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本质 – “相对的相对” “相对的相对”,也称为“双相对”,是范例体系的四种重要关系之一。 凡是伴随时空特征出现的事物,都具有“相对”的本质,既它们不仅有“质的特征”,而且具有“量的性质”。 与人无关的事物,属于自然的事物,他们的自然状态,被称之为“绝对的相对”。举例:大如,宇宙中人类不能接触的自然现象;小如,人类无法继续探测微观粒子等。 凡是与人有关的事物,属于“非自然的领域”,既“相对的相对”的范围。其原因,是人具有思维的“绝对”功能,所以可以改变事物本来的自然的属性。对事物自然属性,既非“绝对相对”的自然性质的改变,可以超越和扩展事物本来的自然属性,而赋予人类的价值观。 价值观体现在只有两个方面,既“善”与“恶”。人类的善,是人类一切美好理想的来源之一,宗教,哲学等“至善,至真,至美”,都表现如此,低级动物永远不会拥有和达到。这是人类摆脱自然的动物界生命圈的标志之一。在相反的方面,人类头脑的绝对功能赋予自己制造恶的功能。人类能够对自己和自然造成的伤害,超出了低级动物所为的范围,比如种族灭绝,环境污染等。人类行恶的能力,属于人类“相对的相对”范围的二个重要组成之一。在“相对走向绝对”的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西方哲学史从巴门尼德到黑格尔的揭示),双相对必然要以善与恶不断的比较中,伴随历史前行。善与恶二方面缺一不可,犹如人迈步前进中双脚的朝向两边的移动才能越过中线前行。正如善,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同样是必须的:无恶无善。虚无不能导致进步。 属于相对的相对的范围的事物,其中之一就是人的集体生活方式,我们称为“文化”。文化,从本质上区分,只有两种:“认识到绝对的相对”和盲目的相对,既双相对,的文化。有宗教崇拜,有关于神的概念,的西方文化属于前者,既,重视“内心的渴望”,既由衷的需要;只见“天地范围”的中国文化,属于后者,只关心外在的,感官所直接触及的范围。 处在双相对中的中国文化,本质是“比较”,既“外在的关系”。每个文化中人只有两种意识,“上级”和“下级”,二级之分。上级是“人上人”的意识。在社会中实现,如皇帝,共产党的党魁;在家庭生活中的实现,如“老子第一”。下级,是“自觉服从”的意识,既“奴才”思维的来源。每个中国人只存在这两种关系,只懂这两种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没有关于“同事”的理论,没有关于“社会成员”的理论的原因。 中国文化这种“双相对”性质,表现为推崇“秩序”。在上者,秩序为专制;在下者,秩序为服从。上下两极之分,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社会专制,家庭专制,性别的专制。社会专制以独裁形式为主;家庭专制,以“孝”的概念为主;性别专制,以压制自然的性要求,和女性地位为主。 恶,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扭曲和反动,虽然在人类文明进步中是必然出现的。中国文化五千年的发展,栽培长大的的是“文化鸦片”,是“毒品文化”,证据确凿。
|