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骆驼的博客  
作者:骆远志  
https://blog.creaders.net/u/13147/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信爱情,或求功利 2019-07-30 21:24:56

一 故事

最近,一位朋友与我分享他年轻时的单恋故事。那时他在北京读大学,喜欢隔壁系的一位女生,但是两个人平时没有交集,也就没有什么接触的机会,互相不熟悉。毕业那年,他鼓起勇气,战战兢兢地把对方约出来,准备表白。两个人一边散步,一边没头没脑地讲了些无关紧要的话。结果,我的朋友竟然中途变卦,没有表白就找借口落荒而逃了。他对我解释,交谈了几句之后他就心凉了,原来的激情变得无影无踪。因为他感觉到,女生有强烈的恋爱先决条件,就是要毕业后留在北京。他们两个都是外地人,留京都有难度。但是朋友说,他逃跑并不是因为害怕困难。如果努力,他也可能留京。他放弃是因为感觉到,如果女生接受他,原因肯定是认为他能留在北京,并且能帮助女生留在北京;如果女生不接受他,原因肯定是觉得他留京的条件不够好。无论女生是否接受他,原因都将是关于留京,而不是关于他本身。

我听完这个故事,一下子就懂了朋友当时的心理。单恋的人真正想要的是两人相爱。如果对方也期盼爱情,即使还没有爱上自己,自己还可以继续努力。但是如果对方最想要的是户口之类的物质利益、把恋爱与爱人看成是获得这些物质利益的工具,他就会觉得,即使对方接受自己也不代表爱自己,自己再努力也得不到梦想中的美好爱情,于是他就会绝望、心凉,也会隐隐地埋怨对方,觉得是对方的算计毁掉了两人之间可能的美好。他为自己爱上这样的人感到不值。心怀爱情的人经常很敏感,可以依据对方的只言片语,甚至只靠身体语言,就能察觉对方是否也期盼爱情。有爱情的男人与等待被爱的女人,本质上是一类人,心里都有“爱情雷达”。

二 问题的由来

我写过几篇讨论爱情的博文,包括《爱情的简单道理》、《1980和90年代的校园爱情》等。其中讲到,在世界主要信仰体系里,只有基督教视爱为神圣。根植于基督教的基本理念,西欧在16世纪产生了浪漫主义。之后,崇尚爱情的现代浪漫婚恋观才逐渐形成并流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西方列强施行“门户开放”政策,浪漫婚恋观随着西方文学、艺术、戏剧等媒介流入,受到一部分中国精英热烈追捧,但是大部分中国人继续按传统的功利原则安排婚恋,直至今天。

在个人层次上,中国古人与西方人一样,都有爱情冲动,比如著名的汉代乐府民歌《上邪》所表达的那种炙热感情。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压制爱情,所以很少中国古人追随爱情,思想界对爱情的认识也相对浅薄。基督教文化推崇爱情,所以千百年来西方人大胆追求爱情,发展出作为社会主流思想的浪漫婚恋观。它有一些鲜明的特点,比如社会里的中坚好人应该有爱情,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之上,等等。也就是说,爱情不是贾宝玉那样的脂粉味男人的专利,也不是《唐伯虎点秋香》里的那种婚外闲情。

文章发出后,读者有过深入的讨论。熟悉的朋友私下里与我认真交流,有时坦诚到残忍。他们有尖锐的问题,也有真实的感想,比如“难道只有基督徒才可能有真爱吗?“,”我和太太、或先生就是按条件相亲、结婚的,难道我们就不能有爱情吗?“,“初恋时我太年轻,什么也不懂,那时的感情不算数”,等等。于是我就想到前面的故事,想到人的思想观念怎样影响婚恋。故事里的男生有了真诚的爱情,但是女生的功利迅速地摧毁了它。

在思想层次上,我们这代人的婚恋观相对单调。世界上有很多成体系的婚恋观。比如李叔同为了追求佛法而出家,成为弘一法师,为此抛弃了自己的太太。民国早期的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倡导性自由,抛弃婚姻。早期的共产主义者认为,婚姻是私有制的产物,所以支持男女无婚姻混居。直到最近,港澳等地还有很多人保持老式的一夫一妻多妾家庭。穆斯林则奉行一夫四妻制度,等等。但是我们的朋友里,没有人真的追随这些理念。我们在婚姻观上都很相像,就是内心向往浪漫婚恋,但是在现实里受到世俗影响,奉行功利主义。我们在基于基督教文化的浪漫主义与推崇物质利益的功利婚恋之间徘徊,艰难选择。

因为我们实际上只有这两个选项,所以批驳功利婚恋与支持浪漫婚恋,本质上是一回事。但是大多数朋友对基督教不熟悉,也就很难深入理解浪漫婚恋观。如果展开讨论它们的好处,大家会因为没有切身体会而觉得空洞、对自己没有帮助。所以我在这里偏重批驳功利婚恋观。奇怪的是,虽然人们在现实中奉行功利主义,却经常不自知,甚至看不清它对自己的婚恋已经造成的伤害。

三 爱情与功利的基本矛盾

功利婚恋观就是把物质好处当作婚恋的最高目的,而不是爱情。比如前面故事里的那个女生,把能否留京当作筛选恋爱对象的先决标准。社会上常见的按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相亲、结婚,其理念就是功利的。崇尚功利并不都是错的。例如在陌生人之间,人们觉得自己比他人重要、我的事比别人的事优先,是人之常情,理所当然。在社会里,人有权力追求物质利益,有权力自私。但是在婚恋中,功利、自私却是爱情的天敌。

在心灵最深处,把对方与自己看成一体,视对方与自己一样重要,甚至比自己更重要,是爱情的一个标志和特点。有了这样在心灵层次上的融合,男人和女人才可能从陌生变成爱人,合二为一,成为一家人。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就还是两个平常关系的人。即使结了婚,本质上也还是同居室友、或事业伙伴。奉行功利婚恋观的人,把自己的物质利益看得比对方重要,但是那些利益当然比不上他自己重要,所以在他的心里,对方不如自己重要,爱情的原则就被破坏了。

比如在前面的故事里,女生用留京条件“一票否决”追求者,物化了婚恋。她找男友是为了特定利益,并没有想到要与对方融为一体、彻底平等。她贬低了未来恋人;喜欢她的人看不到真爱的希望,所以却步;她也就丢失了爱情的机会。一般女生渴望被热烈地爱着,她却没有为那样的爱情预备好自己。这个道理说起来有点绕口,但是在生活里很多人可以直觉地体会到。比如在初次约会中,我的朋友就察觉到女生为爱情预设了条件,立刻感到受辱,爱火熄灭。

崇尚爱情的人并不排斥物质,他们只是把物质利益放在爱情之下。人都有正当的物质需求,比如未来的妈妈需要配偶有能力抚养孩子。崇尚爱情的人也一样,他们追求与心上人享有美好爱情,他们的物质考虑服务于这个目的。而功利的人追求物质利益,寻找配偶是为了得到好处。在前者眼里,心上人最重要,物质条件此之。而后者的优先顺序倒过来。一些人可能以为,上述的区别太学究气,现实中没有用,因为恋爱的人温情脉脉,不会把事做得明显,旁人看不出他们的婚恋观。其实不然。婚恋太重要了,所以人们经常显露本色。比如在我们年轻时,经常有恋爱了几年的情侣,其中一方为了出国或户口,突然与刚结识的第三人结婚,抛弃原来的恋人。这些薄情的人把出国或户口看得高过爱情,毫不遮掩。类似冰冷的婚恋故事在各个时代都屡见不鲜,有时甚至形成风潮。

爱情已经是一个被滥用的词,但是朋友们与我讨论时谈到“爱情“,不是指泛泛的男女感情,而是我们都在内心经历过、并且希望在婚恋中贯彻的那种纯美恋情,也就是”真爱“。在这篇文章里,“爱情”指真爱。

四 爱情在现实中挣扎

1.  “初恋时我太年轻,感情不算数”

谈到初恋,有趣的是,好几位男生不约而同地用了非常类似的语言。他们说, “那时太年轻,啥也不懂,感情不算数”。他们的初恋都发生在中学时期,都是暗恋。那时,他们都强烈地倾慕着某个特别的女生,但是都压抑住自己,没有做什么就放弃了。现在他们试图说服自己,那不算爱情。其实,13岁的暗恋与30岁的爱情是一样的。不但如此,中学生的爱情与大文豪的爱情一样,四川山沟里的爱情与英国国王的爱情一样,上海阁楼里小男孩的爱情,与好莱坞明星的爱情一样。《圣经》讲,“爱是从神来的”,所以本质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上下之分,只是每个人的应对方式不同。 我对朋友们说,所有人的爱情都“算数”,你的爱情和任何浪漫小说或电影里的爱情一样宝贵、一样美丽。

我中学时也暗恋女生,也没有表白。后来反思,觉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想着考大学、以后离开家乡。而我的恋情与这个计划相冲突,所以就不知所措,不敢表白。说到底,我的功利考虑打败了恋情。朋友们当年放弃恋情的原因与我的本质一样。他们说自己当时“年少不懂事“,就是不懂社会的事。在那个阶段,大家都面临升学,都有来自父母和社会的压力,都不知道如果表露了恋情,要如何应对父母和学校的不满,未来的人生会受到什么影响,于是就选择顺从环境、放弃爱情。说到底,父母和社会要求我们把升学、未来的工作、户口、收入、社会地位等功利因素放在爱情之上。我们就范了,因为功利主义有它内在的逻辑,有强大的说服力。我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另外一套理论支持自己隐藏的爱情,内心没有思想依靠去抵挡父母老师的说教,于是就接受了他们言传身授的功利主义。

2.  功利社会窒息爱情

大学时,大多数人已经成了坚定而明确的功利主义者。表面上,大学的环境宽松。西方浪漫小说、电影、电视等流传广泛。大学生们又处在人生旺年,对异性的向往更加强烈和明晰。他们似乎有内外因看穿功利思想的虚伪,突破它的藩篱。但是因为没有机会接触到崇尚爱情的完整信仰体系,所以在他们头脑里的思想角斗场上,功利主义还是绝对的霸主。人的想法在大学期间开始定型。那时的很多同学已经认为,婚恋的本质就是一场交易,男女双方按照物质条件等价配对。他们认可未来的配偶按物质条件筛选自己,也准备按这类条件挑拣配偶。

既然物质条件决定未来配偶的质量,“聪明人”就不再注重爱情,转而努力改善自己的物质条件。于是,大多数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未来的工作分配、出国、户口、职业前途等,比自己心中的爱情更重要,或比追求者对自己的真情更重要。于是,人们轻视爱情,把它看成生活的细枝末节,甚至是累赘。我们在校时,绝大多数男同学没有谈恋爱。年轻、优秀的小伙子,集体性选择在四年里不谈恋爱,其实很极端。背后的原因就是,他们考虑到未来的毕业分配、户口等问题,觉得谈恋爱会造成麻烦、或者与恋人的关系顶不住来自这些方面的压力。说到底,他们臣服于功利婚恋观,觉得爱情没有功利重要,或者不如功利强大。

我们这代人,以及我们所处的社会,都非常功利,以至于对于很多人来说,中学时代的那场青涩、朦胧的单恋,既是人生第一场爱情,也是人生最后一场真爱。成年后,包括在大学期间,我们对浪漫爱情的向往,绝大多数情况下只隐藏在幻想和空谈中,不存在于现实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到了中年,还对中学时代的初恋念念不忘。

在功利的环境里,即使偶尔有人产生了纯真的爱情,也很容易被窒息。文章开头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女孩的功利让我的朋友迅速心凉。我们都听说过那个年代典型的爱情悲剧,就是恋爱中的一方相对真诚,而另一方为了利益,比如出国、留京或留沪等而背叛对方,于是爱情凋零。被抛弃的一方哀怨后半生,不是因为失去了对方,而是因为发现了爱情在现实中的无力。成功的爱情需要两个人都真诚勇敢。只有一方坚守,就将孤掌难鸣。在现实社会里,市侩是最强大的爱情杀手,就像冰雨之于烛火。爱上市侩的人,是一件倒霉、伤神的事。市侩,实质就是专注功利、蔑视感情。

3.  “我的浪漫哪儿去了?”

为了物质利益恋爱、结婚、生养孩子、度过一生,大多数人就满足了,或至少接受了现实。但是还有少数人,回首这样的一生,怅然若失,“属于我的浪漫爱情哪儿去了?” 这样的人经常属于社会里最优秀的一批,自视很高,对人生有不凡的期许。即使到了中年,有了稳定的婚姻,有儿有女,事业成功,他们还是发现,爱情或对爱情的渴望钻进了自己的心里,无法逃避。按世俗的标准,他们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不错。但是蓦然回首,他们却发现自己丢掉了浪漫爱情。

他们丢失浪漫爱情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学时他们情窦初开,但是家长和老师都说,“为了考大学,不许早恋”;他们同意了。在大学里,他们想着毕业分配、户口、出国等因素,于是告诫自己,“为了避免以后的麻烦,不要谈恋爱”、或者“如果恋爱,对方一定要满足如此这般的现实条件”。毕业后年纪就不小了,家庭和社会都要求他们赶快恋爱结婚。他们有了急迫感,但算计着出国、前途、房子、学历、家庭背景、户口等问题。所以最后结婚时,他们大多在现实压力下找一个符合、或大致符合各种条条框框的人。想想看,这一路走来,他们匆匆忙忙都为利益,却从来没有认真地追求过爱情,也没有为可能爱上自己的人留下机会。

功利主义与浪漫如同是一对反义词。试想,追求功利的人怎样对自己的爱人海誓山盟呢?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但如果你不能出国,我就不爱你了”、或者“我爱你到海枯石烂,但是如果你没有北京或上海户口,我们就分手”,太荒唐了!本文开头的故事蕴含一个道理,功利的人经常吓跑真心爱他的人。婚恋中,人都不喜欢比自己更功利的人,因为会觉得自己的美好爱情“喂狗了”,所以最后的结果经常是,一个人有多功利,他找到的配偶就多功利。如果信奉功利的夫妻玩“真心话大冒险”,讲出自己选择对方的真实理由,你就不难理解,他们更像精明的商场伙伴,而不像亲密的爱人。功利婚恋观扼杀爱情。信奉功利婚恋观的人很难得到浪漫或真情。

4.  “我不是基督徒,就不可能有爱情吗?”

美好的爱情,指两个人成为灵魂伴侣,同心同德。这是一个崇高的目标。很多夫妻或恋人在某些时间里,在某些事情上,体会过这种感情。但很少、甚至没有一对男女,可以在每时每刻、每件事情上都达到,无论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

美好的爱情永远是一个目标,任何人都可以追求,并不需要在基督教堂里受过洗。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追求爱情是理所当然的。功利主义者们把物欲看得高过爱情。他们忙于追求利益,不可能为爱情留下多少心思。比如开头故事里的女生,一心想借婚恋留在北京,自然无暇顾及爱情。追求爱情,需要人信仰爱情,就是把爱情看得最高,高过物质利益。

我们这代人一直浸泡在功利主义的环境里。在家庭、学校、和工作单位里,父母、领导、朋友都会通过言行给我们压力,让我们在婚恋中注重物质利益。一方面,我们不可能逃避他们的影响,因为无处可逃。另一方面,我们的头脑里没有抗衡功利主义的其他思想体系,所以就会觉得他们说的也有道理。长此以往,我们就相信了功利婚恋观。关于社会和人的道理,一般不像物理定理那样绝对。每个人的情况复杂,有很大的随机性。不能说功利主义者都不可能有真爱,但是忙于追求利益,不崇尚不追求爱情的人,自然大概率地得不到爱情。

5.  很多基督徒不懂爱

一些朋友不熟悉基督教义,试图依据身边基督徒的言行来评判基督教。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是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很多大陆基督徒,包括在国内的和移民到海外的,并没有在精神上重生。重生,指基督徒入教后的自新。信仰是一个人思想与精神的根基。信仰改变了,人就会有彻底的变化。耶稣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所以皈依基督教,都需要精神重生。但是很多中国人入教,是为了在陌生的地方得到教会庇荫、多几个朋友、有聊天的群体,等等各种“找到组织”的好处。在他们心里,入教类似于当年自己入党、或信佛,根本上为了求利。他们并没有理解耶稣,也没有经历过基督徒的重生。这些人与入教前一样,还是功利主义者。在婚恋上,他们继续追求利益,而不是爱情。旁人很难在他们身上看到耶稣的精神。

6.  功利夫妻也可能有爱情

很多聪明能干的人信奉功利婚恋。他们的利益计算随着年纪的增长会越来越成熟和细致。年轻时,他们的重点是户口、出国、好工作等。人到中年,他们的目标变成了家庭财富、社会地位、孩子成才、老来有伴等等。功利的婚姻同样可以很牢固,比如《三国》里刘备的家庭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他认为“妻子如衣裳”,他的两位夫人依然坚决守护他,甚至为他投井自杀。但是很多功利婚姻里没有爱情,当然也缺乏激情或浪漫。所以总有些向往真爱的人,即使家庭富裕,夫妻都成功,有了共同的孩子,最后还是不能忍受无爱的婚姻,选择在中老年离婚。

确实也有一些夫妻,本来基于功利考虑而结婚,但是后来变得真心相爱。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生儿育女之后,他们认识到,对方是自己最重要的人,比任何利益都宝贵,包括原来认为更重要的户口、房子、钱、地位、工作等等。他们变得愿意为彼此牺牲一切,他们的生命融为一体,他们有了实实在在的爱情。但是这样夫妻的存在,并不代表他们当初注重功利是正确的。恰恰相反,如果他们回想自己当初用物质条件筛选爱情,就会觉得那是“为鞍配马”。其中,物质条件是“鞍”,爱人是“马”。经过生活的锤炼,这些夫妻变得智慧了,懂得了“马”比“鞍”更重要,但是他们当初却以为“鞍”比“马”更重要,多么愚昧!

希望天下的夫妻都像这些夫妻一样,在彼此身上找到真爱,无论当初走到一起是因为爱情还是功利。

五 总结:基督教之于爱情

为什么现代爱情观念产生于基督教文化,而不是世界上的其他文化,比如中华文化?因为基督教最重视夫妻关系,并且深刻地指出了夫妻应该遵从和追求什么样的相处模式。近现代人推崇的爱情,就是基于这些基督教的信条而发展起来的。

比如,《圣经》中讲到的第一个人与人的关系,就是亚当与夏娃的夫妻关系,而不是君臣或父子关系。并且,亚当与夏娃是神直接配对的,代表婚姻的神圣。《圣经》说,“男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而不是“父母在,不远游”,代表夫妻关系优先于亲子关系。《圣经》还说,夏娃对于亚当,是“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代表夫妻是一体,是平等的。妻子不是物件或财产,不是丈夫的“衣裳”。正因为《圣经》如此推崇夫妻关系,强调男女共生,所以自古以来,基督教文化圈内的艺术、文学、哲学、政治等所有重要领域和重要人物,都大张旗鼓、严肃而正面地讨论爱情和家庭问题,不像中华文化那样,认为红颜是祸水,男女私情不登大雅之堂。

在耶稣时代,《圣经》对夫妻关系有了更深刻的阐述,“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圣经》把夫妻比作耶稣与教会,而耶稣与教会是基督教里最神圣的关系。《圣经》明确地要求丈夫爱妻子,并在必要时为妻子去死。《圣经》要求妻子爱丈夫,全心全意地追随丈夫,如同信徒追随耶稣。每每读到这几段,我就觉得这才是真爱,就自感惭愧。

《圣经》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两千多年前的这段话,我们依然可以感到它的贴切、完整、和深刻。即使在今天,它依然可以作为所有夫妻或恋人相处的座右铭。

爱情如此美好、对人生如此重要,但是功利婚恋观毁掉了我们之中很多人的爱情。难道这还不值得我们反省和反抗吗?古代匈奴人有一首著名的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意思是汉人让我们的牲畜无处繁衍、妇女没有化妆品,所以我们要进攻汉地。我们都学过马克思的理论,就是工人创造财富,但是资本家拿走了其中的利润,所以工人应该武装反抗。这个理论是错的,因为它忽略了资本对创造财富的贡献、以及资本与劳动者之间的共存互利。但是它包含的“有剥夺就应该有反抗”的道理是常识,是对的。如果牲畜无处繁衍、女眷没有化妆品、被拿走了一部分钱,都让人愤怒,都是反抗的充分理由,那么你的爱情被剥夺了,你就更应该愤怒,更应该反抗了。

要反抗一种现行的价值观,就需要另一套更好的价值观抗衡它,替代它,因为个人与社会一刻都离不开价值观。基督教信仰就是这样一套更先进的价值体系。它推崇爱情,为爱情提供精神基础,促使社会善待追求爱情的人。在个人层次,它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功利主义的欺骗和压力,指导我们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二零一九年七月底于美国家中

电邮:yuanzhiluo@yahoo.com 博客:https://www.lyz.com

关于本文的读者讨论:

http://my.cnd.org/modules/newbb/viewtopic.php?viewmode=flat&order=1&topic_id=98211&forum=2

本文的主要网上地址:

http://bbs.wenxuecity.com/rdzn/4075466.html

https://bbs.wenxuecity.com/origin/956514.html?backPage=0&backSubid=search

http://blog.creaders.net/u/13147/201907/354320.html

 

浏览(4146) (3) 评论(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甄晓仁 留言时间:2019-07-31 08:04:10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有点责任感的男人,在谈情说爱时必然会考量后果和自己的责任。对于一个不明自己责任或误把异性相吸的基因本能当作爱情的蠢人,或是打着爱情至上基督普爱共产共妻或其他什么主义旗号自欺欺人逃避对未来家庭亲人父母周围社会责任的懦夫,有哪个稍微聪明点的姑娘会托付終身给他,更别说家长了。

回复 | 0
我的名片
骆驼
注册日期: 2017-09-16
访问总量: 483,20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雪梅和我 — 回忆我们的青春与爱
· 六四35周年随想---谁真的爱自由
· 科学不是真理,实践不是检验真理
· 从巴门尼德到康德---漫谈理性主
· 爱、恨、与革命
· 基督之爱
· 自由的人性观基础
分类目录
【博客】
· 雪梅和我 — 回忆我们的青春与爱
· 六四35周年随想---谁真的爱自由
· 科学不是真理,实践不是检验真理
· 从巴门尼德到康德---漫谈理性主
· 爱、恨、与革命
· 基督之爱
· 自由的人性观基础
· 现代自由民主思想到底怎么来的?
· 为什么人不应该信仰科学或逻辑
· 当代科学挑战达尔文进化论
存档目录
2024-08-01 - 2024-08-05
2024-03-14 - 2024-03-18
2023-08-10 - 2023-08-10
2023-07-15 - 2023-07-15
2023-04-26 - 2023-04-26
2023-03-17 - 2023-03-17
2023-01-05 - 2023-01-05
2022-10-23 - 2022-10-23
2022-08-24 - 2022-08-24
2022-07-01 - 2022-07-01
2022-05-04 - 2022-05-21
2022-04-02 - 2022-04-23
2022-03-09 - 2022-03-09
2022-02-11 - 2022-02-11
2021-12-03 - 2021-12-16
2021-04-02 - 2021-04-02
2021-02-09 - 2021-02-09
2021-01-01 - 2021-01-07
2020-12-16 - 2020-12-21
2020-11-25 - 2020-11-28
2020-10-26 - 2020-10-26
2020-08-09 - 2020-08-27
2020-05-11 - 2020-05-23
2020-04-09 - 2020-04-19
2020-03-06 - 2020-03-29
2019-12-11 - 2019-12-29
2019-11-07 - 2019-11-29
2019-10-09 - 2019-10-29
2019-09-06 - 2019-09-17
2019-08-11 - 2019-08-29
2019-07-02 - 2019-07-30
2019-05-24 - 2019-05-24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