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所进行的最重要的交易都是出自生存本能的需要,Aaron把这类交易称作本能的交易。本能的交易是为了满足衣、食、住、行、性欲、情感、安全等各种人类本能欲望的需求而进行的各种交换和买卖。
出自本能的交易在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有两种形式:消费和工作。这两种交易在形式上一个买入,一个卖出;在内容上一个获取,一个付出。两者通常各自交易,似乎互不相干,但是实质上却相互牵连,不可分离。人们辛勤工作赚来的钱币通常是被消费掉的,许多人每月的工资一眨眼都变成了食品(塞进了嘴里)、衣物(穿在了身上)、化妆品(抹在了脸上)……以及支付那一张张准时躺在信箱里的账单(水、电、液化气、手机、电话、宽带、房贷、车贷、信用卡透支还款等等)……
只要走出家门,我们随时可以看到人们以消费者的身份参与交易的情景,消费交易的特征就是掏钱购买一切形式的用来消费的商品。
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百货商场、专卖店、连锁商店、乃至街头小店、地摊排挡就是为各个层次的消费者而开设的。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成千上万种的商品都是为消费者所准备的。还有各式各样消费服务,以及满足特殊需求的消费……不管是消费者想得到的还是想不到的,社会中、市场上已应有尽有!
在美妙的购物环境熏陶下、在诱人的商品包装吸引下,在澎湃的消费欲望和强烈的虚荣心驱使下,消费者毫不犹豫地掏钱购买他(她)所喜欢的一切东西,只要钱包里有足够的现金,或者信用卡里有足够的信用额度。
几乎人人都喜欢消费,似乎消费得越多,他(她)的人生价值就越大似的。女人一般都喜欢买衣服,有些衣服买回来一次也没有穿过,一直挂在衣橱里,但她还是不停地买,或许她真正想要的并不是那件用来穿在身上的衣服,而是在享受购物消费带来的快感。有些男人不能理解女人的这种行为,有许多丈夫为之愤怒,以至于吵架闹到离婚。但是Aaron觉得,这才像是一个女人的做法,只要她有这个消费能力,无论买多少衣服都无可厚非,至少商家一定会非常喜欢这样的女人。其实男人们的消费能力并不输给女人,只是男人的消费通常比较隐蔽,次数少,但金额巨大。比如探险、运动、汽车、游艇、高尔夫以及美女……当然这已经不属于本能的消费,完全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和爱好的消费行为,在别人看来也许会认为这是一些过于奢侈的消费行为。
其实在所有的消费交易行为中,真正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为了满足生存需求的消费只是占了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消费都是为了满足每个人各自不同的生活和心理需求。也就是说,一个人要生存下去所需的消费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大部分消费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可以被取消的。因为生活的本质是很简单的。
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基本上不必为生存问题而担心,他们烦恼的是没有充裕的资金来支付各种账单,不能随心所欲地花钱消费,因为他们毕竟收入有限。
Aaron有一位朋友曾经这样炫耀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活了多久,而在于他的一生化掉了多少钱。据他自己说,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化掉了二千多万人民币,这里面既有公家的钱也有自己的收入,之中还包括赌博输掉的钱,因此他感到不虚此生。
且不论他的论调是否正确,但就Aaron所认识的大部分人来讲,能够不受限制地自由消费(包括赌博)无疑是他们人生最大的理想之一。Aaron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我有钱了,我一定把“××东西”全部都买下来!只是很可惜,说这样话的人通常永远都不可能实现他(她)的这个美妙的梦想。因为他(她)的钱都被不断地消费掉了,他(她)永远也存不起足够的钱来实现他(她)的这个梦想。
消费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而生活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开始,一直到高层次的精神领域的需求,由消费欲望构成的宝塔可以一直通向无穷无尽的天际。从本能的角度讲,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除非你能去除欲望。没有欲望也就不会有失望,自然也就没有了消费的烦恼了。古人云: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能够实现自由消费的目的,绝大多数消费者不得不同时扮演着另一个角色——劳动者:靠出卖自己的时间和体力(脑力)——通过劳动(工作)获得一份收入,用劳动的收入来支付各类账单和应付消费的支出。尽管大部分打工者并没有意识到工作也是一种交易,是一种和消费相对应,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做的人生交易。如果打工者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他们或许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重视自己的劳动,改变自己对工作的态度。
如果说消费是一种带有主动意味的交易,能够给人带来愉悦感和心理上的满足,那么为满足消费欲望而被迫去工作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一种被动的交易,通常情况下给人带来的是压力、疲惫和绝望。
Aaron知道有许多人在内心深处深深地厌恶他们所做的工作,他们只是迫于无奈才不得已去工作,他们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劳动的报酬去支付无情的账单和应付没完没了的消费,他们寻找更好的工作的动机也只是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报酬,可以支付更多的账单和实现更大的消费能力。他们中的有些人经常感叹自己命运不济,没有能够出生在富贵人家。他们好生羡慕那些富人,不必为生活中的账单发愁,生活似乎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一定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生活场景:人们为了生活和享受而消费,为了消费而不得不去工作;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挣钱,挣钱为了消费;高消费可以得到更多的心理满足,为了获得这种心理上的满足必须加倍工作;加倍工作是为了得到加倍的收入,加倍的收入可以用来支付加倍的消费……
于是,人们开始逐渐脱离了最基本的本能的交易,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由消费加工作构成的封闭的螺旋形怪圈。虽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由于拥有较高的技能因而获得了较高的收入,跻身于所谓的中产阶级,但是其生活的形态依然没有摆脱由被动消费所引导的怪圈,只是他们的消费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高而已。
中产阶层虽然拥有了自己的住房、汽车,能够供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他们也在无形中被套上了债务的枷锁,为了支付房贷、车贷、旅游贷款,以及水、电、煤、通讯等每月按时到达的账单,他们不得不加倍工作,拼命出卖自己的生命,他们甚至比无产者生活得更为辛苦和狼狈,所以中产阶层依然没有摆脱为生存而交易的困境。
如果我们将社会中的人类简单地分成富人和穷人,那么中产阶级显然属于比较富裕的穷人一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