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藏在“四层皮”之下发问 英国是个很怪的地方。 在中国人看来,英伦三岛不过是个弹丸之地,但它出的伟大 人物,却让世界大跌眼镜。伟大者其中之一,就是培根。中国人知道这位先生,最 多是通过他的话,“知识就是力量”。但他不仅是个科学家,还是个哲学家,作家 等等。哲学上二大派别之一的“经验主义”一词,就是培根提出的,甚至有人考证, 莎士比亚的剧作,其实就是培根的手笔。培根还有一个著名的关于人类常犯错误的 “四大偶像崇拜”说。看来英国人爱以抽象方法看待世界,到了牛顿,更推远到宇 宙的星球中去了。 在伦敦大学一百五十年校庆的时候,伦敦大学的教导主任正在我校里参观。哲学系 的主任听说他的本科是哲学专业毕业,就邀请他来给学生讲一课。老先生大概不看 哲学文章有好几十年了,对英国当时新的哲学流派一无所知。既然中国人盛情难却, 就说,我讲讲“什么是哲学?”吧。这个题目,我后来知道,在国外北美的大学里, 叫“哲学101”。但在当时刚刚开启对外交流大门的中国,对于听惯了“哲学的阶级 性”的中国师生来说,还是满新颖的。 老头讲的我记住之一,是说哲学是一种分析方法。比如你们中国人之间互称职务, 如张局长,王主任;或辈分,如小赵,老李。我们英国人讲到人,是去掉他/她一切 外在的地位和身份,然后分析人性...。我不知怎么想起了老先生的这段话,我也照 猫画虎来分析一下“我是谁?”。在我看来,人,有“四层皮”。 最外面的一层,是家庭和由家庭组成的社会给予的(包括民族,国籍,将来还会有 “球籍”)。在家庭里,你扮演一个父亲,或母亲,或孩子的角色。作为家长,你有 管教孩子的权利;作为孩子,你有享受父母工作收入的权利。父母和子女的行为, 最终都是为了社会的运转,如同中国儒家强调的。这样在社会中,你一般要被赋予 一个角色。如“主席”(如果运气好),“局长”,“党员”,或“先进分子”等。 作为家庭和社会的“角色扮演”,一般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尤其在共产党的“解放 区”。许多人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是如此痴迷,已至于甚至在家中,都不忘自己的 “什么长”身份,甚至希望家里人都以外面人的态度来尊敬他/她。由此可见家庭和 社会对人“我是谁?”问题的影响。 人的第二层皮,是人的性别:男或女。上帝要怎么安排,似乎抗议的人很少,看来 上帝不愧是上帝啊 - 料事如神。不论作为男女,在看待问题上,都免不了从男人或 女人的角度出发。如神九的刘洋上天,共产党,和它代表的一些人,就觉得很有意 义。这就是源于性别的偏见。网名一般不是真名。但在注册“性别”一栏时,我保 证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说的是真的 - 由此可见人们对自己性别的重视。可又有多 少人意识到,重视 - 就是偏见的起源之一。 接下来的一层皮,是人的动物性。作为动物,人要有“衣食住行性”的五大需要。 因为这些需要,人很多时候是要作自己不情愿作对的事。就连许多贪官还不是“被 贪官”吗?不信让他们在西方世界试试,看有多少贪污几十个亿的?所以人的“动 物性”这层皮,使人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真实面貌。 最后一层皮,是你的情感。既你的喜怒哀乐,你的情绪。世界上有一半人“主要”, 被情感所左右。在另一半人之中,羡慕“围城”外的同志,又占了一半。所以这个 世界上有四分之三的人天生就被自己的情感蒙住了眼睛,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是 谁”了。 在这“四层棉袄”里包着的,剩下的“内核”,是你的“思维”,既理性。这样就 拿它可以认识到“我是谁”了吗?不能。我们还需要长大,成熟,有足够的经验和 学会分析的方法 - 这一系列的要求还会将不坚定的求知者吓退无疑。 所以,认识“我是谁?”这个问题,就像古希腊荷马笔下探求“金羊毛”的英雄奥 德赛一样,是和中国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一样,本身就是一场“励炼”。这也是 人类苦苦不放弃“形而上”研究的原因。 人的本性是思维,思维的本性是求知,所以,人的本性是求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