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范例公式化-B(范例解释)
范例所定义的宏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宏观世界的根本关系,是一切在时空维度
内呈现的物质,或哲学上所称为的“现象”,都是“相对”的。
相对的定义是相当于绝对而言的。解释两个对立的事物,一般属于“循环论证”,
因为没有更适合的上一级的“类和种差”存在了。比如,什么是男人,需要用女人
解释,反之亦然。因为我以后还要解释绝对,所以这里的相对可以暂时理解为“不
定,易变,非永恒”等类似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平日所理解的相对,即古希腊前苏
格拉底时代的哲学家就已经注意到了。范例哲学认为,在宏观世界里其本质是,物
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在这里有“五个维度”,它们是:时间(t),
空间(s),逻辑(l),心理(p)和数学(m)。范例的宏观世界分为二个部分:“相对的
相对(‘双相对’)”和“绝对的相对”。在前文,我定义这两个部分在宏观世界的
性质,它是:I - 宏观世界:1)“相对的相对”:Instance = F(x)x: l=m=p=s=t>0
和 2)“绝对的相对” Instance = F(x)x: l=m=s=t>0&p=0。
有了这几个公式,就可以通过变动维度的值域,将范例的功能与宏观世界人们所熟
悉的“事实”或“实体”,统一起来了。具体将值域的范围定在哪一点上,是科学
家的事了。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将以前的真理与后来的真理统一
起来(如果确实是真理的话)。在科学史上相对论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统一,和范例哲
学的“功能思想”与传统哲学“实体思想”的统一,是一致的。自然科学在近代几
个世纪以来已经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了,但它们发展的道路还是一样的:后者包容前
者。真正的发展总是在继承中实现的。
让我先解释“绝对的相对”,下一篇再解释“相对的相对”。因为我觉得解释了前
边的关系,后面的关系就比较好理解了。先举例,这里所说的宏观世界大概的时间
规定一个范围,它应该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到30万年以前,因为人类在地球上的进
化从猴子到人不过二十几万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人类还没有出现。所以这一
段的例子,只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不具有认识论的意义。真理本来就是客观的,
与人类认识到与否没有关系。所以,“心理(p)”的定义,是“0”。其他四个维度,
逻辑,数学,时间和空间,当然都不能为零(具体怎样定义单位是另一个问题)。在
这样的宏观世界中,物质形式都以本来的面目存在和充斥于宇宙空间。由于运动是
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统一的本质,运动的物质不受任何人的因素影响。
再举一个可以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的例子。我们知道,许多动物的感觉器官比人类
灵敏。比如狗的鼻子比人灵敏,鹰的眼睛比人看的远等。因为人的感官是物质性的,
所以人类所造的科学仪器,也摆脱不了人类感观物质界限的限制。所以,在人类的
感观和仪器所能测量的范围之外,我们可以逻辑地地推论,一定存在人类所无法接
触,科学仪器无法探测的物质存在。这部分物质,康德叫其“物自体”。范例称其
为“绝对的相对”。
凡是相对的物质都是在变动的。人类感官也在进化,所以人类所造的科学仪器的精
密度也在提高,人类能捕捉住愈来愈小的微观粒子,如现代欧洲和美国的高能粒子
对撞机一样。根据物质相对的道理,最小极限的微观粒子肯定是存在的。假设人类
的仪器也发展到使用最小的微观粒子造成,我们人类仍然不可能捕捉到它们。这就
像重量级别一样技术一样的两个拳击手,谁也不可能将对方打倒在地是一个道理。
“魔高一尺道高一长”才行。
结论是,“绝对的相对”是范例宏观世界的基石。
(待续)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