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悟性探微(C)
在上篇(B),我谈到现象在思在的存在也是需要证明的。其证明的方法是“集体的重
复”,如同在宏观世界的时空中的重复。
集体的重复,就是另外一个范例思维发生了同样存在,而且这种思在存在的现象是
多次在许多个思维/人都可以证实的,如同在宏观世界一个现象可以被许多科学家重
复并可发现结果都是一样的。重复地说,宏观世界的存在是时空为条件的;而微观
世界的重复是“思维的运动”为条件的。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我们熟悉的运动,都是宏观世界的运动。不伦是牛顿的经典
物理学的低速运动,还是爱因思坦对相对论所涉及的高速运动。它们都是,运动是
物质的运动,速度是物质运动的计量。在这里,没有物质我们无法想象运动,犹如
没有物质我们无法想象速度一样。因为如果没有物质,也就是宏观世界的现象,我
们很快就会问,“是什么在运动?”。
在微观世界里,思在的现象运动情况恰好相反:在思在现象中,是“运动产生了物
质”。速度仍然是运动的计量。当我们思维的运动“激烈”,或“速度”,大到一
定程度,这个所谓“物质”,就产生了。当然,这个“物质”一产生,无论其结果
是一个思想,或是量子力学意义的一个微观粒子,它就属于宏观世界了。也就是说,
如此的“运动速度产生物质”和“物质运动产生速度”,正是微观世界的现象向宏
观世界的现象的过渡。而思维的本质和时空的同时存在,是两个世界各自的条件。
这样我们就回到了古希腊哲人巴门尼德的猜想,“思维和世界是一致的”。他的这
个思想,后来被柏拉图,黑格尔等主要哲学家都以不同的方式重复过。
在微观世界中,思在作为所有想象的基础,其本质是运动。犹如在宏观世界,存在
的本质是物质。如同在后者我们不能质疑“为什么物质存在?”一样,在思在中,
我们同样不能质疑“为什么运动存在?”。因为两者是各自范围的本质或根基。
我们不应该怀疑思在的本质是运动。如有人说,我们不是通过语言在思维吗?不是
明明是语言的运动使我们产生思想的吗?我只能说,语言是思维的范例,但不是唯
一的范例。语言作为范例,其灵魂是它的“意义”。有深义的语言,或有生命力的
语言,本身是发展的。我们知道,字义表面的意思经常和它所蕴含的意义有所不同,
即,有“言外之意”的存在。言外之意,就是悟性的天地。语言只能是悟性认识的
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因为语言好似一个梯子,没有语言我们的思维无法深
入。但绝不是所有懂语言的人都会产生悟性。因为语言的作用是分析,是理性和逻
辑的应用。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有限的。真正能达到无限的,能够突破理性和分析
的限制,而全面,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产生创造性的想法,只能是悟性认识的
应用。
否则,机器人就会终有一天取代人类的所有功能 - 如果思维不具有无限和绝对的性
质的话,悟性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