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理性-悟性:谁离认识真理更近些?
在范例思想中,我将一个集体的认知学习方式,或求取知识的方法,分为二个层次:感性和理性。西方集体发展出来自然科学,自然属于“理性集体”;东方人没有自然科学的观念,所以被称为“感性集体”,意思是他们凭借感觉作事。这些自不待言。
但作为个人来讲,情况有所不同。在东方文化中,我们又有印度教,佛教和中国学术百家, 主要是儒道法三家。个人的理解力不仅凭借感觉,还有更被强调的求识方式,悟性。悟性被谈及最多的属于佛教,道教和玄学。其中很少的人具有一种特殊的认识能力,这种能力被受推崇被称为“悟性”。对悟性的一般定义为,“指对事物的感知力;思考力;洞察力,主要指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每个人的悟性是不一样的,它依赖于后天开发的程度,不过每个人的天赋则是天生的,其可以使人在某方面事半功倍,甚至成为才赋优异的神童。悟者,吾之心也!一人一悟性,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智慧也!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百度百科)”。
我对这个佛教/禅宗/道教关于悟性的定义是:“悟性指超出常规的认识能力”。这个“常规”是什么?常规指,大众的理解,研究学习的理解,调查研究后的理解,从历史上的理解等。总之,是东方人在其历史文化中多数人所能采取的知识获取手段之外的某种方法。在范例中,我提出了第三种西方哲学认识论意义上的认识方法,叫作“纯粹悟性”。我对纯粹悟性的定义是:“纯粹悟性不仅吸取了东方文化中的悟性方法,而且建立在西方哲学思想,如逻辑,分析等理性基础之上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如果说东方文化的悟性是在不了解西方哲学和科学下产生的认识方法,那么纯粹悟性,则是在谙熟西方哲学和科学下另辟蹊径的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知道仅靠西方现有的哲学和科学方法,无法解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的认识机制。而纯粹悟性的产生和应用则正是解释如何发明和创造可能性形成的原因。
我的书是在这种新的认识中写成的。成书和出版四年来,我对不下几千人讲过,专业的,业余的,教授,博士,大鼻子,矮鼻子,白的,黑的,黄的各种颜色,多数是受过点哲学专业训练的。几年来,我发现真正懂得我在说什么的,只有个把人,有二个人似乎懂点范例的本体论,其他多数人都是仅理解在别的方面。因为如果你真懂了我讲的“绝对”,你不可能不激动和无反应。绝对的力量应该比谈恋爱的感觉强烈十倍不止才对,否则你就是没真正搞懂(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每天半夜二点醒来,有一年以上,而现在我的作息更接近一个常人了)。就这几个人中,没有一个是纯“白”的文化中熏陶者。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过多的逻辑训练,分析思维训练的危害,脑子被“机械化”了。西方哲学家多是受到这方面训练的,他们没有东方人“悟性”这一说,虽然并不排除他们会有这种认识,不过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比如亚氏的逻辑学思想哪里来的?黑格尔难到没有悟性吗?)。
总之,目前我还没有发现一个真正的有哲学素质的人懂我在讲什么。我觉得这个人,在我面见我的绝对之前,终将会出现的,他恐怕要先自东方来了。毕竟,悟性与纯粹悟性更近些,更可能认识到“终极真理”的存在,而不仅是逻辑和分析训练有素的西方理性“哲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