的那些人(包括工程师和科学家)都流向了毫无价值的金融诈骗产业。据我观察,和我同辈的那些绝顶聪明的人很多都进入了对冲基金公司,他们甚至用所学到的高等数学和物理学理论去研究股价波动。至于特朗普政府,他们砍掉了太多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这是美国无法承受的!与此同时,像科氏工业集团这样的公司却在赚得大笔利润的同时仍能获得政府的补贴。面对当前的局面,如果你问我有何建议,我想我的建议就是大家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汉语普通话。美国缺乏意愿去做那些能够增强自己竞争力的事情。罗伊·科恩传授的那些打造自信形象的技巧也不会有什么用处。

tdal1moe回复Diogenes the Realist:你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当美国把精力都放在金融工程上的时候,中国等国家却在研究真正意义上的工程技术。若要想继续参与国际竞争,美国就必须寻回自己的初心。在1982年之前,回购股票被认为是一种操纵股价的行为,是非法的。如果我们要回到原来的道路上去,可以先从禁止回购股票开始。


OldChinaHand:做电信设备需要对研发进行长期持续的资金投入,它的技术是非常复杂的,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很高而且过程冗长复杂。华为已经在这个行业里深耕了20多年,贝尔实验室和北电网络等同行的没落已经给华为好好上了一课。华为一直在不断进步,而且一直在以长远眼光进行投资。当北电网络2008年申请破产的时候,华为已经走在4G技术的最前沿了。北电网络把自己的知识产权拆分后廉价出售,但接手的买家无一愿意在其基础上继续进行4G研发或者为下一代技术做准备。北美的创新能力就是在那时衰落的。与加拿大的情况相似,在美国也很少有人愿意做制造业,因为人们认为把生产环节转移到低成本国家有助于自己获取更高利润。如此一来,发生下面的情况就毫不奇怪了——我们失去了制造能力,而那些对技术饥渴的国家捡起了我们的技术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把那些技术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为了股东的利益,我们放弃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如今中国公司在移动通信时代所取得的地位可以与当年贝尔实验室和北电网络在固定通信时代所取得的地位相比。当年我们被自己在固定通信技术上所取得的优势限制住了,没有人看到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没有人愿意为其投资。对于北电网络来说,最致命的一项决策就是,它认为“人们对在手机端进行数据传输是不会有需求的”。北电网络的这个观点实在是错得太离谱了。如今中国人暂时取得了领先地位,他们是绝不会为了短期利益牺牲掉自己的优势的。


200 meters: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不要再问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应该问一问我们该怎样与中国人合作以实现双赢,而不是给他们的发展设置障碍。在全世界看来,使用这样的手段无异于承认美国在中国面前已处于下风。

(观察者网马力译自2019年4月26日英国《金融时报》网站)


浏览(793) (1) 评论(6)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我叫小龙鱼 留言时间:2019-05-28 09:36:30

解放军将领警告:美中或有中等规模战争

https://www.backchina.com/news/2019/05/28/627198.html

回复 | 0
作者:水蛇 回复 香椿树1 留言时间:2019-05-28 07:47:25

【太天真了】

我就讨厌你这种自以为是的对话方式。

回复 | 0
作者:香椿树1 回复 水蛇 留言时间:2019-05-28 07:32:13

【但你不能采用下作手段】 太天真了! 鸦片战争是咋回事? 12艘航母是为了抓索马里海盗吗? 经济不行就用政治, 政治没效果就动用军事, 军事失败就动用特工。。。这一连串的工具必须都试用一遍,如果对手还没死, 那么可以考虑交朋友!

回复 | 0
作者:水蛇 回复 我叫小龙鱼 留言时间:2019-05-28 05:54:55

我对美国试图在军工,高科技等领域争做老大的精神,还是赞许和钦佩的。这比一些中国人认为中国没必要与美国在这些领域竞争,应该算很有骨气的。

但你不能采用下作手段。给华为造谣,说是威胁了美国国家安全。有记者问蓬佩奥,你指控华为,有什么证据?蓬佩奥说:。何是一个错误的问题。

抓孟晚舟,全球封杀华为,切断华为产品的供应链,靠行政手段制裁与华为做生意的厂家。这无助美国5G发展。

老唐说,美国不能输掉5G这场竞赛。

可目前这种赢法,太掉链子。

回复 | 0
作者:我叫小龙鱼 回复 水蛇 留言时间:2019-05-28 05:35:34

网上看到一则非常好笑的笑话:

美国指责华为盗窃美国的高科技,有网友说:“对,美国原来是有5G的,后来被华为偷了个干干净净。所以,现在美国连一点儿5G都没有了。”

回复 | 0
作者:水蛇 留言时间:2019-05-28 03:51:33

中国为什么不会如日本当年?

因为中国过去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签的太多了。

中共再签,就有玩完的风险。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我叫小龙鱼
注册日期: 2017-06-22
访问总量: 1,138,03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毛泽东思想又赢了一回
· 是武汉第一个扯下了新冠病毒的面
· 新冠病毒源头证据大全
· 特朗普成了王忠林 张文宏成了特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习近平是怎
· 特朗普终于放软 决定与中国合作
· 美籍华人们 为民主自由人权献身
分类目录
【新闻转贴】
· 毛泽东思想又赢了一回
· 新冠病毒源头证据大全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习近平是怎
· 特朗普终于放软 决定与中国合作
· 美籍华人们 为民主自由人权献身
· 中式抗疫果然动摇西方民主体制
· 听得见战争正走向中国的脚步声了
· 此时不打 更待何时 痛打美国落水
· 打开天窗说亮话:中国无畏跟美国
· 现在石油太便宜了 中国敞开肚皮
【鱼脑龙涎】
· 是武汉第一个扯下了新冠病毒的面
· 特朗普成了王忠林 张文宏成了特
· 特朗普的睾丸已经掐在习近平手里
· 当北美病夫开始耍流氓的时候……
· 中国在病毒嘴里抢人 民主却在用
· 瑞典和英国决定跟随上帝而去
· 缺啥造啥:中国八仙过海赶制口罩
· 天灾是资本主义的终结者
· 全面论证还是“独裁专制”的中国百
· 韩晗、龙应台何不下些不“贫草粗
【之乎者也】
· 是人民逼着共产党做神仙
· 西方现在除了嘴硬 身上哪儿都不
· 做一个理性的人难不难?
· 这种时候中美两军要是打上一架
· 谁来为美国“李文亮”争取吹哨的权
· 民意调查:如果有人骂你,你怎么
· 绿营不要九二共识?大陆也放弃了
· 中国的民主跟西方“民主”真的不一
· “言论自由”一句话证伪
· 中国高冷
【伟哉中华】
· “我有我的中国政府,用你们美国
· 台湾人在作死 那就让他们死个透
· 中国不是“盲撑”伊朗 防止利比亚
· 虽然帮不上忙 但我想让全世界都
· “国歌跟共产党没关系”?香港脑残
· 全香港最威猛的灭曱甴斗士——何志
· 香港吓不死台湾 但台湾可以吓死
· 向林郑献计:立即成立香港辅警部
· CTMD!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 5月8日对中国人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小小寰球】
· 马克思哈哈大笑:我早就跟你们说
· 万维fangbin在武汉神出鬼没?
· “送台”案 蔡政府上演足本川剧始
· 香港洋女婿对暴徒所为的困惑
· 开战的理由有了 什么时候动手
· 抓了阿桑奇 美国还敢叫嚣互联网
· 美国将于2022年军事施压逼中国崩
· 中国对付美国之道:再做韩信
· 造就两千个“小萝卜头” 特朗普已
· 特朗普给金正恩看的大棒和胡萝卜
存档目录
2020-04-07 - 2020-04-07
2020-03-01 - 2020-03-29
2020-02-02 - 2020-02-29
2020-01-01 - 2020-01-31
2019-12-02 - 2019-12-30
2019-11-01 - 2019-11-30
2019-10-03 - 2019-10-31
2019-09-01 - 2019-09-30
2019-08-01 - 2019-08-30
2019-07-01 - 2019-07-31
2019-06-01 - 2019-06-30
2019-05-01 - 2019-05-31
2019-04-01 - 2019-04-30
2019-03-05 - 2019-03-31
2019-02-02 - 2019-02-28
2019-01-01 - 2019-01-3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1 - 2018-11-30
2018-10-03 - 2018-10-31
2018-09-01 - 2018-09-30
2018-08-09 - 2018-08-31
2018-07-19 - 2018-07-25
2018-06-05 - 2018-06-24
2018-05-04 - 2018-05-29
2018-04-05 - 2018-04-28
2018-03-15 - 2018-03-31
2018-02-06 - 2018-02-25
2018-01-13 - 2018-01-17
2017-12-01 - 2017-12-30
2017-08-08 - 2017-08-08
2017-07-06 - 2017-07-31
2017-06-23 - 2017-06-23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