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特有意思,在这个多伦多华人网站一亩三分地儿上总是热闹非凡,闹哄哄的。甭管啥,只要有人写,就有人骂;只要有人喜欢,就有人讨厌。在这个万事都不靠谱的今天,口水之战就特靠谱。 譬如说这几天我特忙,我这人一忙起来就特喜欢再给自己添乱,所以我最忙的时候,文章也就是写得最频繁的时候。哈,就成了某些人非常憎恨的“高产写手”;嗯,我喜欢这个词儿,高产好啊!粮食多啊,不饿啊! 这段时间铺天盖地尽是评《让子弹飞》的;有的人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有的人连看都没看;不过这些人有个共通的特点就是,甭管戏如何,先上纲上线;不是大家都给好评么?我偏就给个差评!批!斗!烂导演、烂演员、烂剧本、烂编剧、烂桥段;就连道具,都是烂!这不就是与众不同了么,这不就是个性化了么;要想让大家觉得你有品味;这可是一个大定律,挑一个众人都恶捧的东西,你就狠狠地摔、狠狠地批!特准,特灵!一准儿有人说,我早就看它不顺眼了!我早就看明白了!真是英雄相见恨晚,恨不相逢未嫁时啊!您真是高手高人,英雄所见略同啊!总之,甭管扯什么旗,一定有人拥护的;这跟陈胜吴广那会儿不同,现在是只要扯一个旗,就一定有一个人坚定地拥护着;也好,百家讲坛,百家争鸣么。 提到让子弹飞不得不提到姜文,我忽然想起张艺谋跳出农村后拍得最有趣的电影《有话好好说》,这个片子当年获得评价很低,估计都是站在人性学术高度批评的,跟现在人揪住让子弹飞的血凉粉那段子一样,俗!恶俗!哈哈,其实这部片子好看,有各种笑点黑色幽默,有个性有逆转,还有许多大腕儿客串,大家看到尤勇和李强没?张艺谋那句“安红,俄想你”比《武林外传》佟掌柜的“俄滴神呀”可早了10年呢!!!今天来看,多流行。 1997年到1998年间,到底是什么原因啊,中国影视剧只要涉及当代城市题材,就多多地插入流行歌曲,有港台的,也有内地原创的,多数还以内地原创为主。 《有话好好说》里夹杂了大量90年代中后期流行歌曲。 串场反复出现的是臧天朔的《爱到永远》:“喜马拉雅长城万里,辽阔的草原,绿色的森林……”“喜玛拉雅”是姜文故事的主题歌,那么李保田这部分主题曲就是京韵大鼓了:“我从小在北京土生土长,没招过谁,没惹过谁,总想要点强。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我买了个电脑。爱如珍宝,小心翼翼,在书包里装。”这段是“琴书泰斗”关学曾老先生的。基本上,京韵大鼓在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曲《重整山河待后生》后,又一小热。不知道卡拉OK厅里这唱段有不? 除个人主题曲外,《有话好好说》的音乐音效做得非常好,比如打开个个包房门传出的由巨响到轻的歌声,最后电视机被砸下来后随着晃动而产生的忽远忽近的歌声,赵本山那个喇叭被扔地上后出现的“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电子声儿,十分场景化。 我们在其中还能看到郭富城“对你爱爱爱不完”,王馨平的《别问我是谁》,结尾还有“这一年总的说来,高兴的事儿挺多,家人不错,朋友不错,自己也不错”。 画面最喜人的是一群扭秧歌的桃红柳绿浓妆老太太宣传队来KTV休息唱《九九艳阳天》。演唱最出彩的当然是姜文唱的摇滚味道十足的《十八的姑娘一朵花》。 《十八的姑娘一朵花》本来是闽南小调,本来是台湾歌星唱的,后来陈宝珠也唱过。据说这个嗲溜溜的歌原本是抚平战争的新青年软调。我听过一个穿晚礼服的颇有年纪的大婶级女歌星字正腔圆地唱过,感觉像八十装十八。但都比不上姜文阿!姜文以前唱《红高粱》也掀起一股流行歌曲从专业好嗓子向民间破吼的演变,十分有代表性。 瞿颖在里面其实并不出彩,姜文的角色还给设计成了二渠道卖书老板,十分之文庙。 那会儿我看《俄罗斯姑娘在哈尔滨》的时候,就特喜欢里面的一个男演员的演出。因为接触过镜头也客串过电影,所以特佩服那些对着冷冰冰黑洞洞的镜头几厘米可以嬉笑怒骂哭天抢地柔情蜜意的戏骨们;特喜欢那些把镜头不当一回事儿的演员们。后来才知道,那个男演员就是姜文他弟弟,姜武。这一文一武,都是那股子满不在乎的劲儿、自然、真性情、毫不做作;真是难得。喜欢。 电影这个东西,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10年20年过去,人们仍旧能看到这些电影,好电影仍旧好看,而当年的评价却未必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很可能被时间证明是谬论。 所以呀,咱先看着;有好电影啊,对于咱,真是一种福分来的。过了十年二十年,还能翻出来再看看的,让人念想念想的,多不容易。 不知道后来大家怎么看让子弹飞,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该赚的钱赚了,该捱的骂受了;该捧的场捧了;该闹哄的闹了;热闹!目的达到了,还促进了有话大家说的百家争鸣局面,这,一箭多少雕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