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whyuask的博客  
歡,無由尚得近亭山,需誰問,詩酒足安然  
網絡日誌正文
太極拳,傳說與現實 2012-06-02 14:52:58
對於太極拳,人們的認知正趨於兩個極端:
一是來自公園門口的老大爺、或教簡化太極的體育老師,得出太極拳綿軟無用、姿勢笨拙的印象;
另一極端是來自影視、小說甚至奧運開幕式,以為太極另有秘傳內功或別的奧秘,才能做到“四兩撥千斤”或“沾衣十八跌”的神奇效果。
這兩者都不是事實。
更有人說“太極拳吹噓得好像高於其它拳法,其實對上現代搏擊,根本撐不了幾下”。這是否事實?更“是否事實的全部”?太極以何優點被推崇?
我結合個人經驗談一談,分為《格鬥篇》、《養生篇》。水平不高,與以前那篇《寒熱陰陽火 - 理解中醫》一樣,都是whyuask本人觀點,不代表標準答案,只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和感興趣。
總的來說我認為:第一,中國國粹沒有“無用”的,因為俗話說,你不可能‘永遠’騙‘所有’人,凡經得起歷史考驗而流傳下來的國粹一定有精華部分,你了解它就能受益;第二,國粹沒有“神奇”的,不然中國超人早就統治世界了。

《格鬥篇》
1、優劣
練習太極拳一般要經歷:拳架、推手、散手幾個階段。
拳架即讓身體到達圓熟、自然地做出自己想要做到的動作和移位。
太極拳練習越圓熟就越顯得柔軟,這是因為太極拳是以防守為主的,所謂“內家拳”(內家為守,不是指內功)。防守型的太極拳,主要優勢是對體能、體力的要求少,即通過身體圓熟的柔軟來牽引、避讓對手攻擊,從而控制戰鬥有效距離。

而相對的,攻擊型拳法是靠不斷蹦跳進退來搶先於對手意識、進入有效戰鬥距離、搶占適合的發力點。這種蹦跳對體能的要求相當大。
對於年輕、高大、健壯的人而言,攻擊型拳法能更快更強地提高戰鬥力,所以說現代搏擊術強於太極拳的戰鬥力可以說是正確的;但相應的,隨着年齡增加,保持體能的代價將越來越大。更別說你如果從來就不高大(對散打而言,你若不能輕鬆踢腳攻擊到對方頭部,你就不適合玩散打),也沒想過要專門練打架,那麼截拳道之類格鬥技再強大對你也沒用。

而太極拳,卻可以讓任何愛好每天溫和運動的人獲得還不錯的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並輕鬆把這能力保持到50歲才開始下降,甚至到70歲還能放倒一個莽撞的小伙子。或者女孩子來說,能在被貼身、或到一臂遠之間,都可鎖拿控制住對手的太極拳,遠比需要一米遠才適合發勁的跆拳道更有利防身,因為“防”身的戰場不是由女孩子決定的。
所以說太極拳是屬於民間而不是屬於武士的格鬥術。

2、後發
太極拳講究後發制人,這同樣體現“民間”防禦性拳法特點:你不是在公平的擂台,而是應付突發情況,戰場不是你決定,甚至你不知對手有沒有武器/硬物在手。後發制人在對手的手伸出來之後再應對,並且還能應對,是為最大限度保護自己。
對攻擊而言直線最快,對防禦而言則是以自身中軸轉動避讓、牽撥對手最快,因為進攻要跨越一米以上,而轉軸抬手只在方寸間讓過對手發力點。所以太極拳走弧線,是為牽一髮而動全身,以人體最自然、最整體同時啟動的方式、來柔軟地疊加出自己需要的避讓空間。這是後發制人的基礎。
避開鋒芒之餘,以轉體快於對手上步,而更早進入適合發力狀態,這就可以後發制人。此時自己先建立平衡而對手尚未回復平衡點,則可“四兩撥千斤”,說來並不神奇。至於太極高手渾身至柔而隨處可以松讓卸勁、又可繃彈發勁,所以對於外行可以“沾衣十八跌”,是肌肉、神經、本能的協調,並非是靠神秘內力。
所以日常練拳架,就是要練習既趨退自如,又能隨時以自身中軸靈活轉動,這就要求每一招都能脊柱儘量正直地隨時換到身體重心落在任意一隻腳後跟上,並保持身體柔彈而平衡。身體重心能隨意念調整到想要的位置為“單重”;身體重心與意向相左,無法達到想去的位置和姿態,為“雙重”,這是每個初學者都會被老師批評的。

3、對練
太極拳很多招式屬於擒拿絆摔的控制技,出手不一定傷人,而求迅速制止對手。
但跟所有格鬥術一樣,要形成戰鬥力需要對練,所以“推手”就是在拳架圓熟以後,兩人以鎖拿對方手臂或絆摔推倒為目的的對練。從站定到走步推手純熟、反應敏捷之後,規則進一步放開,進入“散手”。散手對練純熟,才真正形成戰鬥力。找到好老師與找到願意對練的夥伴很重要。
我自己是當初跟老師時,拳架還沒找到感覺;現在拳架感覺入門了,又找不到適合對練推手的夥伴,所以沒法提高,特別是反應速度沒法鍛煉……

4、招法
太極拳並不是靠所謂綿勁來打人的,實際上太極八勁:掤、捋、擠、按、采、挒、肘、靠,每一勁只要發出都是剛勁,沒發時才是柔,柔是為省力、通暢,更是為了接敵時有迴旋縱深而換取距離控制,並以距離換時機和好位置。柔是為了牽引避讓。而一旦牽引避讓成功,令對手處於重心不穩或用力過頭,即可采拿鎖制或摔跌對手,此時為發勁,發勁必通透、鋼猛。即所謂意氣貫通(古人說的“”泛指流體,在拳術里氣是指發力的流暢性,“氣走丹田”是指由小腹起勁,以便同時貫通腳力、襠勁、胸腹、肩臂發勁的效果)。“意氣貫通”就是指意念思維要做動作時,全身即流暢地做出本能反應、把勁力發出為一個整體勁。並非是指所謂的“氣功”。

要達到這種全身本能流暢發整體勁的效果,平常練拳架就要以鬆柔為意,以動作端正、到位、自然為重要,所以大家看到練太極拳的人“全是柔招”,那只是在揣摩體會身姿走勢,勁以鬆柔貫穿銜接,並非真正格鬥也靠柔招。

例子:比如看人練拳架時“倒碾肱”(有讀倒攆猴),是一個如同女子手帕舞一般輕柔的動作,其實實戰用法,左手先要抓住對方的左手(你問對方憑什麼給你抓?任何招式都是正合適遇上時機才用,要抓不住自然不用這招);抓住後往左腰下牽引,在沉身轉腰、借體重牽拉中擰腕;把對方手臂拉伸的同時,我上面象招手的右手(或用小臂、肘)是要借自己重心去向下格壓對方左後肩到手肘之間合適位置,此為“碾肱”;同時右腳虛提如舞蹈,是要隨對方步伐別住他進步;而我左腳要單足立穩,腰胯要活、能左右靈活轉動,以應變是繼續把對方別住往左、下壓到地,還是在他順勢撞過來時把他往右更順勢地絆摔倒。
這招軍警擒拿里也有,愛打架的男孩子幾乎都知道,只看誰練得圓熟善發勁就使得好,並不神奇。但這招非常典型地可以說明太極拳練習時看起來軟軟如舞蹈並非其本意,而是練習揣摩。

5、內勁
在人體內建立超自然能量循環體系的內力是不存在的。內力、內勁、內家拳,都是針對攻擊性外家拳而言。攻擊要及於外,主動攻擊時要尋找機會需要及遠,所以多用側身由肩背到手臂的向“外”發力,長身展臂,所以以攻為主叫“外家拳”。西洋拳擊里的刺拳、擺拳運用也是這樣;太極拳里的“棚勁”也是從肩背到手臂外側發勁。
而防守方如果等待抓到了一個中宮直進的機會,也不會客氣迎面一拳,這時常常就是從胸腹短而快地發勁,即“內”勁;意氣貫通(周身發勁通透流暢)的格鬥者往往由小腹(所謂丹田)繃緊起勁同時向上下發勁,就可用出貫穿起腿腰、胸腹、肩臂的、從腳到拳的一體衝擊,造成內勁的巨大力量(這還是肌肉與人體力學,不是超自然氣功)。它既不是某些紙上談兵的格鬥術說的“先蹬地後出拳”,也不是某些故弄玄虛說的“一股氣從丹田出”,只是需要從小腹啟動,同時配合呼吸。
任何技巧不會只有中國人獨有。西洋拳特別是重量級拳王爭霸里常見一擊勾拳擊倒,就是這樣中宮直進、腿腹胸肩貫通的發勁方式。不神奇,但微妙。

6、呼吸
吸氣一般適合蓄勢、格擋、角力,由後背向上頂勁,虛於胸腹、不讓人“抓住勁”;
吐氣可以配合行動、轉換、避讓、牽引、發勁、出拳,勁力往往發於腹、至胸肩臂手。
所以練拳入門後,往往很自然轉為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加上提肛斂臀(所謂“卷尾閭”)的習慣,使人可以靠一個快速呼吸動作就調整身體前後重心,非常靈活,對旋轉、推攘反應敏感。我以前練習在地鐵上試圖站穩(只為好玩),靠腳力一直做不好;後來體會到靠腹肌調節,發現很輕鬆。調節身體平衡不在於用力,而在於快。
越來越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身體,是一種樂趣。
腹式呼吸同時有效提高肺活量,增加上下活塞式換氣效率。

以養生為主的練拳,從腹式呼吸得到的好處是最明顯的。這將在下篇《養生篇》講到。

呼吸的奧秘……待續……



瀏覽(1093) (0) 評論(0)
發表評論
我的名片
whyuask
註冊日期: 2011-06-16
訪問總量: 56,668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最新發布
· 美國財政有懸崖嗎?
· 抵制日貨,你還是漢奸!
· 太極拳到底畫什麼圓?
· 太極拳,傳說與現實(下)
· 太極拳,傳說與現實
· 公德、私德、廣義道德,兼談陳光
· 計劃生育國策:誰是罪民
友好鏈接
· 白凡:白凡的博客
· 馬黑:馬黑的博客
分類目錄
【海闊天空】
· 太極拳到底畫什麼圓?
· 太極拳,傳說與現實(下)
· 太極拳,傳說與現實
· 存在即合理、算命悖論
· 寒熱陰陽火 - 理解中醫
· 多趣當數翻螃蟹,大道至簡烤蘑菇
· 敏感詞本紀 zt
· 說 禪
【嚴肅一點】
· 美國財政有懸崖嗎?
· 抵制日貨,你還是漢奸!
· 公德、私德、廣義道德,兼談陳光
· 計劃生育國策:誰是罪民
· 美國締造的虛偽民主,中共締造的
· 牛奶不甜,不等於天鵝不是一種美
· 比氰化鉀更毒,星爺知道
· 為薄熙來鳴冤,多麼令人欣慰
· 中共還有時間嗎?
· 專制的優點
存檔目錄
2012-12-18 - 2012-12-18
2012-09-21 - 2012-09-21
2012-06-02 - 2012-06-27
2012-05-06 - 2012-05-21
2012-04-02 - 2012-04-27
2012-03-07 - 2012-03-23
2011-08-08 - 2011-08-13
2011-07-04 - 2011-07-11
2011-06-16 - 2011-06-30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