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感性思维”者如何看待自己不懂的东西?
“感性思维”,是中国“感性文化”影响下的典型思维方式。其实,感性是所有人
的初级认识手段,所以,它的存在绝不只限于中国人才有。
感性的特点,就是易变,无原则,走极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等表现。总
之,一切凭自己的感觉办事。自己喜欢的可以夸张地赞美,自己讨厌的,可以无以
复加地诋毁。这里,自己的感觉是首先的。如果这个感觉的来源是自己单独遇到陌
生的事物,一般感性思维者都是采取否认的态度。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如果自己已
经知道其他多数人压倒性的意见,则无论对自己感觉多么陌生的东西,也随从多数
人的意见而行事,既随大流。
比如,爱因思坦的“相对论”,在爱氏生前,就被社会接受,并且很受推崇。对大
众来说,是不可能知道相对论的伟大之处的。因为没有人详细地研究它的数学推导,
或来龙去脉,或它的系统性质,或的结论的逻辑及意义。但大众为什么喜欢呢?为
什么爱氏不仅受到物理学界的推崇,而且受到大众的欢迎呢?这是因为,其他人,
权威人士,都这样认为了,所以我们当然相信了。所以凭借感觉相信,跟着感觉走,
英语叫“Jump on the wagon”。但同样作为真理的“日心说”,在刚出笼时,就得
到了大众的排斥和当局的打压。因为谁都知道“日心说”是什么意思,但是从来没
人听说过这个思想,所以对大众和当局都是一个异端邪说。结果是布鲁诺上了火刑
架,哥白尼到临死在病床的最后一刻才分咐说他的书“天体运行”可以发表。这两
个例子说明,大众对真理的判断采取感性思维的两种极端状态。一种态度受外界的
影响-谁都不懂,另一种态度自己为主决定-自己知道大概,但没有深究。
在一个“理性思维”者的眼中,他根本的理性的权威的建立,应该完全根据自己的
理解,而不被外界的意见所左右。可以说,一个人的理性思维越坚定,他必须懂得
越多,认识能力越高,受外界意见影响的程度就越少。反之亦然。理性思维者可以
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暂时“suspend judgement”,而不会轻易地作出判断,与“感性
思维”随意的,想当然地判断相反。
举例。王丹在台湾一个与学生的座谈会上,应邀推荐几本书。他谈到叔本华的哲学
时说,他看了许久看不懂,所以叔本华的哲学是没有价值的 - 因为“一个哲学家如
果不能用浅显的语言解释自己的哲学思想,他一定不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大意)。
这里很明显,王丹虽然是哈佛大学历史系的博士读出来,他仍然不知道什么是一个
哲学家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再有,胡平在89六四的一个“名言”是:“学
生没有见好就收”,所以导致政府镇压。不用多说,“见好就收”是中国人的思维
方式,也就是“感性思维”方式。好,以谁为标准呢?这个标准根本经不起逻辑推
敲。海外的中国人常常抱怨在和老外的关系上,他们经常是“得寸进尺”。殊不知,
在老外眼里,“得存不进尺”,才是逻辑有问题的。他们是不懂得中国的什么“忍”,
这种凭借感觉的观念。
总之,感性思维是理性思维的初级阶段,理性思维是感性思维的高级发展。如果人
们意识到自己的朴素感性思维状态,主动学习西方的哲学,才有可能自觉地提高自
己的认识能力到理性思维的程度。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bunny2 |
|
留言时间:2015-07-28 10:03:12 |
|
|
嘎子,就是说你呢!
“烦不烦那?” - 像不像个小丫头的口吻?! |
|
|
|
作者:嘎拉哈 |
|
留言时间:2015-07-28 09:58:48 |
|
|
您既没有王林大师那样的制造假大力丸的本事,也没有黑格尔那样的造真大力丸的功夫。整天像个怨妇似地,反反复复地叨咕同一件事:“看不懂得俺的美丽,说明这个世界上没有真男人。”
烦不烦哪?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